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振吉与吉安堂健脾散-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

黄振吉与吉安堂健脾散-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振吉从而奠定了一生不慕名利之心。帝服后,精神大振,赐颁“世德重熙”匾额以褒之。是年创办“吉安堂诊疗所”于马来亚吉隆坡福建街迪发栈二楼门牌26号,同时又向当局的英政府注册登记“松鹤牌”商标的“吉安堂健脾散”等中成药20余种,先由吧双吉粦街成利号、昔仔吘港口振成号代理分销。一回到永春,便在街尾儒林择址开设“吉安堂诊所”,挂牌行医。

黄振吉与吉安堂健脾散-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

陈诗忠

黄振吉(1847—1928年),字开馥,号春城,祖籍永春县卿园村人,季科次子也。其父黄季科(1811—1897年),字重进,号登梯,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在太医院任行走(药剂师)。平素研究药性,和研制剂型,对酊剂尤为突出,认为酒性温烈,气味甘辛,能升能散,能行药势,活血通络。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入健身药酒28种,深有研究,创制“万寿酒”,这种酒具有通调血脉、补肾固元的功效。当慈禧太后因小产血崩,经水不绝,身体日渐衰弱,借口是“积劳郁滞”而引起“骨蒸”时,黄季科受召入诊,根据病情,进献“万寿酒”,内有配入熟地黄、鹿角胶、制附子、禹余粮、山萸肉、甘枸杞、黑杜仲、炙黄芪、菟丝子、赤石脂等,使慈禧服后,身体很快康复,由此而恩赐黄季科以四品顶戴(即特级药剂师)的殊荣。

黄振吉随父在京,长期受父亲医务上的熏陶,除入泮游学外,尚与气功名师黄石屏习国术,黄石屏教之曰:“武术之道,在于强身保民;医术之道,在于治病救人。”黄振吉从而奠定了一生不慕名利之心。长大后,生得熊腰虎背,声如洪钟,性情耿介,心地豪爽,事亲至孝,无意功名。光绪廿四年(1898年),皇帝因被慈禧太后禁锢于瀛台,致身体日益羸弱,黄振吉即在其父原已研制“延寿酒”的基础上添入柏子仁、龙眼肉、金石斛、牡丹皮、虎胫骨、核桃肉、白蒺藜、白茯苓、甘松、砂仁、葛蒲、狗脊、晚蚕砂、苡薏仁、蜜浆等72味酿造成“种子延寿酒”(又名“戊戌酒”),具有大补元阳、培固百脉的疗效。帝服后,精神大振,赐颁“世德重熙”匾额以褒之。振吉后又广泛搜集民间酿酒法,在其父的研究成果下,结合自己的心得,编著了一卷《宫廷药酒秘方》(包括药酒类100余种及酿造法),至今犹存真迹在永春吉安堂(未曾刊刻于世)。

黄振吉在宫廷和民间的广泛诊疗接触下,发觉不少人常因饮食失节,以致胃口滞纳,消化不良,引起脾胃虚弱,出现腹肋膨胀,泄泻痢疾,里急后重,胃气既伤,元气不充,则其他脏腑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其他兼症,使病情变得顽固和复杂。同治六年(1867年)以其父季科最初研究成的一剂“消食灵”药散,交由御医陈莲舫(秉钧)、曹元恒(各赏主事职衔)上呈席座,服后胃口果然大振,饮食长进。宫廷制惟此药散费用昂贵、制作耗时,不易推广与服用,且原规定:如腹肋膨胀,需加三棱、莪术、水仙子作引;吐泻痢疾宜入藿香、砂仁、扁豆配服;肚痛痞满,则以枳实、槟榔、乌梅为饮汤。后来广泛吸取民间的经验秘方,不断改进剂型,终于选集药物中之含有营养性及酵素性的助消化药,制成一种具有健脾、开胃、护肠等功效于一剂中——健脾散。其适应范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噎食嗳气、呕酸吐水、泄泻肠鸣、虫积痛疼、腹胁胀满、小儿疳症、伏卧吮指、两便腥臭、口渴汗多、面黄肌瘦、夜睡露睛、寐中齘齿等。服法分为:一、要健脾、开胃、护肠或加强消化能力、镇吐止泻者须饭前服;二、欲平时强壮体质,预防胃肠病者宜饭后服。经过改良后,制作容易,内服方便,疗效倍增,收效神速,实为居家旅行、馈送亲友之良药。同时又创制了“消疳退翳散”、“九种气痛散”、“消炎退肿膏”、“劳伤黄疸丸”、“还魂七厘丹”等等20余种丹膏丸散行销于世。

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八国联军攻入京城,强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全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要改变国弱,首先必须推翻清政府,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黄振吉即于1910年携子祖云远涉重洋到星马等地边行医边经营药业。是年创办“吉安堂诊疗所”于马来亚吉隆坡福建街迪发栈二楼门牌26号,同时又向当局的英政府注册登记“松鹤牌”商标的“吉安堂健脾散”等中成药20余种,先由吧双吉粦街成利号、昔仔吘港口振成号代理分销。因其疗效卓著,声播遐迩,代销处遍布东南亚各地。

当时麻坡有一个“加必丹”(地方上的“头鸟”)的妻子脾胃虚损,纳呆厌食,脘腹痞满,恶闻油腻,大便时溏时秘,去“老君厝”(西医馆)给“老君”(西医)诊治经月无效。经当地华侨介绍,特地驱车到吉隆坡礼聘黄振吉诊病。黄振吉仅开黄连、诃黎子、肉蔻霜、炒白术、炒山楂、茯苓、炙甘草,煎汤冲“吉安堂健脾散”,每日三餐前调服,约定每日早晚务须亲自到离居处50英尺处一间华人开办的“永吉中药铺”去取一味药配茶汤,三天后果然神效,事后华侨请教那味“药”是什么?黄振吉即直言不讳地告知:那是“炒莱菔子”研粉,主要是让那位患者步行运动,以助脾胃运纳,加速药效吸收。故现时麻坡直凉有人把萝卜子叫做“消食子”,即出于此。(www.daowen.com)

当时国内商务印书馆托黄重年向福建解元郑孝胥(侯官人)求题《辞海》,适逢郑孝胥胃肠欠佳,泻痢多日,重年即馈赠由新加坡带来的“吉安堂健脾散”一料(疗程),郑孝胥服后霍然而愈,深为折服,曾赋诗谢赠。

当时在新加坡(旧称“石叻坡”)的××堂主人,看到吉安堂健脾散饮誉东南亚,风行海内外,亲造吉隆坡向黄振吉欲出赀万金索求秘方,希以此牟利获名,黄振吉告以“制药为利病,非盗誉牟利也”、“武术之道,在于行侠仗义;医药之道,在于救死扶伤”。婉言谢绝,倍受海内外华侨颂扬。

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后,黄振吉也于1917年旋归祖国。一回到永春,便在街尾儒林择址开设“吉安堂诊所”,挂牌行医。当时永春医院院长马士敦(英国医学博士)与振吉以医道友善,互相传授针灸、青草药和西药、注射的技术知识,使医术精益求精。治病每每以中医为主,西医配之,收效倍觉迅捷。晚年带子黄祖云边行医,边著述,著有《吉安堂验方》七卷、《黄振吉医踪》一卷,刊行于世。1928年以81高龄谢世,葬卿园大兜岭崙。永春名宿郑翘松为之作赞曰:“惟公聪明,湛精技艺。国医国术,尤擅绝技。健脾良药,誉噪遐迩。耿直率真,不慕荣利。遍历南洋,经验优异。济世活人,名归实至。旋归祖国,儒林择址。鼎建楼构,可供游憩。精神双铄,桑榆仗履。积德深厚,世济其美。”

振吉之子黄祖云(1897—1959年),字生烟,继承祖业,1946年受北平国医砥柱社聘为永春分社社长,同时在吉安堂成立永春医师公会,黄祖云任首届常务理事长。现由黄祖云之次子黄志成经泉州市个体开业医生考试及格后承祖传继续开业。旅居美国华盛顿的陈莲舫裔孙济仁先生特寄店联曰:“吉安老铺有赖先人传旧业,健脾验方还期后裔焕新猷”。值此创制健脾散行销于世130年和吉安堂诊疗所创建90周年之际,《永春县医药志》编写人特撰此文志之。

《泉州文史资料》新8辑,199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