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研究结果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研究结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转型分流就是教育类型本质内涵的转型。一旦新建本科院校的结构形态明显地体现出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即标志着转型分流目标的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是以教育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办学类型的方向性、整体性的质变。

从对“分流”和“转型”的有关分析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有如下主要特征:

(1)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是从一种办学类型向另一种办学类型转变的过程和结果。也就是说,转型分流是办学类型的根本改变,是一种旧的办学类型向一种新的办学类型的质变,是转换为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转型分流就是教育类型本质内涵的转型。这里就要涉及对新建本科院校所属教育类型的讨论。目前,有关教育类型划分的研究较多,相比较而言,潘懋元先生提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比较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现实。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观点,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985”“211”等重点本科院校侧重实验性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属于学术型大学;非重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直接面向市场、生产和社会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这两种类型的大学同属一个层次,都注重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科研究能力的培养,但前者更加侧重学科的理论研究,后者更加侧重学科的应用研究和实践[6]高职高专院校与非重点本科院校属于技能型大学,这类大学主要解决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的问题,培养目的定位于为某一生产岗位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7]。可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办学类型应是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大学,致力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一旦新建本科院校的结构形态明显地体现出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即标志着转型分流目标的实现。

(2)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是以教育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办学类型的方向性、整体性的质变。新建本科院校是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理性开放的小的社会系统,这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要素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动态的关系,并与外部环境保持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保持了内部的稳定性与外部的兼容性之间相互平衡,进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开放的整体。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是一种整体性的转型,是办学类型的根本转变。学校系统要素众多,但所有的要素均围绕教育价值取向来运转,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以教育价值取向为核心,由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带动学校系统各要素的转变。(www.daowen.com)

(3)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具有过程性和冲突性。任何事物从量变到质变都有一个过程,同样,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时间长短并不确定的转型期。转型期间,新的办学形态还未形成,旧的办学形态仍然存在,新旧两种不同的办学形态并存。由于大学系统固有的组织惰性以及转型分流过程中必然会影响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因而会导致一些利益主体抵制转型分流,进而带来利益冲突,因此,整个转型分流过程必然充满着围绕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与现代的应用型大学、新的办学形态与旧的办学形态的争论、矛盾和冲突。只有经历这样一个时间长短并不确定、冲突不断的转型期,旧的办学形态逐渐式微并慢慢消失,新的办学形态慢慢形成并逐步稳定,转型分流的目标才能实现。

(4)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具有情境性和复杂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既受到外部社会系统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也受到学校系统内部的思想观念、职能履行、师资队伍、制度资源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它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每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现状都不同,转型分流的方向是什么、如何转型分流,这些具体问题受制于具体学校的状态与内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使得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8],这种不确定性也从侧面说明了协调转型分流中不同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