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系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腾飞。
曼德拉山位于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境内,距孟根布拉格苏木所在地西南约12公里,海拔1669米,相对高度100多米,山势险峻,山形雄浑。在以其为中心的18平方公里范围内,考古工作者调查发现了岩画4324幅,为世界岩画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有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曼德拉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岩画作者主要是匈奴、突厥、回鹘、吐蕃、党项和蒙古等古代游牧部落。据考证,这里的岩画有近万年的历史。画面多为狩猎、放牧等游牧生活场面,形象地记录了阿拉善高原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边缘地区古代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曼德拉山岩画因其时代延续长、数量多、分布密集、内容丰富,成为世界岩画宝库中的稀世珍宝,被誉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和“古代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1997年被确定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德拉山岩画有三个独特之处:第一,题材多样。除了主要的狩猎,还有放牧、舞蹈、交战,甚至家庭生活的场景。第二,起始年代早。岩画的创作年代历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一直至清代;作画的民族则包括羌、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党项和蒙古族。第三,画面少、图像少,图形密集。除极少数早期岩画画面较大之外,绝大多数都刻在石面较小的石块上。此外,曼德拉山岩画的刻描方法比较多样,包括凿刻、磨刻和线条刻,这在国内岩画中也比较少见。(www.daowen.com)
根据当地水温水位资料和岩画色泽与内容推测,曼德拉山及其周围地区在远古时期曾经是一片辽阔的水域,并逐渐演化为水草丰美的草原。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盖山林教授研究判断:“曼德拉山岩画在时代上讲是多层次的,约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期,新石器时代;第二期,青铜时代;第三期,北朝至唐代;第四期,西夏;第五期,元明清时期。”(《中国岩画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田中明等组成的专家组在曼德拉山考察时,采集到石片2件,尖状器2件,刮削器16件,石斧7件,均为新石器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约在五六千年以前,曼德拉山地区曾是一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繁茂的绿洲,并且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该地区始终是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边缘重要的绿色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