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有些能力不去实践和动手是永远也不会具备的,如果能在学习中结合实践,做到融会贯通,反过来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可以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你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因此,大学期间要努力寻求与相关的实践的机会。学生实践的形式,包括课程实训、实验、各类学生活动、社会调查、实习、兼职等等。一个好的社会实践将会使你受益很多,甚至影响你的生涯发展。
(一)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
这种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其中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科技调研等,这些活动的一个共同点便是专业性强。
(二)参观、考察等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有重走长征路、寻访母亲河、参观烈士陵园、名人故居或纪念馆、考察优秀企业等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因受到经费等的限制,因此使参与学生的数量也受到限制。
(三)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活动
其中主要的实践形式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保护地球植树活动、专业艺术院校送演出下乡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提高素质,同时可以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
(四)兼职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有偿的实践服务活动,如导游、促销、导购、家教、市场调研、新产品推介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贴补自己的生活、学习费用,同时也可以增加知识,锻炼能力。但是学生一定要充分考虑,避免与课业冲突,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背离,毕竟学生应以学业为主。
(五)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就业途径,也是当前政府所大力提倡的。所以可以抓住这个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为就业做准备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般是指毕业已经拥有明确就业意向的学生知行选择实习岗位进行就业前的实习。许多民营、外资企业在与学生签定就业协议前会要求学生先在岗位上进行就业培训和实习,看实习表现再决定是否录用。由于实习同就业密切相关,所以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态度非常认真,抓住机会表现自己,为企业展示你的潜力。
测试1:测测你的半球优势
指导语:对下列每对陈述,从“A”或“B”中选择更符合你自己情况的一项,并在上面画圈。所有的问题都要求回答。答案并无对错之分。
(1)A.我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新任务。
B.完成新任务时,我喜欢别人告诉我一个好的方法。
(2)A.我必须自己来安排计划。
B.我可以按照别人的计划来进行。
(3)A.我是一个非常灵活、有时难以预测的人。
B.我是一个非常稳定、始终如一的人。
(4)A.我把各种东西都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
B.我放东西的地方取决于所做的事情。
(5)A.我根据时间均匀安排工作或学习。
B.我喜欢把工作拖到最后。
(6)A.我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因为我有合理的理由。
B.即使没有任何原因,我正确的时候我也会知道。
(7)A.我的生活需要大量的各种变化。
B.我的生活需要井井有条,按部就班。
(8)A.遇到新情境时,有时我会有太多的想法。
B.遇到新情境时,有时我没有任何想法。
(9)A.我先做容易的事情,最后做重要的事情。
B.我先做重要的事情,最后做容易的事情。
(10)A.在作出一个艰难的决策时,我选择我知道是正确的。
B.在作出一个艰难的决策时,我选择我感觉是正确的。
(11)A.我为了进行我的工作而制定时间计划。
B.我工作时不考虑时间。
(12)A.我是一个良好的自我约束者。
B.我常常依感觉行事。
(13)A.其他人不理解我是如何组织事情的。
B.其他人认为我把事情组织得井井有条。
(14)A.我会比别人先接受新观念。
B.我会比别人对新观念提出更多质疑。
(15)A.我倾向于通过图形来思考问题。
B.我倾向于通过言语来思考问题。
(16)A.我尽力寻找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
B.我尽力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17)A.我常常能推测出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B.我常常能感觉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18)A.在工作或学习中我不是非常富有想象力。
B.我几乎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发挥我的想象力。
(19)A.我会在一项工作还没有完成就开始其他工作。
B.我完成了一项工作后才开始新工作。
(20)A.我会探索新的方式来做常规的工作。
B.当一种方法实施得很好的时候,我不会改变它。
(21)A.冒险是很有趣的事情。
B.即使不冒险我也觉得很有趣。
分数统计:
计算在第(1)(3)(7)(8)(9)(13)(14)(15)(19)(20)和(21)题中,选择“A”答案的次数是_____________次。
计算剩余的题中,选择“B”答案的次数是_____________次。
计算以上“A”和“B”的总次数。
根据等级总分数,确定半球优势:
0~5分:明显的左半球优势。
6~8分:中度左半球优势。
9~12分:双侧半球平衡(几乎没有偏颇)。
13~15分:中度右半球优势。
16~21分:明显的右半球优势。
测试2:学习技能测试
指导语:表6-3中有25道题,每道题有5个备选答案,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题目后面圈出相应数字,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0”代表“完全符合”;“1”代表“基本符合”;“2”代表“不确定”;“3”代表“基本不符合”;“4”代表“完全不符合”。
下面开始测试,请准备好笔,记录下自己的答案。
表6-3 学习技能测试
(续表)
计分与评价:你所得的分数全部相加,算出总分,对照评价表,就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技能水平。
评价表:101分以上优秀;86~100分较好;66~85分一般;51~65分较差;50分以下很差。
测试3:大学生学习倦怠测量量表
指导语:表6-4中共有27项描述,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你身上发生的频率。如果你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或体会,请选择“0”;如是你曾经有这种想法或体会,请根据发生的频率选择合适的分数。
“0”代表从不;“1”代表极少;“2”代表偶尔;“3”代表经常;“4”代表频繁;“5”代表非常频繁;“6”代表每天。
表6-4 大学生学习倦怠测量量表
(续表)
说明:将每一题的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总分反映了学业倦怠的总体程度,分数越高,问题越严重。
测试4:考试焦虑量表(TAS)
指导语:此量表用于测定初中以上学生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水平。表6-5中37个句子描述人们对参加考试的感受,请你阅读每一个句子,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感受),选择“是”或“否”,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求按实际情况填写,尽可能快些作答,但切勿遗漏。
表6-5 考试焦虑量表
(续表)
评定标准:本量表共37个项目,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及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感受及身体紧张等,各项目均为1~0评分。对每个项,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是或否。例如:“参加重大考试时,我会出很多汗”,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或“否”。评分时,“是”记1分,“否”记0分,但其中第(3)(15)(26)(27)(29)(33)题5个项目为反向记分,即“是”记0分,“否”记1分。
统计指标及结果分析:本量表只统计总分,把所有37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即为总分。得分12分以下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20分属中等程度,20以上属较高水平,15分或以上表明该被试的确感受到因要参加考试而带来的相当程度的不适感。
活动1:与你自己签订学习合约
目标:帮助你制订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形成学习的自我激励机制。
内容:
(1)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符合自身实际、具体明确的10天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将这份“与自己签订的学习合约(见表6-6)”认真填写好。
合约说明:这份合约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承诺,期限为10天。我会遵守我的学习合约,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合约所规定的学习任务。
表6-6 与自己签订的学习合约
合约制定者: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将填写好的合约交给老师或同学保管,10天后返还你,同时邀请同桌或好友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3)自己记录下每天的学习情况,10天后填写合约中的“具体完成情况”,反思。
讨论:
(1)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合约的内容,合约签订之后这10天里你的思想和行动有了哪些变化?
(2)你如期完成学习合约的内容吗?谈谈你是怎样信守合约并一步步完成的。若没有完成,谈谈造成你违约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2:全班总动员
目的:让学生体验根据学习风格特点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效果。
材料:纸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
步骤:
1.学法定位
下面有6种学习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
动手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学习知识。
视觉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声像学习知识。
自由学习:鼓励学生自由坐姿学习知识。
伴音学习:鼓励学生背景音乐学习知识。
成对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知识。
走动学习:鼓励学生间歇活动学习知识。
对照下面的学习者学习特点描述,再次确认你最符合哪一个学习者类型。
(1)动手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较多的身体活动参与,才能记住课堂教学的内容。动手项目,如模型制作以及节目表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
(2)视觉型学习者:这类学生记住知识的最佳方式是亲眼见到所学的相关知识,电影、教育电视及博物馆展品会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学习。
(3)自由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在不太严格的学习中,成绩突出。躺在舒适的软椅上,也许比书桌和直背椅子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4)伴音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用声音作为一种背景,才能更好地集中思想。一些电台播放的摇滚乐会促进他们学习,而不会干扰他们。
(5)成对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在与另一个伙伴合作学习时,成绩最佳,而单独或在分组中,不管是大组或小组学习都不理想。
(6)走动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在学习时,要走来走去,或稍稍休息一下,停下来,喝点水,眺望窗外一会儿,会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而不会分散。
2.寻找同类
找到你最擅长的学习风格类型了吗?现在请你找到班里和自己学习风格一致的同学,并和他们组成一个小组,一共分为6个小组。
3.风格反思
现在请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的优势学习风格,总结这种学习风格给自己带来的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daowen.com)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极影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建议
现在请每个小组根据总结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如何合理有效利用这种学习风格的学习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组结论
下面请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总结本小组的结论。
6.问题讨论
在这个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活动点评:此部分的活动并不一定要按照前面的步骤提到的一样,划分为6种,本活动仅为示范性设计。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以及理论知识,或者介绍得更加详细,或者更有针对性。
老师可以根据学习风格理论模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身学习风格特点。一般而言,24种学习要素,具体到某位学生身上,其中有10来种会与其他同学差异性较大,最终塑造出某位学生的学习风格。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各自学习风格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在活动的最后部分,要留足够的时间给每一小组的成员发表见解。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够获得班主任、学科教师的支持,根据学习风格理论,进行适当的全班性调查与调整(比如座位、学习互助小组分配等)。
《放牛班的春天》
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1948年,当克莱蒙——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时,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惊,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像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让所有的观众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1)全班分4个小组,对大学学习中出现的心理不适进行讨论,并对照自身情况,找出相应对治策略。
(2)分享交流除了教材介绍部分,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拓宽视野,促进心理成长。
自我剖析:心理测试是我们了解自己内心的一条有效途径,针对实操体验中的心理活动、心理电影赏析及心理剧场这三个小模块中的心得体会,同学们可以进行自由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实操体验中的心理测试,再结合自己平时表现以及同学和老师的反馈,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扰进行自我剖析,寻找导致自己产生困惑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1: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一套关于学习的定律或原理,它是研究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各种学习理论对于学习都存在一些基本的界定和假设,下面我们将简要概述当前一些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比如,学生反复练习乘法口诀表,最后能背诵出乘法口诀表来。行为主义者们拒绝研究意识,他们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的变化是如何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翰·B.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以用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小偷。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变化的实质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如刺激“3×5”和反应“15”之间形成联结;当前行为的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如,学生对于刺激“3×5”,反应是“24”,老师回答“不对,3×5不是24,再想想”,学生反应所带来的这种结果,将使他回答“24”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如果学生对于刺激“3×5”,反应是“15”,都是回答“对,3×5等于15”,学生反应所带来的这种结果,将使他在这种刺激条件下回答“15”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行为主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在行为主义者看来,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老师是信息的呈现者,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以下4个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①接近性原则:出现刺激,马上做出反应。
②重复性原则:练习能增强学习并能提高保持率。
③反馈原则:学习者必须获得有关反应是否适当的信息。
④强化原则:反馈要起到强化的作用,使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行为主义的教学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①选择终点行为,即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
②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即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
③步调划分,就是将知识划分成一些小步子,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
④呈现小步任务给学生,对学生在每一小步上的反应予以反馈和强化,直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为止。
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在程序教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程序教学(programming instruction),是指一种能让学生自学特定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学生的自学是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的,特定的材料是以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程序教学就像一个自我教学包。它以精心设计的顺序呈现主题,每个页面呈现一个问题,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选择答案或解决问题,对问题或表述作出反应,在每一个反应之后出现及时反馈,使学生能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cognitivism)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好像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过程,它特别关心学习时学习者头脑内部所发生的事情。他们把学习看作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由接收、短期存储、编码、长期存储以及提取信息等几部分构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一个基本模式来加以说明,它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见图6-1)
图6-1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记录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并以表象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再一次被编码,以表象或者语言的形式储存下来,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只保持2.5~20秒。如果学习者做了内部的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时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会超过1分钟。通过复述、精细加工或组织等编码方式,信息将变得有意义,并被转到长时记忆中(以语义、表象、规则等形式)进行储存。
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会通过反应生成器。反应生成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发出动作的功能,使反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在这一操作中,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到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说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东西。
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执行控制”和“预期”这两个部分。“执行控制”即已有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它控制认知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以对信息的调节,如注意、对外来信息的编码、对已存信息的提取等;“预期”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部分的作用下进行的。
总的来说,认知主义理论家们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们积极地做出选择、注意等反应;他们积极地组织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来实现新的学习;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记忆和遗忘;他们积极地寻求信息来解决问题。认知理论家们关心知识的认知结构或系统,关心建立和改变这些结构的过程,这些关心反映在他们对感觉、记忆、知觉、注意、想象、问题解决以及概念学习的研究上。
(2)认知主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在认知主义理论看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根据认知主义理论,我们还可以指导出其他一些增强学习的原则。
①定向与回忆:在教学时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引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并激发学生记忆中先前学习的信息。
②智力技能: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策略和方法来学习新的信息,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
③个别化:教师需要调整教学,以适应个别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特征,提高学习的效率。
加涅认为,“教学”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对外部活动的控制。这些活动是由教师、教科书的作者、电影或电视课的设计者、自学课程的制作者等所操纵的。它们对应于学习者内部所发生的信息加工过程。直接教学(direct instruction)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教学模式,它包括9个独立的教学事件(见表6-7)。
表6-7 直接教学的教学事件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当前的教育和心理学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改革、科学和教学教育、教师教育以及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而重新兴盛起来一种理论思潮,并根据时代的需要注入了新的东西。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主观经验的变化(重组、转换或改造)。学习时,学习者不是在被动接受已有的客观知识或经验,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在知识的建构中,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先前经验(包括学科知识、日常生活经验、信念、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态度、价值观等)的基础上,以一种特殊的办法来建构对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的理解,形成个人独有的意义。
知识的意义不完全取决于符号,而是存在于情境之中。人不能超越具体的情境来获得某种知识,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知识的意义的。特定的情境使得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意义具体化了、与其他知识的意义协调化了。所谓情境(context)其基本含义就是上下文,引申为前后关系。它既包括物理情境(如采用了什么样的媒体、材料),也包括社会环境(如和什么人一起交流、对话)、文化环境、实践活动及其意图(为什么要学这个东西,学完之后如何用来解决问题)等。
(2)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因此教学就是要为学习者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者根据自己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就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发展出了许多教学模式,如著名的有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等。
情境性教学(siutated instruction)批评传统教学远离生活实际,倡导教学要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主张采用真实性任务,设置与现实问题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获取隐含于情境之中的知识、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主张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老师适当地给以帮助(如示范、提示、反馈等),随着学生自身能力的增长,教师逐渐减少支持,直到学生完全独立而撤除支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节。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它关注人的自由、尊严、价值、潜能,探讨人的友爱、创造、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生命意义、高峰体验等问题。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是自由的,人能够不懈追求个人意义和人生价值,不断进行创造和自我实现。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由老师强制而不是学生主动决定的,学生学到的顶多不过像是在他的口袋里装了几把钥匙几个铜钱而已。他强调学习要具有个人意义,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潜力,而教师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另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批评传统的学校教育把儿童的身心分裂开来了:儿童的心智到了学校,躯体也跟着来了,但他们的感情和情绪只有在学校外才能得到自由表达。他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完全可以使整个儿童(包括思维和情感)都带到学校来,增进学习。
(2)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老师和学生是一个共同体,他们是一起成长的。真正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发现属于他自己的真理和智慧。真理和智慧永远是蕴藏在尚未被发现的知识背后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才是最理想的教学活动。
在教育上,人本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展开自由学习,自主决定学习活动,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奖励、自我调节的学习、合作学习、情感教育以及开放课堂等。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是美好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它缺乏明确的操作性,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尽管如此,人本主义的一些教学理念至今仍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昭示我们关注学生整个人的全面发展。
阅读2:学习拖延行为
拖延(procrastination)是指不必要地推迟任务以至于产生主观不适体验的行为,拖延可以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特质拖延是一种人格特质,指无论在什么情境下都表现出拖延的行为,是一种人格特质。状态拖延则是在具体情境或任务中表现出拖延的行为,如写作业拖延,复习拖延等。学习拖延则是在学业活动中的拖延行为。学习拖延在学生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例如,把假期作业拖到最后几天才做,制订了学习计划总想着“明天再做也不迟”,结果最后来不及完成。一方面,学生厌倦拖延,因为拖延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不良的后果,给学生造成了困扰。另一方面,他们却一再地重复出现拖延的情况。国外的调查发现,大约95%的美国大学生存在拖延行为,约70%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个体存在学业拖延行为。并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有50%以上个体强烈希望降低自己的学业拖延倾向。国内的研究者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调查,也发现在学业任务中,63.5%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完成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达到中等程度的拖延,38.3%和35.7%的大学生常在写论文和备考中拖延,而22.2%的大学生甚至报告他们经常在准备考试中拖延。
学习拖延存在着许多不良影响。首先,拖延使学生在学习作业上花费和精力减少,这势必会导致任务完成的质量低,学业成绩差。其次,拖延会激发学生的负向情绪,越接近最后期限,学生的焦虑、沮丧的情绪会越严重,从而导致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拖延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资源浪费,导致效率低下。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拖延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一种看法是学习拖延与完美主义等人格特质相关。有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倾向与拖延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完美主义倾向的学生往往对任务的完成有着相当高的标准,这本身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自己没有十足把握时迟迟不能着手于任务,导致了拖延行为。研究者还发现,抑郁、悲观等特质也会导致拖延。
第二种看法认为,拖延是回避或减少焦虑的一种方式。有研究者提出了三A理论来解释拖延:人们面对任务或情境时会对其先做出评估(appraisal),当感到任务或情境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时会产生焦虑(anxiety)时,进而会选择回避(avoidance)。另有研究者的拖延模型认为,随着期限的接近,人们将体验到更多的焦虑,而为了减少这种焦虑,人们选择了拖延,因此拖延是减少焦虑的一种方式。
第三种看法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拖延行为。有研究表明,母亲专制的封闭教养方式与孩子拖延行为之间有着显著负相关,而父亲专断的教养方式与女孩的拖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此外,教师过于专制,要求过严,不能体察学生的需要,布置的学习任务过多过难等都是导致拖延的原因。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拖延所带来的在最后时刻完成任务时的快乐,是对老师布置任务或者过于严格的父母的一种反抗,由此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体现了学生内在追求自由和不受约束的需要。
第四种看法是学习拖延是强化的结果。有研究者间接地证实了这一假设,一方面,学生在拖延期间所从事的活动大多是娱乐活动,学生因为可以从中直接获得乐趣而得到强化。另一方面,拖延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任务,这就使学生存在着侥幸心理,在以后还会表现出拖延行为。
阅读3:学习中利用注意分配指南
不同通道的注意分配比较容易实现。在平时的学习中给自己提供促进注意分配的机会,例如在听英语广播的同时,尝试将广播内容的关键词记录下来,这既有助于你更好地记忆听到的信息,也有助于训练你的视听双通道的注意分配技能。
相同通道的注意分配在诸如多人小组学习等情形下会很有裨益。你需要在思考自己观点的同时吸收他人的想法并将两者有机地整合,这就需要你将注意在自己和他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你已经知道练习能够促进你的问题解决和反应能力,不妨试试回想一下:学习中哪些情况需要你合理地分配注意资源,其中哪些方面你能够通过大量练习而使之达到自动化?诸如做记录、打字、听写和翻译等能力已经被证明是可以通过练习达到自动化的,不妨多练习一下,你的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必要的预习和对重难点的提前了解能够帮助你建立对学习内容的正确预期并增加主观投入。在你预期重要的地方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将使你收获颇丰。
阅读4:李开复:大学里最重要的七项学习(节选)
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包括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涯,你将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获得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1.第一项学习:自修之道
在大学期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大学中学习与高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高中学习知识更多的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则应当要求自己不仅“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和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这样,我们潜在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2.第二项学习:基础知识
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只有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才可以受用终身。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该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或查找专业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英语的学习,如果口语很差,就势必影响大家的就业领域和国际交流。
3.第三项学习:实践贯通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牢牢地记住所学过的知识。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以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兼职等方面),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也值得一试。
4.第四项学习:培养兴趣
最好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
5.第五项学习: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有积极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创造机遇,把握机遇。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遇来临时,你才能抓住它。
积极主动的第四步是“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样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6.第六项学习:掌控时间
大学四年同样也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期。大学生必须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让自己多交些好朋友,多养成些好习惯,而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无益的习惯里。
大学期间,自主时间较多。这样一来,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和管理时间。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建议大家要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
7.第七项学习:为人处世
在将来,人们在社会里、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学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
而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呢?
第一,以诚待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怀,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
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要知道很多大学时期的朋友将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在一起求学和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友谊弥足珍贵。
第三,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个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不仅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
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要多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你与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径之一。如果真的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那多读些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没有什么比智慧和渊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
阅读5:心灵鸡汤——“平常心”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要命了!草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随遇。”半夜一场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继续打坐,眼皮抬都没抬,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长出了许多碧绿的青苗,一些未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点头:“随喜。”
师父的这份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们的心境,会反复震荡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恐怕是因为当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时,被灌输了急功近利的成就导向。
阅读6:心理故事——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一个喜欢心理学的人,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