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好网络这扇“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环境不仅营造了全新的生活空间,而且还深刻地改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健康的网络环境能构建起人们生活、学习的良好平台,也能培育健全的人格;恶劣的网络环境则会影响人的健康发展,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为了保障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优良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大学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所以学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多,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那么很多学生就会借助网络来打发时间,久而久之就会患上网瘾综合征。所以,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不仅能充实他们的生活,还能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其专业特长,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获得现实成就感,从而有效地转移网络成瘾的学生的注意力。
3.加强家庭教育和监督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的网瘾意义重大。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正确利用网络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合理利用网络。另一方面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面临生活、学习的问题或同学矛盾时,家长要及时地和孩子沟通,以适当的方式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此外,家长还应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制止孩子的上网行为,帮助孩子正确处理网络和学习、生活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就极有可能出现逃避行为,躲在虚拟的电子空间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正确应对困难和挫折,学会寻求心理平衡,重建自信。要鼓励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多参加集体活动,锻炼意志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必要时实施心理干预
“网络成瘾综合征”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和治疗。当大学生一旦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时,家人应及时将其送往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必要的心理干预。常用的心理干预机制包括以下几种。
1.认知重建和自我辩证法
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网络导致心理问题有所认识,改变已形成的信念,如“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情了”“玩游戏无害”等,采取引导、疏导的方法,使其充分认识到上网成瘾的严重后果,让病人进行自我辩论,即让他想象网瘾的种种后果,如成绩下降;引发暴力、犯罪行为;影响身体健康等。在网瘾复发时让“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和失败感作斗争,从感情上战胜自己,增强戒除网瘾的决心。
2.代替疗法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文娱活动、比赛,以此转移上网的兴趣。家庭和学校应注意培养大学生的业余爱好,如游泳、散步、打球、读书、听音乐等来充实他们的生活,调节病人紊乱的生活节奏,重建健康有序的生活习惯,让更多有意义的事逐步代替上网成瘾行为。
3.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指采用惩罚性的刺激来减少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病人最终因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的目的。常用的做法有橡皮筋拉弹法,社会不赞成法和内隐致敏法。橡皮筋拉弹法由病人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筋,当他准备上网时就自己用力拉弹,使其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以此提醒自己停止上网行为。社会不赞成法主要是通过图片、影视、舆论等工具使大学生在上网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目的。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指用想象上网之后的过程和结果的方式让自己对上网产生厌恶感,从而逐步减少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方法。
网络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学习方式,又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考验。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是整个社会都应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既要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传播工具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又要采取积极措施把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点,形成有效的教育网络体系,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测试1:“10项级别方法”测网络成瘾
有些心理学家提出“10项级别方法”判断是否网络成瘾:
(1)偶尔上网,对正常生活与学习基本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2)时间比第(1)项稍长,但基本上自己可以控制。
(3)自己有些控制不住了,但在家长的提醒下可得以控制;对学习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
(4)开始对家长的限制有反感,逐步对学习失去兴趣。
(5)有时瞒着家长上网,并且用说谎的方式为自己掩饰,开始厌学。
(6)已产生对网络的依恋,一天不上网就不舒服。
(7)与父母有公开的冲突,亲子关系紧张;上网成了生活的主要目的。
(8)对父母强烈厌恶,经常逃学,连续上网,通宵不归;并有其他很不理智的行为,如开始在家里有暴力行为,敲打或毁坏东西等。
(9)不顾一切也要上网,若父母干涉,非打即骂,不但毫无亲情,甚至伤害亲人、逼父母分居或离婚。
(10)为了上网,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
以上10条中如果符合5条以上,即是上网成瘾,符合8条以上是程度严重的成瘾。
测试2:网瘾指数自我测试
为了估计你的上网程度,用这个尺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没有;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你有多少次发现你在网上逗留的时间比你原来打算的时间要长?
(2)你有多少次忽视了你的家务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网上?
(3)你有多少次更喜欢因特网的刺激而不是你与配偶之间的亲密?
(4)你有多少次与你的网友形成新朋友关系?
(5)你的生活中的其他人有多少次向你抱怨你在网上所花的时间太长?
(6)你的学习成绩和学校作业多少次因你在网上花了时间而受到损害?
(7)在你需要去做其他事情之前,你有多少次去检查你的电子邮件?
(8)由于因特网的存在,你的工作表现或生活效率有多少次遭受影响?
(9)当有人问你在网上干些什么时,你有多少次变得好为自己辩护或变得遮遮掩掩?
(10)你有多少次用因特网的安慰性想像来排遣关于你生活的那些烦人考虑?
(11)你有多少次发现你自己期待着再一次上网的时间?
(12)你有多少次担心没有了因特网,生活将变得烦闷、空虚和无趣?
(13)如果有人在你上网时打扰你,你有多少次严厉说话、叫喊或者表示愤怒?
(14)你有多少次因为深夜上网而睡眠不足?
(15)你有多少次在下网时为因特网而出神,或者幻想自己在网上?
(16)当你在上网时,你有多少次发现你自己在说“再玩几分钟”?
(17)你有多少次试图减少你花在网上的时间但失败了?
(18)你有多少次试图隐瞒你在网上所花的时间?
(19)你有多少次选择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网上而不是和其他人一起外出?
(20)当你下网时,你有多少次感到沮丧、忧郁或者神经质,而这些情结一旦回到网上就会无影无踪?
你回答了上面的所有问题后,将每项回答中你所选择的数字相加从而得出最后的分数。分数越高,你的上瘾程度以及由因特网使用所造成的问题就越是严重。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尺度表来帮助你评判你的分数。
20~39分:你是一个普通的网络使用者。你有时候可能会在网上花较长的时间“冲浪”,但你能控制你对网络的使用。
40~69分:由于因特网存在,你正越来越频繁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应当认真考虑它们对你生活的全部影响。
70~100分:你的因特网使用正在给你的生活造成许多严重的问题。你需要现在就去解决它们。
超效方法
目的: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时间管理有一个全面认识,并学会发现学习的最佳方法。
材料:1厘米宽1米长的纸条每人一张;A3纸每个小组两张;笔纸每人各一支(张);彩笔每个小组若干。
关键词:时间管理、人生目标、学习计划。
步骤:
1.成员分组
找出某个学科学习成绩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擅长的同学并按学科均匀分成几个学科小组。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加入相应的学科小组。
2.撕纸条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公平的,这张1厘米宽1米长的纸条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通常是怎样度过这每一天的。现在请大家随老师的提示撕纸条,并在撕下的纸条上表明时间。
老师提示:撕去你睡觉、吃饭、与家人同学聊天、看电视、上下学路上、锻炼身体的时间等。
3.对比反思
撕到这里,我们看看自己手中剩下多少,也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能说说这剩下的纸条你还用来做些什么呢?在刚才的撕纸条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想法与组内的同学一起交流。
4.时间馅饼
那么你每天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请大家把自己每天大致进行各种活动所用的时间画一个饼图。并在组内相互分享一下自己的饼图,看看别人和你的安排有多大的差距,尤其是你平常一直很羡慕的那位同学的。
5.最佳馅饼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一日24小时设计一个最佳时间规划饼图,其中要包括学习、娱乐、休息等时间。
6.学法秘诀
现在请各小组的同学搜寻一下本学科的10大学法秘诀?现在请每个组讨论5分钟。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分享你们的成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问题讨论
讨论从今天的活动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对改善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有何打算?
活动点评: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时间利用的深入和全面思考,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想一想以下问题:对自己一天中时间的安排满意吗?理由是什么?哪一部分占的时间最多?哪一部分的时间是可以增加的?哪一部分的时间是可以减少的?另外,在学生重新制订计划时,可以提醒他们应参考以下几点原则:今日事今日毕;为自己留点时间休息;留足够的时间做足够的事;不要让时间控制了自己,而要做自己时间的小主人。
赏析1:《敏感事件》
近年来,不少电影开始关注网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把镜头瞄准沉迷于网络世界的青少年的真实生活,试图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分析网瘾的成瘾,以此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网瘾问题,并探讨解决网瘾的途径。如在影片《敏感事件》中,时尚女孩罗小霓以网络为平台,时常上传自己的生活录像而备受关注。但网络上的她只是老板获取点击率的工具,是受众获取娱乐的对象而已。所以当一次策划的绑架案演变成真实的案件时,罗小霓的网络求助毫无意义,没有人相信她。网络中的世界是虚拟的,过度的沉迷于网络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甚至会怀疑身边发生的一切。影片正是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中人格的分裂。
赏析2:《圣殿》
故事缘于一则真实的新闻:武汉有一个青年在网吧疯狂玩网络游戏60天,导致身体发臭被老板轰出网吧的故事。该片真实地再现了一个网瘾者的网游生活:一个外表木讷、性格内向的金鱼店年轻伙计,冥冥之中仿佛受到召唤,追随圣殿的女妖走进了迷幻的网络游戏世界,现实生活中的失意和网络世界中的精彩,让他不能自控,几乎心智迷乱。在经历一番浑浑噩噩之后,小伙计终于重生般地走出了网吧,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思考着自己的未来……这部电影讲述了网瘾者荒唐的60天,但是当我们和主人翁一起经历了那荒唐的历程,走出黑暗之后,相信外面的阳光会告诉我们该怎样去拥抱生活。
赏析3:《阿瓦隆》(www.daowen.com)
影片讲述了在一个迷失的未来虚拟世界,年轻人为了埋葬对现实的绝望而选择投身于模拟战斗游戏。游戏的虚幻让他们能够反复地经历生死殊途,这异样的刺激和破关后得到的金钱,让无数人着迷不能自制,非法集团也乘机而起。疯狂的代价是严酷的,它会让游戏过度者的大脑完全损伤,最后变成彻底的废人。
于是,人们把这种如被魔咒的游戏叫做阿瓦隆——那里曾是西方传说中的极乐花园,是英雄的亚瑟国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们长眠的美丽小岛。
案例讨论——网瘾少年锤杀奶奶犯下忤逆血案
某日,警方接到报警,73岁的老婆婆徐某在家中三楼被人杀害。警方现场勘查后发现,受害人徐某身上的钱包被人放在三楼西房间的木箱子上,里面的钱全部不见了。经法医鉴定,受害人系被他人用钝器打击头部致严重颅脑损伤死亡。由于现场门、窗均完好无损,家中其他地方并未有翻动的痕迹,警方初步排除了外人谋财害命的可能,遂将目光锁定在受害人抱养的孙子——王某身上,王某不务正业,经常上网,都是深更半夜回家,用起钱来也比较厉害。
为此,公安机关派人到王某经常出现的网吧蹲点守候,当晚10时许,王某在一网吧上网时被抓获归案,当时王某还穿着沾染着奶奶血迹的鞋子。
犯罪嫌疑人王某归案后交待了自己杀人的起因及过程。由于沉溺于网络,王某经常受到奶奶的教育,奶奶是个哑巴,王某每次都觉得很不耐烦。案发当天吃过午饭后,奶奶又因为孙子前天晚上上网晚归,而且弄坏窗户进屋的事情打哑语手势责怪他。王某当时便和奶奶顶撞起来,气急之下奶奶拿起锄头打了孙子一下,王某便拿起一把铁锤击打奶奶的头部,奶奶当即瘫倒在地,王某又接着用铁锤连击奶奶头部数下,直到奶奶嘴、鼻、耳等多处流血才扔下铁锤。下楼后不久,身无分文的王某又回到三楼,从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奶奶身上拿走了钱包,里面共有140多元钱。紧接着,王某把铁锤装进放在西房门口纸箱里的书包内,连衣服鞋子都没顾得上换,就出门去了网吧。
讨论准备:把学生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梳理案情。
讨论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讨论。
(1)了解王某的成长经历,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王某的犯罪动机。
(2)讨论从本案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而思考我们应如何养成正确的网络应用习惯。
自我探索:
按照男生和女生合理搭配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小组。
(1)实事求是地写下自己的上网行为和习惯,然后互相交换,共同讨论各自存在着哪些不良的上网行为,并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案。
(2)比较分析男生和女生上网行为的异同,包括上网的时间、时长、内容等方面,并试析其原因。
阅读1:在网络中享受写作乐趣
明媚的春光透过婆娑树影洒向了书房,现年62岁的老人洪方军,双手像弹钢琴似地在电脑键盘上跳跃着,神情专注,显示屏上不断闪出一个个文字和标点符号。他正在运用电脑撰写长篇小说,并且乐此不疲。一次次端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写作,触摸着自己的心灵,这令洪方军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豁然。
洪大伯说,数年前他刚退休在家时,经常觉得心头闷得慌。之后他就爱上搞文学创作,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但是,其间他又觉得很累,因为他不会使用电脑,只得用手写。一部长篇小说写了改,改了又写,休笔又不甘心,他就感到心余力绌。自从学会了使用电脑,写作便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一次,大女儿从美国回家里探亲,送给洪方军一台电脑,令他喜出望外。如何才能学会使用电脑?他报名参加了临海老年大学电脑班学习。听了两堂课,洪方军的兴趣就上来了。他用一张硬纸板认真地制作了“字根表”,天天练习打字。他用半年时间,把自己撰写的一部15万字的长篇小说《市府车队》,录入到了电脑里,他的手指变灵活了,打字水平迅速提高。第二学年,洪方军开始学习排版、编辑,又花了半年时间,把原先写的20万字的长篇小说《九品村官》手稿,又用电脑编排成了电子书稿。第三学年,他又学会了“网上冲浪”,经常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并给国内外亲朋好友发电子邮件……
如今,洪方军在《北京东方伯乐文学出版网》《东方老年网》和《临海论坛》等多家网站的“文学论坛”栏目上,用“不老翁”和“洪七公”网名发表多篇文章;为当地老年大学发表文章1000多篇,计100多万字。北京师范学院网站管理员对洪方军的网络文学作品大为欣赏,专门在网站上为他建立了个人文集《野草集》。到目前为止,洪方军已在该网站发表文章156篇。此外,北京东方伯乐文学出版网也为洪方军开辟了网络专栏……
阅读2:网络丰富了生活
椒江白云小区的李福顺大爷说网络丰富了他的生活。他刚退休时,老伴去世了。那时,他心情不好,总感到生活很失落和无聊,就以打牌、搓麻将消磨时光。后有朋友邀他一起到老年大学学习,他选择了电脑这门科目。老师根据学员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教,使他受益匪浅。现在,他的生活变得充实了。每天,做完家务事,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每次坐在电脑前,他首先是浏览网页,有时点几首歌曲欣赏欣赏;有时,进入QQ与朋友聊天。面对不同年龄、职业和经历的网友,他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和道不尽的高兴事;有时,他还要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将在网上的所见所闻及好心情写进日记。自从接触了电脑,李福顺大爷说自己的性格由内向变得开朗,网络改变了他的心情,改变了他的性格,也改变了他的生活……
阅读3:借网络平台走上致富路
在搜索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中国工艺网”,你一定能够惊喜地搜索到你所需要的很多有关工艺品方面的信息。目前,该网站是至今国内工艺信息量收藏和发送信息最多的工艺网之一。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开发该网站的是一位黄岩小伙子,网站正式启用已有4年多。
2002年初,中国还没有专业的工艺电子商务平台。有着先见眼光的这位黄岩小伙子,判定网络电子商务具有美好的前景。经过半年多筹备,他终于成功地办起了网站。中国工艺网创办至今,因网上供求信息真实、及时,受到了工艺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客商的普遍欢迎。源源不断的供求信息,不仅为网上客户提供了商机,也为网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不少农民也尝到了网络带来的甜头。
路桥桐屿农民王素芬也称电脑是她的好帮手。2006年初,她结婚时,父母硬要买台电脑给她当嫁妆。她那时想,自己是农村妇女,要电脑有啥用。可婚后不久的一件事,让她改变了这种想法。那年她种了3亩芹菜,长势喜人,可到了要收成时,她却犯愁了,因为不知道怎么卖出去。正在她发愁时,她想到了家里的电脑,于是就上网查看供求信息,并联系到了客商,结果,把村民们的芹菜也一同卖了出去。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一年多来,她通过自学,逐渐掌握了上网的要领。每到农闲时,她把主要时间花在上网学知识、查信息上。她在自家门口挂起了小黑板,每到周一,她都会将从网上得来的农产品种养信息公布出去,与村民们分享、交流。
阅读4:网络是把双刃剑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他们认为,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有了互联网,有些人就变得慵懒、懈怠了,他们宁可待在电脑前消磨时光,也不愿花时间和亲朋好友相聚,导致了亲情友情的疏远;冰冷的E-mail取代了那些带着熟悉笔迹的信件,那份诚恳认真趋淡了;虚幻的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让许多青少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跟现实生活越离越远……
有些人对网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痛加指责,痛斥网络巨头们赚的是昧心钱,指责网络游戏令许多孩子荒芜学业,网络色情侵害了年轻人的思想,让他们丧失了道德。不少学生家长对网络也心存抱怨,似乎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好人学坏,一切都是网络的错。
他们的观点未免有点偏激,但网络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学校、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同时,人们也要正确看待互联网的利和弊,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长避短。只有有效利用好网络中的有益资源,才能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活,服务于部门的工作,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阅读5: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2008年11月,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网络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其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如下: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地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4)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有些大学生放假时近两个月疯狂上网,但是开学后就能自我控制上网时间,这不算是网络成瘾。
以下为临床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必须同时满足下面3个条件:
(1)上网时间越来越长(每周上网总时间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就是耐受力增强,即只有增加上网时间才会感到满足)。
(2)无法控制上网行为(往往表现为:①只要有机会上网,就无法忍耐拖延;②即使长时间呆在网上也不愿意下来;③对于他人干预上网感到愤怒;④自己知道上网不好,多次努力控制却不见效果)。
(3)停止上网会出现心情烦躁、六神无主等症状,只有再次上网才能解决这些症状(一旦制止其上网行为,就会出现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其他事情可以让他产生兴趣,提起精神,只有再次上网才能让他恢复到正常状态)。
2.严重标准
过度的网络使用行为会给自己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得正常的工作或学习状态和水平显著落后于平常的一般水平,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表现已经引起有关人员(上司、老师、家长、配偶)的注意,并且给予有关警告。
这些社会功能受损可能表现在:①工作马虎总是出错,工作业绩显著下降;②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作业无法完成,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③无法继续完成过去承担的家务劳动;④个人卫生或健康活动疏于打理。
阅读6:智能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短短几年智能手机就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我们的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延伸,同时它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的确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想购物,打开手机客户端,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一览无余,我们想要什么,选中加入购物车,然后支付宝付款,就等着快递上门了;想出门旅行,打开地图应用,出门的路线,以及各个景点的评分都呈现在眼前;外出看见美丽的风景,马上拍下来,经过图片处理软件的优化,一张意境十足的纪念相片就生成了。以往看电视,只能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我们不能随意改变观看的内容和进度,但是现在利用智能手机,我们想看什么都可以搜到,进度快慢也随我们掌握。
通过智能手机,我们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海量信息。微信、微博的出现更是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最新资讯,微信的使用让我们与身在远方的家人朋友的联络更加方便,通过朋友圈的一个点赞或是转发就能提高人们之间的亲密度。在上班间隙、地铁上、公交车上,随处可见低头刷微博、朋友圈的人,人们碎片化的时间也得到充分利用。
虽然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新闻上频有因为低头玩手机而使人们受伤甚至失去生命的新闻发生。另外,智能手机使用的深入也衍生了淡漠人情、沉迷网络、注意力低下、增加疲劳感等诸多负面影响。
曾有一条微博这样说:“百年前躺着抽大烟,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惊人地相似!不知不觉中我们形成一种可怕的习惯,早晨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摸摸手机在哪,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再玩一会手机,似乎离了手机就与世隔绝一般。”
虽说手机的使用拉近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但其实它更使得人们的生活圈子愈发狭窄,内心更是孤独,在聚会时,有时会发现一桌坐在一起刷手机的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免觉得可笑。长时间待在虚拟的网络上并不利于我们的社交生活,反而让人们更加难以向身边的人表达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且,生活中的很多人并没有通过智能手机很好地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反而将他们的时间打碎了,过于依赖智能手机,会让人们懒得深入阅读,懒得思考。同时,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很难辨别信息的真伪,情绪也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
我们与手机的关系是复杂的:我们去哪里都会带着手机,但它们往往会使我们感到孤单。手机记录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刻,但却把我们从这些时刻分离出来。我们从中获益又深受其害。所以当下我们需要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充分利用它的便捷之处,但也不要因此过分沉迷。
阅读7 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
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分虚拟消费和网上交易。虚拟消费指网络游戏中的虚拟消费行为,网上交易是指网络上的真实消费行为。而网上购物的首选网站共分为三大类: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大学生是网络世界最活跃的年轻人,乐于尝试新事物,喜欢网络购物交易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几种心理需求。
1.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大学校园中不乏追“新”族。他们喜欢追求新潮,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网络消费正好符合大学生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他们往往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选择的已不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标准。个性化消费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追求自主、独立的消费心理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即使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中,大多数消费者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估,但对于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心理需求却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强。大学生对购买的风险感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单向的“填鸭式”营销沟通感到厌倦和不信任。尤其在一些大件耐用消费品(如电脑)的购买上,他们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满意度。而网络购物通过获得商品的信息量丰富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3.追求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
网上交易是出自个人消费意向的积极的行动,只要登录网络随时都可以在网上的虚拟商店浏览、比较和选择。独特的购物环境和与传统交易过程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好奇、超脱和个人情感变化。消费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挑选,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
4.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对于大学生来说,购物中的即时、便利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交易弥补了这个缺陷,如今,网上订餐、电子车票、虚拟机票的推广,更加体现了网络消费的简单快捷,从而深受他们的喜欢。
5.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现在部分高价值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学生的消费视野。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真实的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的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而运动品牌在大学生中的渗透率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在网上常常能够买到本地买不到的商品,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6.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用、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因为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在1000~1500元之间,一般不会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大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网络商品往往折扣较大,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网上淘宝,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渐渐被大学生津津乐道。
7.网络虚拟消费
虚拟世界里的消费主要是在网络游戏中的消费,对大学生说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幻想,从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越是紧张、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们就需要通过幻想和憧憬来达到舒缓的目的和愿望;越是年轻,幻想倾向就越明显。网络上的虚拟消费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倾向。不少大学生通过虚拟的世界,寻求心理上的一种投射,这种虚拟的消费往往消解紧张感,并且满足年轻人对生活变化的追求。
阅读8:各国网瘾治疗方法介绍
1.韩国学骑马
韩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很高,染上网瘾的网民也逐年增加。在韩国,网瘾被称为“网络中毒症”。
为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韩国政府已在全国开办了140多个心理咨询中心。不过,最引人注意的还是“跳出网络”特训营。这座特训营是由韩国政府出资开办的免费训练营。营地距首尔约1小时车程,其特色为军事训练、体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三者合一。年龄在16~18岁间的“网虫”在此度过12天的特殊生活。他们骑马、练搏击、做陶艺,甚至玩架子鼓。特训营纪律严格:在营期间不得上网,每天只能使用手机1小时,不得用手机打游戏。
2.德国去赶海
德国用举办训练营纠正青少年网瘾是从2003年开始的。他们设立的集中式训练营,由有经验的教师领队,目的是把“网虫”从电脑旁带到阳光下,告诉他们在现实中还有更多的美景,有更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参加训练营的青少年不是去接受惩罚,更仿佛是去度假。训练营把营址选择在德国北部博尔藤哈根的海滨浴场。在训练营里,老师鼓励“网虫”每天到海边玩耍,教他们游泳、打沙滩排球,比赛谁堆建的沙堡最有创意等。总之是参加尽量多的室外活动和集体活动。训练营的管理人员还为“网虫”们安排了营养食品,保证孩子们在运动后胃口大开的需要。“网虫”的父母也可以参加训练营,目的是让他们在共度的时光中增加交流和理解。
3.日本改手机
日本有不少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入迷,而且在手机上网普及后,更是喜欢用手机玩游戏和短信聊天。一位日本官员说:“日本的父母给孩子们配手机,本意是为了联系方便,可手机现在变成了一种有害的玩具。”
日本政府一直关注青少年过分依赖手机的事实。在日本,三分之一的小学生有手机,七成以上的高中生有手机。他们经常连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用手机互相发短信聊天。频繁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也更容易受到犯罪分子的攻击,遭到讹诈、诱骗等。
由于日本开发科技产品较早,所以日本政府对此也比其他国家更有准备。从2008年3月开始,该国要求电报电话公司手机分公司着手行动,专门开发供青少年使用的手机。这种手机能打电话、上网查找资料,此外还安装有定向导航系统,但就是不能玩游戏
4.美国喂小羊
美国的公立网瘾训练营原本是新兵军训的地方。此后,接受“问题青年”的学校还成立了民间训练营。而“网络问题青年”近年成了这些训练营的“新鲜人”。按照美国1974年制定的民法第93~415条规定,这些训练营接受青少年“犯罪和道德教育局”的管理,并向政府负责。全美约有50个私营训练营,他们必须持有州政府核准的经营证书,训练教官要有教师证。营中配备心理医生、注册护士和监视摄像设备,随时对营中的青少年提供多方位的保护。
美国首个网戒中心坐落在美国华盛顿州的FallCity,占地约2万平方米,旨在帮助网络上瘾者克服对游戏、赌博、聊天、短信及其他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依赖。提供家庭式情境是这个中心所宣传的特色之一。该中心网站有关项目内容介绍的第一句话就表示,中心让受治疗者“在一个旨在营造‘家’一样的安全、自然的家庭式环境中待上45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