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新建本科院校分流是两种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只有在明确二者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本质内涵:
1.新建本科院校分流与转型的关系
首先,新建本科院校的分流与转型联系紧密。
(1)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分流和转型。教育分流是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主要功能,新建本科院校分流则是教育分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和谐发展,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和社会的合理分化,这些都要求教育实现合理分流,包括新建本科院校的合理分流。同时,无论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者是高等教育系统以及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健康发展,都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
(2)新建本科院校的分流与转型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新建本科院校的分流既是从高等教育系统整体的视角而言的高等院校类型的分流(即外分流),也是学校根据内外部环境而确定的办学方向定位,主动对内部的教育任务、教育对象、教育资源等构成要素的合理分化和自主配置(即内分流)。不管是外分流还是内分流,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学校办学类型的根本性转变,办学类型的质变过程和结果就是转型。
因而,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分流密不可分,转型是分流的背景和目的,分流是转型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手段。正是基于二者之间这种紧密联系的关系,本研究把二者合称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
其次,新建本科院校的分流与转型区别很大。
(1)主体不同。新建本科院校分流的主体既包括院校自身,也包括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高等教育的决策者,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主体只是院校自身。(www.daowen.com)
(2)对象不同。新建本科院校分流的对象主要是院校自身以及学校内部的构成要素,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对象则是院校内部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3)任务不同。新建本科院校分流的任务主要是院校调整办学类型以及内部的构成要素,使学校主要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任务主要是调整高等院校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发生根本性的质变。
(4)目标不同。新建本科院校分流的目标是使高等教育系统建立合理的分类体系,实现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和谐发展,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是适应院校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学校系统内外部的相互平衡和动态发展。
2.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本质内涵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不仅仅是国家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更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新建本科院校乃至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相结合的结果。从宏观的高等教育系统整体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分流是高等教育类型分流的结果;从微观的高等院校角度而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类型的根本性质变。这种质变的诱因是新建本科院校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质变的内容和结果是新建本科院校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整,质变的目的是使学校系统与内外部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平衡,保证学校系统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这是从新建本科院校的角度而言的。但是,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不仅需要考虑大学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还必须考虑人的发展需要,这是因为“教育转型的核心是教育目的的转型,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转型”,“教育转型应当以促进人的转型为核心”[1]。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不仅需要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转型发展,还必须促进人的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这一意义来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本质内涵就是为了应对学校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新建本科院校通过调整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学校的办学类型发生根本性的质变,实现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的发展、学校自身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界定为: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新建本科院校对学校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化和调整,使学校办学类型发生根本性的质变,进而实现学校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的发展、学校系统自身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