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福建泉州花桥慈济宫:吴真人的医术传承

福建泉州花桥慈济宫:吴真人的医术传承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庙门有横额石区一方,系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所书“真人所居”四个大字,这便是著名的泉州花桥慈济宫。吴真人逝世后,为纪念他为民除病的功德,即在他生前行医过的地方“花桥”建宫奉祀。泉州供奉吴真人的庙宇有多处,花桥宫则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古迹。海内外十多家报社发表文章,给予很高赞扬和评价,认为泉州花桥慈济宫的赠药、义诊,是实实在在地继承吴真人的遗志,将是功德千秋,具有深远的意义。

花桥慈济董事

在古城泉州中山南路,有座古老庙宇。庙门有横额石区一方,系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所书“真人所居”四个大字,这便是著名的泉州花桥慈济宫。

“花桥”是古地名,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因泉州疫病流行,吴真人出于救世之心,急忙来泉行医,他奔觅病家,不分贵贱,广施丹药,拯救黎民,被泉州民众颂为“神医”。吴真人逝世后,为纪念他为民除病的功德,即在他生前行医过的地方“花桥”建宫奉祀。故称泉州花桥慈济宫,俗称花桥宫,以示泉人不忘恩泽。

据《泉州府志》、《晋江县志》载:泉州慈济宫建于宋绍兴间(公元1131—1162年)。祀奉吴真人,即吴夲,字华基,号云冲。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人,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父,吴通公,母,黄月华氏。吴真人不茹荤,不受室,业医济人,无贵贱,按病授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虽奇疾沉疴立愈。景祐年间卒,知者肖像供奉,俗称“大道公”、“花桥公”、“保生大帝”。

泉州供奉吴真人的庙宇有多处,花桥宫则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古迹。明末清初,随着泉人远涉重洋,移居海外,以及东渡台湾开发宝岛,吴真人的“香火”也同时被引到各地。目前,仍有不少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怀着追远溯本,不忘先代,纷纷到庙参谒。

为继承和弘扬吴真人“业医济人”的精神,泉州花桥慈济宫,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创办泉郡施药局于宫内,自制丹膏丸散,免费施赠贫苦民众。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泉州鼠疫流行,因缺医缺药,死者甚众。为解民众之危难,即在施药局的基础上,发起创办“泉州花桥善举公所”,扩大善举项目。包括施医、施药、施棺,度岁及平粜,这创举得到本地商户和海外侨胞大力支持,对解除贫苦民众燃眉之急,起到良好效果。随着人民生活趋向稳定,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在50年代初,善举公所再变改为泉州花桥赠药处,配制验方,免费赠送。1985年3月间,为发扬吴真人“按病授药,活人济世”的精神,又增设义诊,并更名“泉州市花桥赠药义诊所”。(www.daowen.com)

目前,“泉州市花桥赠药义诊所”设有中西医内外科、妇科、儿科,有著名的老医师十余人,他们心怀济世,不顾年迈,愿献余热,为民服务。每年受诊者数以千计,还为外地患者提供咨询服务.赠药品种有200余种,其中多数是依据验方。经专家鉴定,聘请药师精心制作,有较高疗效,如“金汁”,对医治酷暑患高热的病者,尤为特效,每年夏秋季节,前来取药者均在万人次左右,赠送“金汁”五六千斤。自制药品还有消毒丹、皮肤膏、莲藕露、银花露、甘露饮、眼药水、大七厘、桑枇露、湿疹露等数十种,这些药物既有疗效,又是市场购买不到的,很受海内外人士赞赏。不少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慕名而来,或是捐资,或是赠送药物,支持这一善举事业。

泉州花桥慈济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继承吴真人“业医济人”的精神,在一百余年间,虽经社会各种变革,但事业从未中断,赢得各界好评。海内外十多家报社发表文章,给予很高赞扬和评价,认为泉州花桥慈济宫的赠药、义诊,是实实在在地继承吴真人的遗志,将是功德千秋,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几年来,泉州花桥慈济宫,在海外侨胞的热心支持下,前殿已修建,使千年古迹庙貌焕然一新。后楼已年久失修,尚待翻建。

目前,花桥慈济官的医师,工作人员正忙碌地为病患者服务,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兢兢业业地工作,表达对吴真人崇高的敬仰。

《泉州鲤城文史资料》总第24-25辑,199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