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有机体。建筑是它的血和肉,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化、讲述着人们的故事,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承载体。作为物质存在,建筑总有衰败的一天,那时它将无法再用初建好时的方式服务于后人。如今肆意毁坏古建筑并在其旧址上开发新楼盘、建商业综合体的现象正在以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积极地”应对当代发展的需要。这一现象背后的始作俑者是利益和对文化的漠视。
我的毕业设计致力于北京传统民居——胡同,对因不断增加新居人口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个“谦逊”的解决方案,在充分接纳胡同的独特性和场地限制的过程中油然而生一种人文精神。基于这一精神,为了保存并延伸胡同和四合院的空间特点,胡同新建筑的设计出乎意料地被迫向上空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得新建筑成为场地的一部分,同时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呼应着中国传统建筑和景观文化。
作为东方文化的源泉,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而著名。建筑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记载着城市的兴衰更替,叙述着居民们的生活故事,反映着文化内在的逻辑和信仰。不幸的是,20世纪发生的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因遭受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影响,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自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来,为建立一个与世界接轨、基于西方标准的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经过一百年向西方学习,以牺牲本土文化为代价,我们完成了初步现代化。现在,是时候在发展和文化间寻找一个平衡了。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活标本,北京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发展成一个现代国际化大都市,还是保留其相对现代城市生活来说已过时的传统城市景观。跟以紫禁城所代表的宫廷生活相比,胡同被看作北京文化的典型。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一样,从20世纪中期以来,大量胡同让位给了道路和高层建筑,数量骤降。这样的情况直到近年来才有所转变,胡同受到了来自政府以及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一定数量的胡同被定为保护区域。在今天,虽然这些古老的居民区被保存了下来,然而怎样去振兴它们才是最大的挑战。
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十年间,北京城市规划委员会被迫关闭,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北京,成为如今大杂院形成的主要原因。原本设计给一户人家居住的四合院,通过在中庭加建房屋扩大建筑面积来服务于七八户居民。不难理解,从此四合院的居住环境每况愈下,逐渐沦落为“当地人的贫民窟、有钱人的天堂和旅客的主题公园”。[1]
▲为了保护胡同文化,首当其冲应是恢复其空间特质和空间体验。另一方面,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因素,胡同不得不维持现有的人口密度。那么问题是在哪里创造这额外的居住空间呢?在接受了所有来自于基地的限制之后,新建筑不可避免地需要向上空发展
▼方案1
根据古城规划的逻辑,为了凸显基地中的古建筑,其周围建筑应尽可能保持在较低的限高之内。如此看来,在现有的建筑上叠加另一层新的结构似乎是个不错的方法。然而,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自然光,就连传统的城市景观也被上层建筑遮住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方案1示意图(www.daowen.com)
▼方案2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保护胡同和四合院,所以毋庸置疑要尽可能地保存基地上现有的老建筑。这样直接导致用地面积极其有限,促使占地面积尽可能小的塔群概念顺理成章地成了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基于来自场地及其周围古建筑(如故宫、钟鼓楼等)所带来的一系列限高,所需的额外居住面积被分配到分散在场地中的不同高度的塔式建筑中。
▲方案2示意图
根据场地建筑(胡同和四合院)的空间逻辑,新的高层由数个带有中庭的单元堆叠起来。堆叠的方式保证每一个中庭可以接收到自然光。交通方面,由于楼板面积极其有限,建筑内部只能容纳一个核心筒,因此盘旋在建筑外的双螺旋楼梯便作为第二个安全楼梯而存在。在满足了功能需要的同时,不但增加了建筑的复杂性,而且形式上增添了一抹对于中国传统塔式建筑的象征意味。通过利用楼梯跟周围建筑相连的方式扩展一层门厅的面积,从而实现了在不拆除任何现存建筑的情况下解决用户疏散的问题。如同四合院和胡同的关系一样,这些楼梯也可以被解读成胡同空间的延伸,在空中竖向包围在四合院居住单元之外。这样,新的高层建筑群不仅成为周围环境的一部分还形成了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新景观。
▲方案2未来城市景观
▲方案2未来城市景观
建筑的文化属性不得不通过建筑形式来表达,而形式却受制于潜在的文化以及客观的建造科技。由此,建筑显现出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正如这个设计所展示的,尽管钢结构和高层建筑形式是现代的产物,但整个空间体验来源于中国传统民居的内在空间逻辑。同时受益于现代先进的建造技术,这些新的塔楼给古老的城市景观抹上了一层现代的色彩。当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建筑材料和技术等条件同不变的文化交织在一起时,建筑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服务新一代的居民是我们要面临的挑战。这个项目可能不是最好的答案,更不是唯一的解答,只是作为一个尝试,旨在引发人们对建筑文化性的关注。
▲方案2效果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