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小儿科医术代代相传

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小儿科医术代代相传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从“郑八”的父亲至“长颊”已经三代行医,而“长颊”无论在医术上或是社会影响上,都超过前两代。从而断定这个病孩确是先期被疯犬咬伤,毒性发作。这时,比他小十几岁的弟弟郑起英,也已学得祖上小儿科的全部医学医术,且已开始行医,在病家中逐渐取得信仰。

“郑八”这个名字,上了年纪的父老,就一定会知道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龙岩城西郊西安坊的一个相当出名的小儿科中医。健在的父老大多尚能谈出自己在童年求医于这位老医生的情况,可就不知道他所说的“郑八”却不是“郑八”本人,而是“郑八”的后代“长颊”。真正的“郑八”,还是这位老中医父亲呢!

“郑八”原名郑养钟,出生于公元1825年,他的父亲郑上清(1779年出生),行医为业,擅长小儿疾病的治疗。“郑八”从小跟几个哥哥一起,向父亲学医。他本性聪明,在几个兄弟当中,他是学得最好的一个。由于他的医术精湛,名声就逐渐地传开了。他排行第八,一些病家前来求诊时,记不清他们几个兄弟的名字,总是要找排行第八的医生看病。于是“郑八”这个绰号,无形中成了他的医名。他深得病家信仰,医名直至现在仍然流传于民间。这就难怪当“郑八”本人去世之后,他的医名仍被后代继承。父亲叫“郑八”,儿子、孙子还被称为“郑八”。

“长颊”是谁?他是“郑八”亲手传授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公元1861年,原名景轩,因为脸颊长,从小就被叫“长颊”。他在学得祖上一手小儿科医术之后,附近群众除熟知他是“郑八”的后代之外,就只记住他的绰号,他的原名倒湮没无闻。远道的父老,更把“郑八”与“长颊”混为一体,称他为“郑八”。其实,从“郑八”的父亲至“长颊”已经三代行医,而“长颊”无论在医术上或是社会影响上,都超过前两代。特别是如何根据小儿自身不能讲话的特点,必须从观察面色,临床实际来分析了解病情,诊断病症的一系列经验,“长颊”比起“郑八”,当有新的成就。据传,当时有个姓章的孩子,狂犬病发作,病情相当严重,孩子本身不能言语,家长又无法确证孩子是被疯犬咬伤,在这危急关头,病孩的父母求医于“长颊”。“长颊”把孩子高放于桌台上,拿出棕叶扇子对着病孩只作打扇手势,立见孩子咧嘴露牙,全身发抖,舞动两手哭叫起来(据说疯犬病惧高怕风)。从而断定这个病孩确是先期被疯犬咬伤,毒性发作。经过医治,这个孩子转危为安,最终痊愈了。后来,孩子的父亲深感老医生医术高明,感激之余,赠送刻有“生死骨肉”四个大字的横匾一块,悬挂于郑景轩祖居的中厅。“郑八”有三子,继承医术的后代只有景轩一人(景轩排行第三,两个哥哥都学医不成)。而经过景轩传授,继承医术的儿子有“迈二苟”、起英、荣周三人;受景轩直接传授的孙子,还有炳焜一人,这四人都是继景轩之后,在县里享有名望的小儿科中医。

“迈二苟”原名郑佐周,出生于公元1886年,因排行第二,所以有“迈二苟”之称。他比他父亲“长颊”只小25岁,可以说他跟随老医师的时间最长。“长颊”健在的时候,他已经是老医师在医疗上的得力助手。因此,当“长颊”去世之后,他就成了郑家祖传小儿科的当然继承人。前来求医的人数之多不亚于“长颊”健在的年代。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迈二苟”曾一度前往漳州行医。这时,比他小十几岁的弟弟郑起英,也已学得祖上小儿科的全部医学医术,且已开始行医,在病家中逐渐取得信仰。

郑起英出生于公元1898年,排行第五,他继其父景轩、二兄佐周之后,是一位郑家小儿科出色的继承人。他在60年代进入县立医院,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往往下班后还不得休息。1979年7月,龙岩县第二医院经验交流,起英发表了《儿科临床医案笔录》;同时,龙岩县医学科学研究所,为老医师整理了《郑起英医案医话》一部。起英享年84岁,医龄60余年,是我县近代相当著名的老中医。(www.daowen.com)

郑荣周(又名企亚)出生于公元1905年,是景轩最小的儿子,排行第六。他刚学完儿科医学,掌握了祖传的一套儿科医术,老医师景轩就离开人间。这位年轻的医师,初出茅庐,经验不足,要取得病家的信仰,得须有个过程。荣周依仗祖先的名望,以自己不断钻研医学的精神,立下为农村医疗事业服务的志向,前往湖邦,坐镇龙门行医,广泛接触农民父老,连续五十余年,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他由受聘到自己开业再到联合诊所,最后成为湖邦医院著名的老中医,享年80岁。

郑炳焜出生于公元1903年,他是景轩的长孙、迈二苟的儿子,受景轩、迈二苟直接传授,算是祖传的第五代。可是他的年龄倒比景轩第六儿子、祖传第四代的荣周大两岁,在传授承接的方式方法上,与第四代相同。他曾在湖邦、平在开业,也是近期不可多得的老中医。

此外,属祖传第五代的,还有东肖医院退休老中医,郑起英的第三子郑炳如,他现受聘在中城团结卫生所行医。属于祖传第六代的小儿科中医师还有:万安溪口医疗站的郑子清,也是一位医龄四十余年的老医师;西安医疗站的郑汉鼎,曹溪医院的郑汉武,市立医院的郑汉露,东肖医院的郑树云,都是年轻力壮的接班人。他们有祖传的医疗经验,又吸收了现代新的医疗知识,要是能够继续不断地研究和总结,祖代的儿科医学当能更加放出异彩,为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多作贡献。

郑家祖传小儿科,自19世纪初期到现在,延续约18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