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拒绝网瘾,迎接心理阳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拒绝网瘾,迎接心理阳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的实践研究表明,戒除网瘾宜疏不宜堵。本模块设计的意义在于引导教育青年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合理地利用网络,从而建构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打造身心和谐的健康人生。

随着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全方位地渗透进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他们学习、交友、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无疑,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无国界性以及信息的海量性,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接受模式,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知识层面,满足了他们求新、求异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这也正是网络的“魔力”所在。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解疑答惑、求职甚至是创业。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便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侵蚀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变得孤僻、冷漠、懒惰与暴力,犹如牵线木偶一般,麻木、没有表情、缺少生气地游荡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

案例:拒绝沉迷网络,重回现实世界

谭某,女,大一新生。从小体弱多病,但聪颖好强,个性自负、任性、叛逆和敏感。父母对其要求非常严格,对她的期望也非常高,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不顾谭某的喜好,强迫她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尽管对父母的专制很不满意,但谭某却不敢顶撞父母,内心很是压抑。进入大学后,父母鞭长莫及,减少了对谭某的约束,谭某便自由地在网上聊天,尽情地发泄着内心的苦闷,网络成了她最好的精神慰藉载体。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谭某很难投入到学习中,与人相处时总感到难以沟通。于是她便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网络聊天,生活不规律,身体日益消瘦,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严重下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只有沉迷于网络中,才能获得愉悦,只有在和陌生人的聊天中,才能得到理解和支持。渐渐地她开始逃避现实世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尽管她意识到了无节制的上网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但是仍无法控制自己,无奈之下,她来到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

很多大学生在走入大学校门之后,由于心理素质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然而,现实世界才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人不可能仅依靠网络虚拟世界而活。因此,如果意识到自己沉迷网络,但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就需要心理咨询老师或相关机构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本模块侧重分析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并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剖析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旨在帮助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网络世界,做网络使用的“主人”,不为网络的“奴隶”,拒绝网瘾,树立良好的网络应用行为,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保持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中人格的一致。

(1)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www.daowen.com)

(2)网络心理障碍的特征以及表现。

(3)网络(手机)依赖成瘾综合征及干预。

(4)网络体验经验分享。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互动分享法、角色扮演法。

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网络孤独、网络迷失等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心理问题,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是心理学者、社会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长期的实践研究表明,戒除网瘾宜疏不宜堵。本模块设计的意义在于引导教育青年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合理地利用网络,从而建构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打造身心和谐的健康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