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突然与应然: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实践理论

突然与应然: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实践理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结起来,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价值理论首先是一种以社会实践为范式的实践理论。

价值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研究客观世界中各种社会事物或实践活动的存在、运动与变化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价值)的认识的科学。在价值理论学派看来,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类主体之间及人类主体与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的客体之间所建立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是利益关系,其他社会关系都是利益关系派生出来的,并在本质上都是为利益关系服务的。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关系,因此,价值关系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归结起来,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价值理论首先是一种以社会实践范式的实践理论。社会实践性是价值理论的首要的最基本的观点,也是研究一切价值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于价值主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价值问题才能得到解释和解决[13]。第二,价值理论是一种分析、研究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关系的理论。它要求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在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的动态发展中,分析主客体的全面关系,以及客体的存在、性质是否符合主体的本性、目的和需要,是否能够满足主体的利益,并系统性地、创造性地把握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和变革他们,创造一个新的不断提升的理想世界。第三,价值理论是一种以主体尺度为根据的、多向度的、个性化的主体性思维模式。它以尊重并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和责任为理论前提,从主体本身的存在、结构、地位、特性和作用中,去把握现实的客体和现实的主客体的全面关系,把握客体之于主体的价值以及它的具体的动态的呈现。第四,价值理论是一种运用动态的生成性思维研究问题的理论。首先,这一理论能够把握主客体之间向未来开放的相互生成过程,从而做出相应的评价、判断和选择;其次,这一理论能够进入“在”或“是”的动态发展过程,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最后,这一理论具有怀疑、批判、否定的特质,是一种寻求人与社会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途径,能够引导人们向着更加合乎人性、合乎人的目的的价值理想推进[14]。(www.daowen.com)

上述价值理论对于本研究具有如下指导意义:第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各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生成根源。因此,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必须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中去分析、探究利益主体与转型分流的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价值取向的变化、发展规律,而不能割裂人的理论思维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视人的社会实践,习惯性地用纯粹的概念推演和逻辑推理去研究各利益主体与转型分流的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是各利益主体在转型分流中,面对和处理学校系统内外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和确立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因此,必须在转型分流利益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复杂关系中去准确反映、把握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把握各利益主体及其与转型分流的结构要素之间的具体关系,而不能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利益主体与转型分流的结构要素割裂开来,或者将转型分流的客观存在以及转型分流的利益主体都预设为独立自存的实体,并以此为前提去看待分析、解释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第三,必须确立主体性思维方式来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并且在反映和把握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的性质和特性及其生成、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中,人与社会、转型分流的利益主体与转型分流的结构要素的地位不能简单并列或同等看待,而是要着重“从主体方面看”,特别要着眼于利益主体自身的本性、目的、利益、需要、素质等因素,全面、系统把握转型分流中的人与社会、各利益主体与转型分流的结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评判转型分流的结构要素之于利益主体的价值以及相应的价值选择的生成机理。第四,尽管强调从主体角度去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但是,也不能随意地理解和解释价值取向及其生成机理,而是要从主客体的全面联系、动态发展中,从转型分流利益主体之间以及利益主体与转型分流的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复杂关系中去辩证地反映、把握价值取向,将转型分流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理解为一个具体的、辩证的、动态的、发展的生成与变化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