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洋水文测量技术指标及准确度要求

海洋水文测量技术指标及准确度要求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定点测流,应达到表6.1中规定的准确度。表6.1海流观测的准确度5.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和时次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通常应不少于25h,至少每小时观测一次。表6.2海流观测的标准分层海洋调查类进行海洋调查类工作时,按表6.3的标准分层。底层与相邻标准水层的距离小于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可免测接近底层的标准水层。

海洋水文测量技术指标及准确度要求

1.时间标准

在我国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进行的海流观测应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在远洋或他国进行的海流观测可采用当地时间或北京时间、格林尼治时间,并在资料载体上标明所采用的时间标准。

2.定点测站定位要求

对于采用定点方法测流,测流点的定位误差不应超过±(5+3H)(m),H为测流点水深(m)。以船只作为承载工具进行海流连续观测时,应至少每3h观测一次船位,如发现船只移位超过上述定位误差范围,应移回原位,重新开始观测。

3.海流的观测要素

海流观测的主要观测要素为流速和流向。单位时间内海水流动的距离称为流速,单位为m/s或cm/s,流向指海水流去的方向,单位为度(°),正北为0°,顺时针方向旋转,正东为90°,正南为180°,正西为270°。

流向一般为瞬时值;流速值通常使用3min的平均流速,如流速的观测值不是3min的平均流速,应在观测记录上说明取样时段。近岸海区,海流观测宜在风浪较小的条件下进行。海流观测的辅助观测要素为潮位、风向、风速、海况。

4.海流观测的准确度要求

海流观测的方式有多种,有漂流浮标、定点测流和走航测流。对于定点测流,应达到表6.1中规定的准确度。

表6.1 海流观测的准确度

5.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和时次

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通常应不少于25h,至少每小时观测一次(即至少26次整点观测)。在进行工程研究的海流观测时,如是旋转流或往复流,还需满足潮流闭合要求,即在低潮(或高潮)前整点开始测量,转流后整点收测。在潮差大的海区测流,在涨急、落急或转流时应每30min加测一次。海流连续观测期间,每一测流点缺测3次以上者,原则上应重新观测。

采用短期资料进行潮流调和分析时,海流连续观测次数不宜少于3次,分别在大、中、小潮日期进行。一般的潮流分析中,可采用一次或二次海流观测资料,一次观测应在大潮日期进行,二次观测应分别在大、小潮日期进行。半日潮海区在朔(初一)、望(十五)后2~3d为大潮;上弦(初八左右)和下弦(廿二、廿三)后2~3d为小潮。日潮海区大潮在回归潮期间,小潮在分点潮期间。

具体选择潮型时,可从潮汐表上查取潮差最大、最小的日期作为大、小潮观测日期。对潮型的代表性要求较高时,可进行潮差累积频率统计,绘制潮差累积频率曲线图,从图中选用累积频率为10%、50%和90%的潮差作为大、中、小潮三种潮型的典型潮差参考,据此选择大、中、小潮观测日期。

采用长期资料进行潮流调和分析时,海流连续观测天数不宜少于15d;分析风海流或波流等其他类型的海流时,应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分析河口的径流影响时,应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分别进行观测。(www.daowen.com)

预报潮流的测站,一般应不少于3次符合良好天文条件的周日连续观测。

6.海流观测的标准分层

根据海港工程及海洋调查海流观测几十年来的经验积累和习惯做法,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下面两种分层法中任选。

(1)海港工程类

海港工程类海流观测的标准分层见表6.2。

表6.2 海流观测的标准分层(海港工程类)

(2)海洋调查类

进行海洋调查类工作时,按表6.3的标准分层。

表6.3 海流观测的标准分层(海洋调查类) 单位:m

注:表层指海面下3m以内的水层。

其中底层的规定如下:水深不足50m时,底层为离底2m的水层;水深在50m~200m范围内时,底层离底的距离为水深的4%;水深超过200m时,底层离底的距离,根据水深测量误差、海浪状况、船只漂移情况和海底地形特征综合考虑,在保证仪器不触底的原则下尽量靠近海底。底层与相邻标准水层的距离小于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可免测接近底层的标准水层。

另外,采用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可以获得海流的铅直连续变化分布,但是在正式资料汇编中,为了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以及资料的统一使用,还需给出上述标准层次的流速和流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