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古初
游仕桢(1865—1944),江西南城人,清秀才,民国初迁居建阳,开人和堂药店并行医,是民国时期建阳县著名的中医师。建阳老年百姓至今谈及这位老中医无不啧啧称赞,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游仕桢到建阳后,在本城大街开了“人和堂”中药店。他店里出售的药材纯净,量足味纯,从无差误。店中除出售中药材外,还有丸、散、丹、膏等成药。他店自制的成药均游仕桢亲自仿照古法炮制,据说他自制的中药丸,质优价实,尤以参茸丸和桂附丸为最。有人编成顺口溜:“参茸桂附好,人和堂夏天宝。”(夏天宝是当时另一药店牌号)
游仕桢为人诊脉治病细心谨慎,每诊,必是望、闻、问、切,四诊俱全,切脉尤其仔细,诊完开方,还要吩咐煎服方法,加什么引子,吩咐完毕不待病家付诊金就起身辞行;病家有付诊金的,他从不计较多小,总是道谢而别。有贫困人家,未交诊金,再次请他出诊,他竟不介怀,依然前去为人诊治。有些穷苦人,不但无力付诊金,而且连买药也挂欠,游仕桢对此仍然待之以常,照旧出诊、给药。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伐军过建阳境,街上家家户户关店,路上行人罕见,有一家世代任教的私塾教师病重卧床,游仕桢却在此时到其家为之诊病,诊完脉,开好了中药处方,不仅未取酬金,而且让店员赊药给他。
有一寡妇何氏,家贫甚。九岁次子生病,无钱医治。游为其出诊,不仅诊金未收,药费挂欠十余元,仍不计较,豁达大度,诚属少见。
游医生治病开处方,当用什么药,必用什么药,毫不将就。纵使他的人和堂缺少这味药,亦不肯改开它味药代用,而是谆谆嘱咐病家到某一药店去买。因为习惯上,他开的处方自然是去他的人和堂买药的,如果另到其他店去买一二味药,其他店主是会见机而宣扬他的人和堂缺药的短处的。可游先生以治病救人为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www.daowen.com)
由于游仕桢诊脉细心,煎药、服药方法都能细心指导,所以疗效高,名声大,得到所有城乡人民的爱戴。他每天拄着手杖沿街串巷出诊,民国时期,建阳永文印刷所老板蔡必如妻,出天花,痘疹多日不发。换医数人,都无法治好,垂危之际,蔡必如请游仕桢诊救,游细诊其脉,投以干姜附子汤,一剂疹发,二剂疹透,起死回生。至今此人犹健在。建阳人多谈及此事传作佳话。
游仕桢针对建阳农村缺医少药、交通闭塞,疾病流行的实际,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搜集民间单方,汇成《家庭快览》一书,内容有保产、分娩、天花、麻疹、小儿、喉科、急慢惊风、鼠疫、杂症等论述,其中记述不少治疗疑难、危急症候方剂和措置方法,简便易行。《家庭快览》对当时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农村医疗,提供很大的方便,对救死扶伤、解困济贫也发挥过积极作用。此书是他私人出资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寄往上海宏大善书局印刷发行,印数不详,但据人和堂店员吴松桕(今住医药公司)说,当时书自上海运至建阳时,是他去取的,挑了好几担。这笔印书费用当然可观。游把该书免费送赠邑人,此举意在推广医药知识,救死扶伤,造福乡人。
1942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迁驻建阳,部队军官、太太不计其数,多有闻其名声者,强令其出诊看病。游医生每露忧容,不肯出诊,故多门诊求治。他不畏权势对一些横暴军官总是皱起眉头诊脉,寡言不欢,怒形于色,与为邑人治病相比态度迥然不同。
游仕桢的儿子游文炳不肖,爱赌好吃,吸鸦片成瘾。游仕桢教子虽严,但其子表面唯唯诺诺,背地偷吸鸦片。游仕桢为此曾亲自执子送县惩罚、训诫、拘押达六次之多。卢兴邦、刘和鼎等军阀相继为害社会的年代过去之后,禁鸦片的律令逐步严起来了。游文炳照旧吸鸦片,游仕桢对其告诫无效,第七次执子交县惩办。关押一年多以后,以吸鸦片屡教不改罪被执行枪决。
嗣后,国民党纸币大贬值,物价猛涨,人和堂处在半倒闭状态。游仕桢忧郁成疾,卧床不起,1944年冬,与世长辞。
《建阳文史资料》第8辑,198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