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水脉动,楼塔镇中的美丽新楼塔

清水脉动,楼塔镇中的美丽新楼塔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雪峰公路沿着一湾清水的脉向,朝着楼塔镇中心延伸,面对满眼的青山绿水,我按捺不住清爽与欣喜,拉开车窗,把手机调成录像模式,对着溯流的河水、路边的绿树和沿岸的房舍以及远山……此举打动了当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他亲笔书写“成仁取义”大块匾额送到楼塔。楼曼文作为妇女运动先驱,为中国革命东奔西走、忍辱负重,最后积劳成疾早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清水脉动,楼塔镇中的美丽新楼塔

赵雪峰

公路沿着一湾清水的脉向,朝着楼塔镇中心延伸,面对满眼的青山绿水,我按捺不住清爽与欣喜,拉开车窗,把手机调成录像模式,对着溯流的河水、路边的绿树和沿岸的房舍以及远山……我急不可待地把视频发到微信群里,旋即引起北方朋友的啧啧赞羡。我发语音:“这就是萧山的千年古镇楼塔和穿境而过的楼塔溪,请耐心留意我跟进的风光图像。”

当地负责讲解的老先生十分热情善言,一会儿把我们带到仙岩石下,一会儿把我们引到溪水河边,转身又带我们走进一处老屋。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抬起手,指山点水,口若悬河地讲述着楼塔的前世今生。

同来的队友听得十分认真,还时不时地发出疑问。队伍里,来自北方,从来就没听懂过一句土话的我,除了欣赏老人的肢体动态,看着他的表情进行揣摩与判断,也就只有跟在后面拍照的份儿了。

穿过写有“楼塔古镇”的牌坊,我们距离“古”字似乎又近了一程。这时,一阵悠扬的乐曲袅袅飘来。循着乐音,我们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中穿行,一边欣赏着明清时期的老墙木门,一边寻找着历史的遗留音符。

音乐真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当我驻足在演奏队前,乐曲呈现出的或悠扬或激越,或高亢或低沉的曲调让我如醉如痴,刚才由于方言带来的不便与困惑,此时已荡然无存,我似乎开始听懂音乐的“讲述”了。这一刻,我真的体会到音乐无国界、无地域、无民族的特点。她真的可以穿越世间所有樊篱,让陌路人之间沟通情感,互解心声。她甚至可以跨越时空,把心灵之窗打开,让古人与今人对话与交流。乐音虽然很抽象,但它能抽象到把所有物象变成内心的领悟,让人伴随曲调浮想联翩……

早就听说楼塔的“细十番”,知道它是一种由十件中国乐器组成的乐队进行演奏的音乐形式,并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天,我真切置身“细十番”奏响的音乐的旋涡中,仿佛读懂了楼塔,了解了这古镇的历史民俗。我闭目凝神,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结合音响回想着刚才看过的山山水水和穿过的小巷长廊,继而,一幅历史与现实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说楼塔是千年古镇,实至名归。从集镇有明确记载时算起,它迄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从唐末藩镇割据开始,楼塔便成了你争我夺的战略要地,尤其萧山与富阳交界的大黄岭,更是浙东与浙西往来的咽喉通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它一直被视为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临安招募乡兵的董昌,还是后来成为吴越国创建者的钱镠,以及坐在浙东观察使位置却在图谋兼并浙西的刘汉宏,都曾在楼塔地盘上鏖战厮杀,卷起过金戈划空铁马践地的纷繁烟尘。

楼塔历史中从来就不缺少名人志士,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楼塔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晚清时期,楼塔人楼殿英加入反清、抗法的“黑旗军”冲锋陷阵,屡建奇功,《马关条约》签订后,楼殿英还远赴中国台湾,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出生入死,英勇战斗;抗日战争时期,普通农民楼维青,宁死不给日寇当挑夫,面对骄横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他毫不畏惧,面对杀头,仍然大义凛然骂声不止。此举打动了当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他亲笔书写“成仁取义”大块匾额送到楼塔。

更让楼塔人引以为傲的是“楼塔出了个楼曼文”。在萧山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录碑坊上深深刻着的246位英烈大名中,楼曼文是唯一一位女性。楼曼文作为妇女运动先驱,为中国革命东奔西走、忍辱负重,最后积劳成疾早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楼塔人民为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专门建立了楼曼文纪念馆。该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8年11月25日对外开放,为纪念更是为了弘扬。(www.daowen.com)

在古镇的门楼旁,横卧着一块“杭州书法名镇”的巨石,沉甸甸地显示着这里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烈的传承气息。

有考,东晋时期大文学家许询看中这里优美、恬静的环境,便来此隐居。相传许询羽化成仙,因而,这里一度称作“仙岩”。我不知道当年许询与好友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冠世文人游宴、饮酒时,是否向他们推介过楼塔的美与幽,是否聊起过自己在这里隐居生活的惬意。不管怎么说,许询在此终了一生,说明这里有足够大的乐趣形成的磁力吸引他仙逝于斯。

而“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直接为楼塔仙岩题诗:“崔嵬怪石立溪滨,曾隐征君下钓纶。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春。”

前不久,有人送给我一本《明代医学家楼英》,我从中得知,这位元末明初的楼姓名医也是楼塔人,他所著的《医学纲目》居然早于大名鼎鼎的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

“山明水秀,有田可耕,有薪可樵”历来就是楼塔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楼塔人从来没有因为这样优越的条件而安于现状,相反,他们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生活创造奇迹,因而,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画面铺展到现实中来:在球场上生龙活虎,互不相让的篮球队员;在画室里潜心描摹,笔走龙蛇的书画者;在展览馆细心浏览,静心思索的游人……所有的勃勃气象,都因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

行走在街巷间,农户的小楼个个都是独门别墅,村民每家每户的大门旁都有一句家训,渗透着文明礼仪良好风尚,处处显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机活力。

对了,在巷道间一户农家木门两侧,我拍到一副对联,“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有书就读有饭就肚有友就渡”,这看似轻松到漫不经心、打油诗一样滑稽的对联,衬托着这户村民的务实与幽默。这种平实淳朴的语言立刻把陌生的尴尬拉到一见如故的熟谙。

在返程的路上,我翻看手机里照片的同时,耳畔再次响起“细十番”的乐曲,这乐音不仅在回味历史,也在舞动时代,更是在唱响未来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