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药物学和天文学贡献,最详尽天文仪象专著《新仪象法要》

药物学和天文学贡献,最详尽天文仪象专著《新仪象法要》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傅金星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三人皆被免职,天下称颂、敏求及大临为“三舍人”。苏颂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药物学和天文学。苏颂还撰写《新仪象法要》,详细记载浑仪、象仪和水运仪象台的构造,全书分三卷,附三种天文仪器的机械图60多幅,两套五幅星图,绘星1464颗,是我国现存最详尽的古代天文仪象专著。《宋史·苏颂传》称他,“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历、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

药物学和天文学贡献,最详尽天文仪象专著《新仪象法要》

金星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天文学家。生于天禧四年(1020年),父翰林费士绅(祖籍同安),母晋江陈从易(龙图阁学士)女,居润州丹阳。

颂家学渊源深厚,又博闻强记,精研经史百家。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先任宿州观察推官,升江宁知县。江宁原是南唐李氏旧地,税赋图籍均没有归档,每有征收,县吏操纵定额。颂因讯问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详细记之。及至定户籍,民有漏记者,颂便指出:汝有某丁某产,为何不说?百姓闻知,都不敢隐瞒。遂除去积弊,制定赋额,简单而易行。邻近县令仿照施行,百姓少受害,都十分感激。百姓有纠纷冲突,争讼到县,颂首先规劝,说明乡里情谊,应该相亲,否则,一旦有事,无可依靠,争讼者往往退去,有的来到中途,又转回去,讼事大为减少。

调任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推官,处理公务都很谨慎、精细。留守欧阳修对颂的工作十分赞赏地说:“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宰相杜衍,告老退居睢阳,见颂,十分器重,认为颂他日必为宰臣,并以自己为官的经历和为侍从、宰相的设施出处都告诉他,对颂为政产生一定影响。

皇祐五年(1053年),调试京桥开封担任馆阁校勘、同知太常院,迁集贤院校理。在馆九年,利用奉旨编定书籍机会,博览秘阁藏书,为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宗即位(1064年)召任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曾言:“巡检、县尉,但能捕盗,而不能使人不为盗;能使其不为盗者,县令也。”因此,颂一方面严格考劾县令治绩,一方面于要冲处置驿屯兵防守,以备非常。

熙宁间由迁度支判官,转为淮南转运使,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知审刑院。任职严明法度,不阿容取宠。时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接为太子中允,授监察御史里行,诏下,宋敏求知制诰,以为不妥,封还词头。诏命再下,颂奏:“不由铨考而擢授朝列,不由御史推荐而置宪台,虽朝廷急于用才,但超越常规,违背旧法,是好处小而损失大,颂而不肯草诏,再下至李大临,亦封还。”三人皆被免职,天下称颂、敏求及大临为“三舍人”。

岁余,出知婺州、徙亳州,继加集贤院学士,知应天府。凡三赦,授秘书监,知通进银台司,吴越饥荒,选知杭州,贷给饥民使营生计,节余以还官债,饥民多受其惠。未几,改知河阳、沧州。帝赞其直道,召判尚书吏部兼详定官,升吏部侍郎,迁光禄大夫。因陛对,神宗委任修编与契丹通好的专书,告诫颂,我朝与契丹通好八十余年,盟誓、聘使、礼币,仪式皆无所考据,此任非卿莫属。书成,御赐书名《鲁卫信录》。

母丧,帝遣中贵人唁慰,赐银千两。

元祐初,任刑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兼侍读。上奏:“国朝典章,沿袭唐代旧制”,求诏着令史官采用《新唐书》、《旧唐书》中君臣所行之事,每日进献数事,以备圣览。哲宗采纳,下诏经筵官,在不是讲读之日,选进汉、唐故事二则。每轮到颂进献故事,凡有补于时事、可为规戒的,都讲述自己的见解,反复阐明。讲述到弭兵息民之事,必援引古今,以打动人主之心。又规劝说:“人主聪明,不可有所响。有则偏,偏则为患大矣。今守成之际,应之以无心,则无不治。”又请别制浑仪。

颂掌选官之权前后五年。每选任或改官,下吏常指其缺失,故意迟滞。颂知其弊,常指给经办吏员说,某官因某事当选用于某处,并引选人条格为据,从此下吏不敢逞其私欲。有时申诉者至,就取其案卷让他自己阅读反省,诉者心服;遇有不服者,必反复诘问,若有疑问,就代为奏请或申明。因此选官多很感激,要求不能达到的也心服而去。

元祐四年(1089年),由翰林承旨升尚书左丞,七年,升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颂施政力求奉行旧规,使百官守法,各尽其职,量才录用,杜塞侥幸之门,并深戒疆场之臣,不要贪功生事。遇有议论未妥善者,必力争之。如贾易为御史,因敢言获罪,既赦,命知苏州。颂力争不可,认为既已赦其罪,就该留其职,否则,必将影响忠谏之路。谏官劾颂稽留诏命,颂遂上章辞位,罢为观文殿学士、集禧观使,继而出知扬州。徙河南,辞不行,告老,退居京口中太一宫。绍圣四年(1097年),拜太子少师。辞官退休,居于润州丹阳故宅。(www.daowen.com)

徽宗立,进太子太保,爵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享年82岁。崇宁元年(1102年)葬于丹阳县义理乡安乐亭五州山之北。同安县西北葫芦山下有衣冠墓。

苏颂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药物学和天文学。

嘉祐二年(1057年),颂授命编写医书,与掌禹锡、林亿等同校《急就千金要方》、《神农本草经》,补注《嘉祐神农本草》。《补注神农本草》载药1083种,比《唐修本草》多233种,比《开宝本草》多100种。嘉祐三年,再次奉诏写本草专著。历时四年,编成《图经本草》二十一卷,对每种药物都绘制图样,注明花种、果状、效果、采集季节、进口来源等等。

元祐初,颂奉命检验天文院太史局的天文仪器,发现多数仪器年久失修无法修用,因奏请别制浑仪。经哲宗皇帝同意,启用精通数学、富于巧思的吏部令韩公廉为助手,组织太史局人员通力协作,从元祐元年(1086年)开始制造,至元祐七年竣工,历时六年。

水运仪象台是方底上收高台型三层木构建筑,高约12米,底宽7米。上层一座露天平台,台上安装由龙柱支撑的浑仪一具,上面覆盖可以开闭的活动木屋顶;中层设置浑象一具,安放在密室内,靠机轮牵动,天球转动一周为一昼夜;下层结构复杂,在南向的木门内,构建五层木阁:一层正衙钟鼓楼,二层时钟表盘,三层96个司辰木人,专司击钲报更,四层36个木人报告昏晓。五层木阁后面设置一套水力推动轮机,所以称为“水运仪象台”。

这是一套用机械代替人力运转,既能观察演示天象,又能计时的天文仪器,是现代天文台圆顶和近代望远镜中的转仪钟的祖先。

苏颂还撰写《新仪象法要》,详细记载浑仪、象仪和水运仪象台的构造,全书分三卷,附三种天文仪器的机械图60多幅,两套五幅星图,绘星1464颗,是我国现存最详尽的古代天文仪象专著。书中说明:兼采诸家之说,备存仪象之器,共置一台中。

颂器局宏远,不与人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显,生活衣食仍如贫寒的读书人一样。

宋史·苏颂传》称他,“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历、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熟悉典故,每为人解释必详尽。朝廷有所制定或举行重要仪式,都请他指点校正。

颂的祖母,南安人,泉州录事参军刘公之女。颂随同祖母和父亲绅住过南安。绅生颂、衮、棁三子,故史志载绅为南安人。绅,赐第府城,夫人晋江人,故也有载绅为晋江人的。

颂生熹、嘉、驷、诒四子,分支南安、丹阳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