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术机构与商业公司合二为一的办学定位

学术机构与商业公司合二为一的办学定位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实现创业型大学转向首先要求大学的办学定位实现由单纯的学术机构向融合学术组织与市场化公司的角色转变。也就是说,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首先强调的是能够实现学术知识的市场化、资本化的商业公司,而不是单纯的培养人才和发现新知识的学术机构,因此,创业型大学的办学思想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化运作下的企业化管理,而不是学术规范思想指导下的教授治校、学术自由。

学术机构与商业公司合二为一的办学定位

创业大学是传统大学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意无意地向创业型方向所进行的转变。埃茨科维茨认为,创业型大学是“常得到政府政策鼓励的大学及其组成人员对从知识中收获资金的兴趣日益增强,这种兴趣和意愿又加速模糊了学术机构和公司之间的界限,公司这种组织对知识的兴趣总是与经济应用和回报紧密相连”[5]。可见,从办学定位上来说,创业型大学综合体现了传统的学术机构与市场化运作的公司二者的特点,或者说,创业型大学在执行培养专业化人才和发现新知识的同时,必须同时在新知识的应用和转化上作出贡献:原来社会强调大学使科学研究与社会的其他部分整合在一起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人才的输送,现在则要求还要通过研究成果的转化来促进这种整合[6]。这是因为,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和创新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竞争力的关键性驱动因素,而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创新的重任,这就要求大学将知识创新与市场要素结合起来,使知识率先走出“象牙塔”,实现知识的产业化。因而,社会要求大学实现知识的产业化,使大学与知识的市场消费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促使大学确立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经济角色,知识的产业化逐渐成为大学新使命的核心。这就要求创业型大学应该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加注重瞄准现实问题和市场需求,更直接地参与科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运作,实现知识的市场化、资本化。总之,实现创业型大学转向首先要求大学的办学定位实现由单纯的学术机构向融合学术组织与市场化公司的角色转变。

欧洲创业型大学转向,首先是办学定位由单纯的学术机构向融合学术组织与市场化公司的角色转变,这种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组织特性的转变。

美国组织社会学家艾兹奥尼(A.E.Tzioni)将社会组织分为强制性组织、规范性组织和功利性组织。创业型大学首先是一种以学术知识为核心要素的规范性组织,同时,它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科层制管理组织特性。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的学术知识是一种商业化的知识,这一特点使得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由偏重规范性维度向功利性维度移动,从而实现了组织特性的变迁。因此,对于创业型大学的组织成员来说,它既是一个学术组织,也是一个功利性组织,而且,创业型大学的功利性组织特性比传统大学体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在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下,这种功利性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认同之外因素的影响。从大学的组织特性的变迁来看,创业型大学的功利性倾向是一种合理的组织特性的整合。这是因为,本质上来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术组织,创业型大学其实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高等教育机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类型多样化的结果。创业型大学虽然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一样,也承担一定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但最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功能[7]。也就是说,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首先强调的是能够实现学术知识的市场化、资本化的商业公司,而不是单纯的培养人才和发现新知识的学术机构,因此,创业型大学的办学思想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化运作下的企业化管理,而不是学术规范思想指导下的教授治校、学术自由。

(2)组织目标的转变。(www.daowen.com)

传统大学主要依靠“文化-认知”因素来实现对组织成员的目标整合,即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共享价值观维系传统大学的学术机构特性。然而,在市场机制下,创业型大学在主要追求知识的功利性价值目标的驱使下,主要依靠市场交易来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整合,即创业型大学主要通过提供某些经济诱因满足组织成员的多重需要。这里,创业型大学首先考虑的不是保障学术自由和学科价值(尽管这也是其竭力实现的目标之一),而是考虑如何实现以知识的商业化为前提、以知识的市场化为中心来组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以赚取更多的办学经费和其他社会资源,实现长期发展。因此,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目标更多地强调大学组织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对学术的热爱和学科专业的忠诚。“在创业型大学里,教学与研究活动的自由程度要视管理者对活动项目的预期价值判断来决定,大多数情况下,学者们传统的学术研究规范需要服从社会与个人的严格的日程表安排与规格要求。当然,研究与教学的质量也会更直接地从合同与契约式的约束性文件中得到报酬。”[8]

(3)组织文化的转变。

诚如克拉克所言:“在大学的转型中,价值观和信念可能引导或跟随其他要素的发展。”[9]也就是说,创业型大学的转型,首先是大学组织文化的转型,并且,这种组织文化的转型贯穿在其他要素当中,其自身也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中不断发展。无论英格兰的沃里克大学,还是荷兰的特文特大学,或者苏格兰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瑞典的恰尔莫斯技术大学,又或者芬兰的约恩苏大学,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开创了一条史诗性的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拥有较高声望的领导核心,领导核心强有力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学校内部不遗余力地倡导创新创业精神。作为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典范,这些大学的办学起点均不高,有些变革之初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但几所学校的领导核心结合自身特点,通过慎重的集体研究,首先从定位变革入手,将学校传统的学术机构定位转变成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机构”定位,并确立了在搞好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最初,这一办学使命的转变只是作为比较简单的制度上的理念,但经过组织结构和程序上的变革,以及领导核心坚持不懈的理念实践,这一使命逐渐在大学组织的心脏地带传播,最后被大学组织的所有机构和成员普遍接受,从而演化成为一种统一的身份特征和普遍的教育价值观。在这种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的相互影响下,大学组织成员均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各自大学个性和特色的、整合的创新创业文化。

从欧洲传统大学向创业型转型的过程可以看出,建立创业型大学首先是办学定位的转向,而办学定位转向实际上是一种学术发展思维和行动方式的变革,它既强调为了学术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变通,也更加突出强调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而到市场中实现知识的商业化,从而将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完美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