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构成要素与价值取向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构成要素与价值取向研究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是学校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化和调整,使学校办学类型发生方向性质变的过程和结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办学资源六个要素,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构成要素与价值取向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是学校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化和调整,使学校办学类型发生方向性质变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单个要素的质变,但最主要的是办学类型的质变。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高校办学类型进行了研究,综观这些研究,大多是依据高校的三项主要办学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及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等进行分类的。如有的学者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科研规模大小,将高校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类型[2],有的学者则根据三项职能和高校办学实际,将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为教学服务型大学[3]。总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是划分高校办学类型不可或缺的观察指针。然而,高校只有在一定办学定位的统整和引导下,依赖一定的办学资源,才能顺利履行办学职能,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存在。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办学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制度资源。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财力资源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学生学费、社会捐赠收入、学校产业创收等,物力资源主要指教学场馆、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生活设施等[4]。制度资源主要指保障学校办学正常运行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这些办学资源要素中,教师队伍对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制度资源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办学资源。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主要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办学职能,以及引导或保障学校正常履行职能的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办学资源等要素的方向性质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办学资源六个要素,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办学定位的转型分流

办学定位本质上属于组织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根据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对自身在某一时期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外所处的位置和发展方向、角色特征等的选择和确定。就其实质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选择和确定既是一种延续其办学历史、分析其现实基础、规划其未来发展的理性考量,也是对自身内部各个要素及其复杂关系的再认识,因此,它也是一种高等教育哲学观,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相关利益主体对学校应该如何办学所形成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有关教育思想观念。从内容上来说,高校定位主要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服务面向、办学特色等的定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合理定位不但事关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引导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而且是统整高校办学秩序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同时还能对教职工起到激励作用,是学校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内在精神动力。因此,要使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导向合理,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就必须确立合乎教育规律和办学实际的合理的办学定位。

2.人才培养的转型分流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是高校存在并延续的逻辑与意义所在,同时,人才培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要解决好七个问题,即确立科学的育人理念,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甄选差别性的人才培养对象,开发来源多样、素质多元的培养主体,选择多样化的培养途径,优化特色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保障有力的培养制度[5]。人才培养的转型分流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核心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所要解决的七个重点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转型分流主要包括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主体、培养途径、培养模式、培养制度等要素的转型分流。

3.科学研究的转型分流

科学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严密的方法从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实践活动,它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大学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根据目的、任务和方法的不同,科学研究可以分成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基础性研究主要是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探索和揭示,其目的在于发现和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为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应用性研究是将基础性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某种既定目标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在实践中应用的技术;开发性研究是将前两种研究应用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践的研究,使之发挥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科学研究是整个科研系统中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它们一般在某一具体地域和领域内协调一致地发展。对于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来说,其科学研究的类型定位主要是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主要在研究型大学开展。

一般来说,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不能脱离人才培养职能而独立存在。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其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尤其是其薄弱的科研基础决定其必须确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点进行科学研究的发展思路。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根据院校自身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定位科学研究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并正确处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科学研究的转型分流。(www.daowen.com)

4.社会服务的转型分流

自“威斯康星理念”盛行以来,应对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服务国家、造福社会就成为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大学只有与整个社会紧密连接起来,以社会需求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导向,着眼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办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其存在的合法性才能得以彰显。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地方、面向地方,创立符合自身实践的社会服务特色,从而实现社会服务转型分流的目标。

5.师资队伍的转型分流

师资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它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因此,师资队伍的转型分流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关键,也是转型分流的最大难题之一。这是因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绝大部分教师难以适应应用型教育的要求。只有师资队伍实现合理的转型分流,新建本科院校才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来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教师发展、学校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

6.办学资源的转型分流

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办学资源,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办学资源是一种稀缺品,只有最大化地获取、配置和管理办学资源,才能使其发挥最佳效益。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资源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学校内部的物质资源、智力资源,也包括学校外部的相关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资源分配、保障与评价体制机制等政策资源。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多途径地获取、科学地分配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办学资源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不可或缺的动力和保障,办学资源转型分流的目的是确保新建本科院校有效获取、分配和利用学校系统内外部的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新建本科院校的结构形态与内外部环境的最佳匹配和相互平衡,保证新建本科院校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是方向性、根本性、整体性的转型,上述六个关键性的构成要素只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主要观察指针。在这六个关键性的构成要素中,教育价值取向贯穿其中,并对这六个构成要素起到方向性的导引作用。因此,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应该运用系统理论的方法,以教育价值取向为核心,立足于整体考察新建本科院校的内在构成及其存在形态的全方位的变化。六个关键性构成要素的转型分流只能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要素而存在,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是诸要素的根本性、整体性转型分流,而不是单个要素的转型分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