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鸿标
刘焕新,又名新妹,生于1884年,卒于1951年,沙县凤岗镇东大路人。原以擀面、种菜、养鱼为业。自娶府西路陈荣寿之独生女为妻后,陈记“荣盛丰”烟叶栈遂改为翁婿合营,既经商又兼擀面。家境虽不算充裕,但温饱无须忧虑。其姊夫郑永光乃当代拳师罗岩清的得意门徒,武艺出众,向以保镖为业。继复得“镇头三”拳师秘传骨伤科医术。郑刘乃姻眷至亲,武艺与医术便不吝传授。学成艺就后,“荣盛丰”栈房,既是夏茂烟贩存放烟叶之处,又是擀面、疗伤、练武之所,一店多用。
他谨遵师训,每天早晚坚持苦练,做到“拳不离手”。店中常备百余截竹子,练时将部分竹子紧捆成把,气力运足,猛使五指深插其间,拔出见缝随将竹子充紧,反复多次,直至五指无可插入为止。多年苦练后,指尖坚韧无比,每次上山挖掘药根以手代锄,无损皮肤。对骨折、脱臼患者施行正复位手术时,他从不借助于麻醉药,全凭其轻快熟练的技巧奏效,使患者临动手术时并不感到剧痛,此与其武术功底的深厚不无关系。
他手到复位,药到伤愈,誉满百里内外。对患者无不精心治疗,善始善终。如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府西路江西会馆(今沙县影剧院旧址)演戏,因观众拥挤,不幸发生楼台塌陷事故,压伤多人。其中铁匠郑元通的伙计(名叫木官)伤势最重,左脚骨折,骨髓外露,血肉模糊,脚板反向与脚跟黏贴一处,惨不忍睹。经他细心检视,亲手将其碎骨捏合归位,于周围衬托杉树皮四块,依次捆缚以求固定,外敷药剂,日换一次。不出十日便肿消痛止,肌满肤生。再过半月许便可松绑解缚,着地而立。再月余便可健步如初,日久竟能肩负百余斤重担,运动自如。
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感人,信誉不胫而走,声名远扬闽北一带,远道前来求治者时有所闻。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福建省府内迁永安,省长刘建绪遍求骨伤科良医不得,风闻其名,便随即派车接请赴永安就诊。另内迁三元县梅列的保安处长余某人因跌断股骨,亦专程派员前来敦请,应邀亲赴梅列为之治疗。
他乐于扶伤救危,对贫苦人家更是每呼必至,倍加关怀。除善于医治骨折脱臼外,还兼疗烧伤。如在抗日初期,沙县富口乡盖竹村有一位农民,因烧制碱水不慎跌入火堆,唯其头部完好,遍体烧伤几无完肤。经多方求医,疗效甚微,日久腐肉生虫,危在旦夕。后经他精心治疗,终于起死回生,见闻者无不叹服!使病家喜出望外,恩同再造,感戴重生。(www.daowen.com)
他为人耿直,富有正义感,爱憎分明。素恶欺贫爱富、趋炎附势、恃强凌弱之流。如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间,劣迹斑斑、作恶多端的沙县警察局巡官林某人,因打篮球折断股骨,有求于他。他不愿为之治疗,借故推托躲避,拒绝赴医,不意因此获罪于林巡官。次日凌晨,七名警察登门搜捕,将其上铐交监拘禁,强迫为之治疗。愈后非但一无酬谢,反被勒索肥猪一头“赔礼道歉”。旧社会的黑暗使他深恶痛绝。
他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舍医舍药,不计财利,施恩不望报酬。伤者康复后由衷感激,乐送“脉资”、“方仪”者众,但他总是执意拒受。解放战争时期,因部分不法“荣军”(俗称伤兵)恃势扰乱烟叶市场,“荣盛丰”栈房终被排挤而倒闭。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但他舍医舍药一如既往,救危扶伤之热忱不减当年。每逢年节,上门送礼言谢者络绎不绝,应接不暇,几经折腾后,即使违意勉强收下礼物也务必相应回敬,方肯罢休。其平生之为人,可见一斑。
1951年间不幸病逝,远近闻噩耗而吊丧者接踵而至。即使数十年后的今日仍感人至深,没齿不忘,交口称赞,留名人世,流芳医界。
《沙县文史资料》第6辑,198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