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医仙杨肃的传说-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

唐医仙杨肃的传说-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抵闽后于军中医务完毕,杨安即偕妻及子杨肃结草庐居住于南安巅髻山麓,边行医,边课子。相传此二位老翁系仙人,给杨肃吃的桃是仙桃,所以杨肃日后成为医仙,而带回给他父母吃的是凡桃,不能起成仙的作用。不久皇后娘娘又玉体欠安,请杨肃诊断。杨肃本人之墓葬在仙迹岩山上,朴里等乡群众当时为纪念杨肃功德,于其死后,雕塑神像名谓太乙真人,土俗叫杨仙公,供奉于郊尾杨氏祠堂。

唐医仙杨肃的传说-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

吕振善 整理

杨肃,字救贫,号清叟,唐懿宗李漼咸通十三年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河尾村。父亲名杨安,是个民间医生。自从安禄山叛乱以后,北方地区一百多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当时有开闽王王审知押解三千难民从河南入福建(时为王绪带兵入闽),杨安应募为随军医生,携眷同行。抵闽后于军中医务完毕,杨安即偕妻及子杨肃结草庐居住于南安巅髻山麓(现石井公社辖),边行医,边课子。杨肃天赋很好,聪明伶俐,早在七岁时,就能从事他父亲的传授,把“五行”、“六甲”、“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玄理记牢和推算。十五岁时已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和医学论著学习殆尽。有一日,杨肃奉父命,荷锄背筐,上山采药,此时正值夏天季节,暑气迫人,他沿着一泓小溪的山路而行,步步高升,进入山坳,但见一片树木成荫,野花烂漫,花香鸟语,景色迷人。在此清幽所在,见块大石刻着“别无天地”四个字。大石后面有所茅庐,亦有果园花圃,认真一看,两位白发银须,神采奕奕的老翁,正在对坐弈棋,杨肃暗想,此二老不是仙翁定是高人,轻步移近,不敢惊动,心存尊敬。不料二老棋终,其一回头欲拿桃子吃,发现杨肃,随大笑招手说:“少年,少年,有缘有缘,来罢分飨你一个。”杨肃趋前鞠躬接桃,一啃满口生香,清甜非常,吃到一半,留起不吃。二翁见怪,问他为何不全吃下?杨肃答:“此桃味美,从未尝过,欲带回半个给父母尝新。”二翁闻言,嘉其孝心,就说:“半个你吃下,另选个大的给你带回”。又说:“我俩看你聪明好学,欲收你为弟子,如何?”杨肃欣然答应,怀桃扛起锄筐上山回家,禀告父母。翌日杨安送子上山就师。相传此二位老翁系仙人,给杨肃吃的桃是仙桃,所以杨肃日后成为医仙,而带回给他父母吃的是凡桃,不能起成仙的作用。再说杨肃在山专攻医学,得仙师秘传,各项病症疗法,无不精通,经过三年才下山。

杨肃上山读书后,杨安将家徙居郊尾村(现属南安水头公社朴里第三大队),继续行医,杨肃回到家中,医术比父尤胜一筹,群众称赞他为“岐伯回春手”。有一天杨肃出诊,从附近山下经过,见二位仙师在山上说:“当朝太后患病,天子贴榜求医,贤徒可往泉州拆榜。记住:四生妙术出名山,救世奇方入长安,不为官家富贵人,乐作杏林桔井仙。”杨肃跪接仙师教旨之后,抬头不见二仙,追上去,仅见岩石上留下有足迹(现此山即名仙迹岩山,位于水头公社南侨大队)。杨肃回家别亲,到泉州拆榜,由钦差护送到京。在入宫欲为太后看病时,由于朝廷规定:无官平民不得面见太后,他向天子奏明可用丝线一端系在太后脉部,另一端交他按指。实行丝线过脉诊断后,他即作医案呈奏天子,文曰:“医家著论总提纲,阴阳内外悉分张,临证诊断有贵贱,君王使佐互相帮。人参害病怎免罪?大黄救人枉无功。太后因感风热,多吃人参,致阳盛阴结,昏迷不省,须以宽解之剂为君,继以添津益水佐之,自能痊愈。”天子乘机欲试杨肃对于药名熟悉与否,出谜使猜,下面是谜和猜:夹蝶穿花(香附),西湖秋英(杭菊),晴空暗珠(满天星),初入其境(生地),长生不老(万年青),永远康宁(千年健),老娘获利(益母),警惕家人(防己),五除三十(商陆),假满期临(当归),胸有大略(远志),军师难混(苦参),医生接竹(续断),忠诚老实(厚朴),无所缺技(白术),药店关门(没药)。天子大喜,太后眼药亦一剂见效,二剂痊愈。即赐杨肃为进士出身,权在太医院修录医篇。不久皇后娘娘又玉体欠安,请杨肃诊断。他启奏说:“太阴脉动,尺脉滑利,妊娠有喜,滑疾不散,孕已三月。”天子下旨:“皇后‘病子’爱吃甜,又畏吃糖,其他谷物更难入口,所有真人太医应开动脑筋要把米麦不加糖而制成甜的东西。”众均束手无策,还是杨肃制出麦芽膏赶上需要。杨肃医术当时驾于真人(好比现在医学博士)之上,因此天子宣封杨肃为“太乙真人”称号。

天子器重杨肃,欲以御妹招他东床,杨肃奏曰:“家有布裙荆钗吕氏桂花,不敢贪富贵而弃糟糠。”要封他为官,亦都力辞。天子说:“卿既无求居官受禄,别有何求?”杨肃奏说:“臣入京已逾一年,愿乞归家奉侍老年父母。其次家乡农田数千亩,乏水灌溉,尽成碱硷地,劳动人民难以营生,其三巅髻山是臣养生育智之地,需建设书院,多树人材,使成为文林、学宇、书香之地。”天子准奏,赐杨肃紫袍玉带回家,并派御林五百名到杨肃家乡开圳筑坝,它就是现在的仙公坝和仙公圳。这条水利从文斗大队的柯厝寮,经南侨、朴里、埕边三个大队十几个自然村,受益农田几千亩。天子封巅髻山为杨子山,勒建佛寺大坑岩及杨林书院,后有宋朱熹到此讲学和吕大奎、泊有明等于此读书,石刻古迹犹存。(www.daowen.com)

杨肃父母之墓在朴里靠近公路之处,现名杨窟底。杨肃本人之墓葬在仙迹岩山上,朴里等乡群众当时为纪念杨肃功德,于其死后,雕塑神像名谓太乙真人,土俗叫杨仙公,供奉于郊尾杨氏祠堂。嗣后代代相传,逐步神化,竟然成为菩萨。每年古历四月初六、初七二日为他的诞辰,同安杨姓、官桥杨姓均于是日组织群众浩浩荡荡前来郊尾祠堂祭祀神像和上仙迹岩山扫墓谒祖,朴里村于是日亦经常演戏,烧香烧纸,热闹非常。

杨肃唐封太乙真人,为民请命筑坝开圳,均系史实,闻有圣旨牌留存于南安官桥五堡杨姓族人,事属可稽。至于有关他的神话,传说不一,谨就所闻,提供读者参考,要求指正。

《南安文史资料》第5辑,198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