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1186—1249年,一作1185—1249年),字惠父,南宋建阳童游里(今福建建阳县)人。父亲名巩,字直(宜)卿,曾官广东。慈幼时就师事理学家吴稚(一作雉,朱熹弟子),长受朱学“格物致知”的影响,所以治学重实事求是,对每一事物,必穷究真理。他在早年就认真学习,对百家学说,多所钻研。在太学念书很受当时著名学者真德秀(1178—1235年,福建浦城人)的器重。他“性无他嗜,唯喜收异书名帖,温袍蔬食,萧然物外”,而有丰富的学问,刘克庄誉他可与“辛弃疾相颉颃”。1208年(宋嘉定元年),曾任朝奉郎。1217年(宋嘉定十年)他32岁,考中了进士。1226年(宋宝庆二年)补赣州信丰县主簿,1231年(宋绍定四年)任长汀知县,为官称职,勤政爱民,关心群众疾苦。那里因系山城,距离海口尚远,交通不便,运输困难,食盐价格昂贵,人民负担很重。为此,他千方百计设法,从潮州运来许多食盐,既节省了运费,还避免了商人的从中剥削,使长汀盐价大大降低,减轻人民负担。
1234年(宋端平元年),他在枢密使兼督荆襄、江淮的魏了翁幕府工作;1237年(宋嘉熙元年)任邵武通判;1238年(宋嘉熙二年)调任南剑州行政官,对豪富的垄断囤积感到不满,认为是造成人民穷困的主要原因。当时正遇荒年灾歉,便打开了富户的粮仓,并征收半数的粮食来救济穷困缺粮的贫户,因此,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1240年(宋嘉熙四年)移任江西,兼知赣州;1241年(宋淳祐元年)守常州毗陵郡,因救济有功,转朝散大夫、司农寺丞、新除直秘阁、充大使行府参议官等官职。1249年(宋淳祐九年)知广州,为广东经略按抚使,终于任,享年64岁,葬于建阳崇雒乡昌茂村。宋理宗皇帝赵昀誉他为“分忧中外之臣”,赠朝议大夫并亲书墓碑“慈字惠父宋公之墓”。(www.daowen.com)
宋氏为官称职,替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所以老百姓都称赞他是公正廉明的清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