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入学机会逐渐趋于公平合理,也就是说,反映量的高等教育公平已经基本实现,反映质的高等教育公平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人们期待能够享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和高水平的教育公平。目前,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正在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通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以实现全面的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因此,“质量公平”取向是新形势下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必然趋势,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首先必须使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因为,作为社会的子系统,高等教育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而独立存在,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规律。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处理好办学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等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步迈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带来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这使得高等教育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科技支撑的同时,也使得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问题凸显,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调乃至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最难就业季”连续多年持续上演,就业难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频频遭遇“招工难”、“用工荒”,甚至导致一些企业难以如期开工,影响生产进度。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非高等教育的规模即量的问题,而是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错位,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对经济社会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响应迟滞,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均出了问题: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调,难以准确对接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多样化要求。高等教育的结构与质量问题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影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和自主发展,影响高等教育公平水平。因此,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实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公平。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在保障人们享有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同时,及时、合理地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协调性,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多样化发展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和学生的多样化自主发展要求,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正视并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
(2)高等教育系统的平衡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质量公平。
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要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高等教育,就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科学地整合和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以及各种高等教育要素,构建良性循环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平衡发展。所谓高等教育系统的平衡发展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同,它既指高等教育在空间布局上的均衡性,也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教育之间的开放性和联系性,还指价值取向上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人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当前,全球均面临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危机,这种高等教育危机就是高等教育系统失衡的突出表现[19]。如果把高等教育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话,高等教育系统的平衡发展就是生态位部分重叠,即这种状态的生态位符合生态平衡所要求的生态多样性、丰富性的特征,有利于不同种群形成合理、适度的竞争,从而形成既相互制约,又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属性。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失衡最突出的表现则是高等教育生态位的高度重叠,这种生态位的重叠既表现在由于众多高校办学定位趋同而导致的高等教育类型的生态位重叠,也表现在由于原本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纷纷寻求层次升格,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而导致的教育层次的生态位重叠,还表现在由于我国高校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东中部多、西部少,中心城市多、地方城市少而导致的区域覆盖的生态位重叠,最后还表现在由于政府在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时明显地向“985”、“211”以及省属重点高校等综合性大学倾斜而导致的教育政策的生态位重叠[20]。这种生态位重叠现象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系统失衡,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差异性严重缺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高校之间的无序竞争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低效配置,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只有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环境的持续优化和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合理调整,创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保障系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高等教育之间的错位竞争和多样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平衡发展。(www.daowen.com)
(3)高校自身的特色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质量公平。
当前,我国高校的总体状况是特色逐步丧失和办学定位、办学模式趋同日盛。不少高校热衷于简单模仿或不加区别地简单“移植”其他高校或者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并逐步在模仿中失去了传统特色,在追风中丢掉了原有优势,最终带来的结果是整体的高等教育系统失去多样性以及低水平的办学质量、低质量的高等教育公平。因此,高校的特色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它既决定了高校提供给学生和社会的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和高等教育公平的水平,也决定了高校的社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高校的特色发展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师生和社会普遍认同的、具有独特品格和较高美誉度的发展特征[21]。特色是一个相对于其他参照物而存在的关系范畴,高校是否实现了特色发展,其对比的参照物是其他高校,是与其他高校相比所独具的、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众多实现特色发展的高校构成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高校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和谐教育理念,并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结合自身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和外部环境,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理念,选准自身所处的生态位,并根据这一定位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科、专业等特色建设,在自己的生态位上通过已有特色和优势与其他高校开展错位竞争,促进自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优质化、多样性,实现特色发展。同时,政府在推进高等教育公平,保障人们的受教育权利和扩大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更应积极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尤为迫切的是应积极推进高校的合理分类及其评估机制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绩效考核和拨款制度,以有效避免高校间的低水平生态位重叠竞争,合理引导高校实现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4)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质量公平。
个性发展是个体的潜能不断开发、个性品质不断生成、个性特征不断增强、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它既是人性发展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教育改革的目标追求。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个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个性差异的发展,这些差异既表现在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方面,也表现在个人的理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才使得每个人成为具有丰富多样性的活生生的具体实在的个体,使得每个个体都以自己的差异性来确认自己的合理存在[22]。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要既是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强烈呼唤。这是因为,当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纷纷把个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点,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迎头赶上,就必须加快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要。然而,当前国内众多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现象严重,这种趋同化的高等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是低质量的高等教育和低水平的教育公平,它注定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学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丰富的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公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势在必行。只有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公平,为学生提供普惠性、多样性、差异性的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才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