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先
漳州自古虽属闽南首府,诊所、药店很多,患者有病都找中医看病问诊,服中药治疗。民国初期,漳州西医只有少数人从台湾学医回来悬壶问世,如许连城及以后吴大能等医生。
20世纪后,基督教在漳州逐渐兴盛,外国传教士接踵而来,随之西医的外国医生也先后来漳州行医,最先在漳州开业行医是英籍巴医生。他在新兴街(今解放路)开办协和医院,内设内外科并有简易病床和医疗设备。当时医院需要帮手,需招收学徒。经巴医生亲自选拔了数位青年入院当医护人员,蒋天汉就是第一批被选中入院当学徒的。
蒋天汉当时才十来岁,能够进入协和医院当学徒,有一段曲折故事。他是遗腹子,出生后母子生活穷苦,仅靠母亲给人雇佣磨豆浆制豆腐来维持生活。蒋天汉从小依赖叔父提携,每日替叔父做苦工,帮拉沙绿布和磨石粉(抹脸、皮肤用),起早摸黑,做个不停。蒋天汉的叔父是基督教徒,认得巴医生并知道协和医院要招收学徒。有一天,巴医生从田下经过,其叔父请巴医生从自己的三个儿子中挑选一个去当学徒。但巴医生谛视良久,觉得他三个儿子都不是学医的材料,婉词推却。其叔父只好让蒋天汉和巴医生见面,巴医生一看就选中了。这时,其叔父无可奈何的对天汉说:“我让你去当学徒,学医生,你以后成功了,一定要帮带你这些兄弟。现在你去学医,同时还要早晚回来帮拉布磨粉。”口气既严厉又苛刻,蒋天汉不敢违抗,只好答应照办。从此以后,他一边在医院学习,一边回家劳动,每天几乎搞得筋疲力尽。
巴医生招收蒋天汉、朱楚材、李永清、杨抱道、林元经等几位学徒,巴医生最同情最看中蒋天汉,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院六年毕业可以自己回家开业。但蒋天汉毕业后又被留院从医六年,由巴医生在公余时间教他识字学文化(巴懂汉文),传授业务知识,由于蒋天汉忠厚诚实,心领神会,进步很快,很得巴医生喜爱和信任。经过十二年的学习和工作,使蒋天汉学得了许多医学知识和医疗本领,成为漳州城有名的西医。
蒋天汉学成出师后,由巴医生资助购置医疗设备,于1916年3月,在新桥头大庙口独立开设寿南医药局,内外科并设。蒋天汉开设诊所,诊病认真仔细,医术精湛,医德崇尚,服务周到,疗效甚佳,深得患者信任和群众赞赏,在漳州城南独树一帜,名传南乡一带。蒋天汉出身寒微,特别怜悯穷人,凡贫苦平民求医就诊,倍加照顾,甚至赠医送药。据笔者见闻的几件事,足以说明蒋天汉的医术、医德和为人诚实浑厚的一生。
一、记得曾经有位孕妇在南乡宅前村被牛撞倒,肚破肠流,婴孩未足月出生,家人恐慌万状,正在告急之际,适逢蒋医生出诊经过,赶忙下轿施救。经过几个钟头紧急处理,才把孕妇肚皮缝合,婴孩抢救还生。路旁围观很多人,大家都为患者捏一把汗,并盛赞蒋医生医术高超,及时救活两条性命。
二、九龙汀西溪有一船民,孕妇难产,呼天唤地,痛苦万分,半夜敲门求医,蒋医生以治病救人为怀,不辞寒风冷露,立即下船诊病,诊后须剖腹取婴,才能保证母体安全.经过紧张的手术后,母子双双得到平安。那位船民深表感恩戴德,特将那剖腹子送给蒋医生当义子。以后,这个剖腹子长大了,经常到蒋家探亲拜候蒋医生,感念蒋医生的功德。
经过几次奇难杂症的治愈病人,蒋的名声越传越远,就这样引起土匪眼红垂涎。1920年夏天,南乡土匪头唆使喽啰化装病人家属,诈称请医生下乡看病。蒋天汉不虞有他,就坐轿随“家属”前往南乡洪塘附近,一下轿就被土匪劫掠而去,关在地窖里。土匪绑票目的在勒索金钱,蒋医生家属四出张罗营救,花了三千银元才被释放,开漳州城黑社会绑票赎人之首举。此事一时轰动了漳码一带,医生都不敢下乡看病。(www.daowen.com)
三、蒋天汉是个虔诚基督教徒,待人和气有礼貌,又乐善好施。他开业行医几年后,稍有积余,即捐助一大批款建漳州协和医院,又捐资修建下沙礼拜堂,1929年还担任过下沙礼拜堂的长老。同时,他又热心教育事业,先后捐助漳州进德、寻源和华英三所教会学校。漳州城过去有个口头禅:要请人吃的是蒋天汉,专门给人请的是吴维烈,不请人不被请,各人平分是陈仔雪。由此可见蒋天汉生平慷慨,已脍炙人口,全城皆知。
四、1933年曾有一段期间外国人撤离漳州回国,漳州协和医院院长出缺,当时经医务界推举由蒋天汉接代。于1933年至1935年,他担任协和医院院长期间,有很多建树,特别是对医院进行基建时,他慷慨解囊,捐献了许多钱。
五、蒋医生祖居田下村。他从医成名后,对田下村有一片爱心,凡族亲兄弟生活不济,时常得到他的帮助;族亲如有纠纷,他就出面调解。1944年夏天,田下村族内纠纷,几个人打架受伤流血,蒋医生亲自给予包扎伤口。就在这期间,他过于繁劳,因中风不治,于1944年5月身亡,享年才56岁。他遗下三子六女,大部分都培养大学毕业,有四个子女当上医生,继其遗志。蒋医生还招收了几个学徒协助医务,学成当医生的有郑位南、朱钟奇、陈金海等3人,郑位南解放后在邮电局当医生,现退休在家。
当蒋天汉死亡噩耗传出后,凡经过他疗病治伤的人都为之婉惜,众多亲友都前往吊丧,其中有位亲友在挽联上写道:
岐黄妙手,药到病除。急公好义,和睦阎闾。
宗教长老,热心有余。天不假年,伤哉唏嘘。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总第23辑,199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