理论教育 地名之变,周末秦初秘密行动

地名之变,周末秦初秘密行动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城在汾水中游,两地之间不少于420公里。大约1180年后,周孝王为了封赏非子,恢复嬴姓香火,把“秦”这个地名从河南范县移到甘肃南部。到战国秦汉时期,姓与氏被混淆,地名、官职,等等,都可作为姓。结合考古证据看,秦邑准确地说肯定在渭水上游南北两岸的甘肃天水、清水、礼县一带。但地名不是证据,仅供参考。

地名之变,周末秦初秘密行动

季胜的五世孙是造父,恶来的五世孙叫大骆,大骆的儿子叫非子。按辈分,非子该叫造父叔叔。

他们看造父发达了,就到赵城来登门认亲,改姓了赵。改姓赵,意味着摆脱奴隶身份,踏入贵族门槛,可与贵族通婚,这一点意义重大。《史记》说:“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似乎可以肯定他们搬到赵城来居住了。但是接下来一句话又说:“非子居犬丘。”犬丘,即犬戎的废墟,今日陕西兴平,在渭水中游。赵城在汾水中游,两地之间不少于420公里。非子为何没住在赵城,而住在犬丘,是从赵城迁过来的,还是本来就住犬丘,司马迁没有说。所以也难说“蒙赵城”就意味着他们一定都搬到赵城去了。

非子也擅长养马,但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跟造父学的。犬丘人把他的长处告诉周孝王。这个犬丘人身份不明,是戎狄人还是周人,无法判断。若是戎狄人,那么他们此时是相当臣服于周王朝的。犬丘距镐京只有30公里,中间仅隔一条渭水。

周孝王派非子去西边更远的陇山、千水(当时称沂水)一带(今陕西宝鸡以西地区),专职养马。马是至为重要的国防力量,为帝王养马,是件荣耀的事。非子养的马高大善跑,数量剧增,周孝王乐了,决定封赏非子。非子的父亲叫大骆,已死,周孝王命令非子为嫡长子,传承大骆的香火。这么做的目的,是正式确认非子与嬴姓的贵族身份。

申侯不干了,站出来反对说:“我的先人曾有闺女嫁给嬴姓,于是嬴族归附朝廷,替朝廷保卫边疆,西垂因此安定。现在我的闺女嫁给大骆,生儿子成,他才是嬴姓嫡长子。因为我们两家联姻,西戎老老实实,不敢犯边,你的王位稳当。是让我的外孙嬴成当嬴姓嫡长子,还是让赵非子当嫡长子,你看着办。”

周孝王说:“很多年以前,伯翳(伯益)为舜驯化鸟兽,赐姓为嬴,现在他的子孙又为我养马。这样吧,我赏给他一块封地,作为我的附庸。”

赏给非子的这块土地,比非子养马的地方更偏西,在今日甘肃东南部的清水、天水、礼县一带,定名为“秦”,沿用当年伯翳的地名,号为“秦嬴”,以继承伯翳的香火。同时也答应申侯的要求,让他的外孙嬴成当大骆的嫡长子,目的在于安抚申侯,调和西戎关系。非子住在秦邑,赢成住在犬丘。秦邑一带也称西犬丘。

周孝王不愿听从申侯摆布,又不想惹恼他,干脆一分为二,两边都照顾到了。既维护王权尊严,又安抚申侯情绪。区区一个申侯,就敢以国家安全为名,要挟王权,可见西周王朝的权威性已经大大动摇。(www.daowen.com)

今天的学者认定,申国是周宣王分封的,晚于周孝王70余年,封地在今河南南阳,离西周都城四五百公里,中间隔着秦岭和伏牛山,目的是增强南部边疆的防御能力。南方的楚国越来越强大,也不老实,常常犯边,周穆王的父亲就是在讨伐楚国时战死的。照这样看来,周孝王时期就不应该有申侯,也许是司马迁弄错了,有两个申侯?或许是后人传抄《史记》时写错了?疑莫能定。

不管怎样,周孝王把秦邑赏给非子,恢复嬴姓,此事意义重大。历史上正式有了“秦”这个名号,非子也不叫赵非子了,而叫秦非子,或者嬴非子,成为秦国的直系祖宗。在中国范围来看,我们自称汉族、汉语、汉人,源自西汉王朝。在世界范围来看,西方称我们China、Chinese,即源自“秦”(Chin)。如果秦始皇的政权能够多延续几百年,我们就该叫秦族、秦语、秦人了(张分田《秦始皇传》)。

周孝王在位时间不长,以这件事最能影响历史。《史记·周本纪》关于周孝王的记载只有13个字,“……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还没有《史记·秦本纪》多。舜、禹时期,秦人祖先伯翳(伯益)生活在秦(河南范县),还得到嬴这个姓。大约1180年后,周孝王为了封赏非子,恢复嬴姓香火,把“秦”这个地名从河南范县移到甘肃南部。这么说似乎并不过分,是周孝王赐予了“秦”这个伟大的历史称号。说“秦”伟大,是因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后来的秦帝国都是无可匹敌的。

秦邑,也称秦城、秦亭,在今日甘肃清水县,六盘山南段(陇山)西侧、渭河北岸。“秦”的本义,中国最早的字典里说,秦是伯益后人的封国的名称,那里的土地适合种粟,也可反证“秦”这个地名从河南移到西部的变迁过程。考古发现证实,最早的粟集中在河南中部,南部和北部也有一些,不及中部多。甲骨文金文、篆书“秦”字,字形都像双手抱杵春禾,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嬴是姓,秦是氏,先得姓,后得氏,因舜赐予而姓嬴,以封地而称赵氏、秦氏,即所谓的姓氏。在现代汉语中,姓与氏是一个概念,然而在战国以前,却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这一点在阅读古文献时很容易因为与今天姓氏的概念混淆而引起误解。姓,应是起源于母系氏族制,是出自同一远祖的血缘集团的名称;而氏是在父系家长制确立完善以后兴起的血缘关系的标志。《说文》有:“姓,人之所生也,因生以为姓。”(这已经为考古所证明,西周金文“姓”与“生”为同一字,金文中“百姓”作“百生”)氏是姓的分支,同一姓可以分化为不同的氏。中国古代氏的起源往往是由祖先的地位高贵而起。到战国秦汉时期,姓与氏被混淆,地名、官职,等等,都可作为姓。秦赵共祖,专家没有争议。

结合考古证据看,秦邑准确地说肯定在渭水上游南北两岸的甘肃天水、清水、礼县一带。这里以秦为名的地点也不少,秦谷、秦安县、秦亭镇、秦城区、秦岭镇、秦峪镇、秦家沟口村、秦家河村……但地名不是证据,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