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林华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楼塔,我相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多了一位非常特殊的讲解员——《楼塔往事》的作者楼岳中老师。
楼老师用诙谐幽默的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介绍了自己。他说:“我本人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是一位搞软件的物理老师,今年82岁。”听到这里,人群中发出了惊叹声。一位资深的理科生,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文武双全”这个词用在楼老师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楼老师思维缜密,记忆力超强,不光能即兴“飙出”一句流利的英语,还把楼塔仙岩山的由来描述得十分生动有趣。从《世说新语》引出东晋名士许询,从河流改道的曲折再谈到“仙岩”矗立路中的缘由,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楼塔故事,从长相普通但才华横溢的楼老师口中,娓娓道出。
楼塔有仙气,这一点有迹可循。故事,仍旧要从许询说起。唐朝学者许嵩在《建康实录》中写道:“询幼冲灵,好泉石,清风朗月,举酒永怀。中宗闻而征为议郎,辞不受职……既而移皋屯之岩,常与沙门支遁及谢安石、王羲之往来。至今皋屯呼为许玄度岩也。”许询仙风道骨,不愿被官场牵绊,逃至楼塔山中隐居。垂钓采药,乐似神仙。他悬壶济世,深受村民爱戴。相传许询最后得道升天,羽化成仙。而楼塔的岩上村,也从此与“仙”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村口巍然耸立的岩石山,像一尊石狮盘踞在天地之间,被称为“仙岩山”;溪边像哨兵一样屹立着的玄度岩,默默守护着勤劳朴实的楼塔山民,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仙人石”;而潺潺的溪水,无比眷恋着这里的龙脉,到此处就汇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仙人潭”。
楼塔有文脉,这一点毋庸置疑。常听人说“古韵楼塔”,单就一个“韵”字,就足以令人回味悠长。有着一千多年建镇历史的古镇楼塔,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历来人才辈出。元末明初的医学泰斗楼英,就是家喻户晓的楼塔奇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不仅精通医学,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其著作《医学纲目》共40卷,前后耗时30载,是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资料。(www.daowen.com)
楼英被楼塔人称为“神仙太公”,从古至今,深受当地人爱戴。2014年10月,我和朋友满怀敬畏之心,特地去瞻仰楼英墓。墓园坐西朝东,墓碑庄严耸立。墓前一条精致古朴的木制长廊掩映在绿树丛中。廊外有亭,一座名为“清燕亭”,另一座唤作“水南亭”。长廊入口及亭子的廊柱上皆有内容精妙的对联,读来朗朗上口,蕴含深意。之后,我等又去到楼英纪念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整齐划一的红色柱子,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柱子上的各式对联。擅长舞文弄墨,似乎是很多楼塔人的共性。窃以为,正是因为楼塔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积淀,才吸引了国家级画院李可染画院、万松岭画室这样的“凤凰”来栖息吧?
楼塔还有故事,这一点无须例证。这次采风有幸遇到的楼岳中老师,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民俗专家”,更是楼塔镇里博古通今的活字典。早在2010年,《金华日报》就曾发表题为《楼塔也有个太平天国侍王府?》的文章,说的是一位记者为了考证楼老师书中提到过的部分内容,专程驱车到楼塔,并在楼老师陪同下寻找侍王李世贤曾在楼塔生活过的印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才多艺的楼塔人很多,会讲故事的楼塔人也不少。在我熟悉的楼塔人当中,除了俞梁波主席等优秀作家,楼飞华警官也算得上是一位才俊。曾任萧山区看守所副所长的楼警官,创建了“7086”归岸教育系列教育感化工程。不仅办监内报纸、电视台,还利用业余时间自费拍摄了《印象楼塔》《楼塔往事》《汤团庙传说》《天籁古韵——楼塔“细十番”》等一系列人文历史纪实片。我本人对楼塔的初识印象,正是来自他制作的系列视频。今年58岁的楼警官勤奋好学,除了会做视频,还会编发,维护微信公众号。想来,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的缘分吧!楼飞华口中的楼塔故事,饱含着对故土的那份眷恋,听来别有一番滋味。又或许,他和更多优秀的楼塔人一样,本身也早已成为楼塔故事的一部分。
步入楼塔的古村落,只见斑驳的墙壁上,处处透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穿过那条略显老旧的巷子以后,你又会惊喜地发现,此处别有洞天。楼塔清澈见底的山水,孕育了个性耿直又无比热情的楼塔人。他们用自己的天赋和勤奋,织就了一张张充满情怀的乡情网。无论身处天涯海角,他们一直都在,书写着不一样的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