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交往技巧:男女之间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交往技巧:男女之间的心理健康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大学生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此外,在正常的交往中积累异性交往经验,可以为其今后的婚恋打下基础,使其能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更稳妥地把握好自己的感情,严肃、认真、负责地择偶,理智地处理各种婚恋问题,积极缔造幸福的婚姻。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你对某个男生或女生有好感,并不等于言情小说中经常描写的“爱情”。

大学生交往技巧:男女之间的心理健康

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大学生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都会对异性同学怀有很大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从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人发展角度来讲,男女大学生的正常交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满足大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接近异性、了解异性的心理需求,使其产生愉快、轻松、美好、和谐的良好情绪体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男女生之间通过交往,可以看到他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此外,在正常的交往中积累异性交往经验,可以为其今后的婚恋打下基础,使其能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更稳妥地把握好自己的感情,严肃、认真、负责地择偶,理智地处理各种婚恋问题,积极缔造幸福的婚姻

具体而言,异性之间交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必过分拘谨。与异性交往,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应该从心理上像对待同性那样去对待与异性的交往,该说的说,该做的做,需要握手就握手,需要并肩就并肩。友谊本来就是感情的自然发展,不应有任何矫揉造作和忸怩作态,那样反而会贻笑大方,使人生厌。也就是要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异性间自然交往的步履常能描绘出纯洁友谊的轨迹,特别是学生时代建立起来的友谊,常会延续到成年。

(2)不应过分随便。男女之间过分拘谨固然令人难堪,但也不可过分随便,诸如嬉笑打闹、你推我拉之类举止应力求避免。须知,男女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交谈,有些玩笑不宜在异性面前乱开,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3)不宜过分严肃冷淡。男女交往时,理智从事、善于把握自己的感情固然是必要的,但过分冷淡、严肃,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使人觉得你高傲无礼、对你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4)不该过分亲昵。男女交往时要注意自尊自爱,言谈举止要做到文雅庄重,切不可勾肩搭背,搔首弄姿,诸如此类的过分亲昵,不仅会使你显得轻佻,引起对方反感,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5)不可过分卖弄。在与异性交往中,如果想卖弄自己见多识广而讲个不停,丝毫不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或者在争辩中有理不让人,无理也要辩三分,都会使人反感。当然,也不要总是缄口不语,或只是“嗯”“啊”不已。如果这样,尽管你面带笑容,也会使人觉得你城府太深,使人扫兴。

(6)不要违反习俗。男女交往的方式要适应当前的社会心理。例如,当前绝大多数人认为,男女间经常单独相处是超出了友谊的范围。所以男女间进行交往时,要注意“入乡随俗”。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你对某个男生或女生有好感,并不等于言情小说中经常描写的“爱情”。在自己情感需要尚不稳定,人生道路尚未明确,还不知道自己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做伴侣时,就将朦胧的好感当作爱情的萌发,急匆匆与某个特定的异性建立深厚的个人关系,就好比是冒险踏进了一片开着奇花异草,同时也暗藏“歧途”的森林。

另一方面,来自异性的认可,会给你作为男性或女性的信心,从而缓解学习压力和青春期的各种心理不适,就像心灵上突然打开了一扇窗子。同时,还会在与异性交往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因此,广泛接触,有利于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有的男孩子或女孩子外表很迷人,但可能通过交往,发现其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很优秀,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喜欢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定义里,让自己的视野放得更宽阔、更高远一点。你会发现,有一片更自由、更坦荡的天空任你遨游,你会拥有更多相互理解、欣赏、喜欢的异性朋友。

测试1:人际关系中你的角色是什么?

在与人交往中,你属于主动型,还是领袖型或是依从型?要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类型,请做下面的心理测试。

请对下列问题做出“是”或“否”的选择:

(1)碰到熟人时我会主动打招呼。

(2)我常主动写信给友人表达思念。

(3)旅行时我常与不相识的人闲谈。

(4)有朋友来访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5)没有引见时我很少主动与陌生人谈话。

(6)我喜欢在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7)我同情弱者。

(8)我喜欢给别人出主意。

(9)我做事总喜欢有人陪。

(10)我很容易被朋友说服。

(11)我总是很注意自己的仪表。

(12)如果约会迟到我会长时间感到不安。

(13)我很少与异性交往。

(14)我到朋友家做客从不感到不自在。

(15)与朋友一起乘公共汽车时我不在乎谁买票。

(16)我给朋友写信时常诉说自己最近的烦恼。

(17)我常能交上新的知心朋友。

(18)我喜欢与有独特之处的人交往。

(19)我觉得随便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很危险的事。

(20)我对发表意见很慎重。

计分方法:第(1)(2)(3)(4)(6)(7)(8)(9)(10)(11)(12)(13)(16)(17)(18)题答“是”记1分,答“否”不记分,第(5)(14)(15)(19)(20)题答“否”记1分,答“是”不记分。

解析:由于人的气质、个性等特点不同,表现在人际关系中也有不同的类型。正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适合做不同工作一样,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的人所适合的工作也不同。

(1)~(5)题分数说明交往的主动性水平,得分高说明交往偏于主动型,得分低则偏于被动型。主动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适合于需要顺利处理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职业,如教师、推销员等。被动型的人在社交中则总采取消极、被动的退缩方式,适合不太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机械师、电工等。

(6)~(10)题得分表示交往的支配性水平,得分高表明交往偏向于领袖型,得分低则偏于依从型。领袖型的人有强烈的支配和命令别人的欲望,在职业上倾向于管理人员、工程师、作家等。依从型的人则比较谦卑、温顺,惯于服从,不喜欢支配和控制别人,他们意愿从事那些需要按照既定要求工作的、较简单而又比较刻板的职业,如办公室文员等。

(11)~(15)题得分表示交往的规范性程度,高分意味着交往讲究严谨,得分低则交往较为随便。严谨型的人有很强的责任心,做事细心周到,适合的职业有警察、业务主管、社团领袖等,而随便的人则适合艺术家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家、作家、记者等职业。

(16)~(20)题得分说明交往的开放性偏于开放型,得分低则意味着倾向于闭锁型,如果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则表明交往倾向不明显,属于中间综合型的交往者。开放型的人易于与他人相处,容易适应环境,适合会计、机械师、空中小姐、服务员等职业,闭锁型的人适合的职业有编辑、艺术家、科学研究工作等。

测试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这是一份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作答。每个问题如符合你的情况请选“是”,不符合请选“否”。之后参看后面的计分办法进行分数统计。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嫉妒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她)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感到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和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评分标准:答“是”记1分,“否”为0分,将分数填入表4-2。

表4-2 记分表

总体评述:

0~8分: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比较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的好感与赞同。

9~14分: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你的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你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之中。

15~28分: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得障碍。你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得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结果分析:

(1)交谈方面(“计分表一”得分)

6分以上:说明你不善言谈,只有在极需要的情况下你才同别人交谈,你总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烦恼;你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听别人说话或只对某类话题感兴趣。

3~5分:你的交谈能力一般,你会诉说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讲得有条有理;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但还是做得不够。如果你与对方不太熟悉,开始时你往往表现得拘谨和沉默。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锻炼,你能有所改变,会主动与人交谈。

0~2分:你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善于利用恰当的技巧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你往往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成功。这些优势不仅会为你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心境,而且常常有助于你成为伙伴中的领袖人物。

(2)社会交往方面(“记分表二”得分)。

6分以上:表明你在社交活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行为困扰。例如,在正常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你比大多数同伴更为拘谨;在有陌生人存在的场合,你往往感到更加紧张而扰乱你的思绪。

3~5分:表明你需要和朋友在一起,但你又不大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你生怕自己的主动行为被别人拒绝。

低于3分:表明你对人较为真诚和热情,你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交往顺利。

(3)待人接物方面(“计分表三”得分)。

6分以上:表明你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和技巧。你也许常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或者你过分地羡慕别人,或者在内心嫉妒别人。因此,其他同学可能回报给你冷漠、排斥、甚至是嘲弄。

3~5分:表明你是一个多侧面的人,也许可以算是比较圆滑的人。对待不同的人,你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对你也有不同的评价。你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但你却极喜欢另一个人或被另一个人所喜欢。因此,你的情绪不稳定,内心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中。

0~2分:表明你懂得尊重别人,敢于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你常常以你的真诚、宽容、责任心等个性获得众人的好感与赞同。

(4)与异性交往方面(“计分表四”得分)。

5分以上:说明你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也许你过分地思慕某位异性或对异性持有偏见。也可能是你不知如何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

3~4分:表明你与异性交往的行为困扰程度一般。有时可能会觉得与异性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有时又会认为这种交往似乎是一种负担。

0~2分:表明你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能大方、自然地与他(她)们交往,并且在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中,也丰富了自己的个性,是一个颇受欢迎的人。

测试3: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

测试导语:有些人讨厌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群,他们不只是觉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排斥感,这种因对社交生活和群体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和社交障碍就被称作社交恐惧症。那么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呢?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测试得知。

请在15分钟内完成表4-3中的试题,每题有5个选项:A:完全不符合;B:基本不符合;C:不确定;D:基本符合;E:完全符合。

表4-3 社交恐惧症测试

计分标准:不带Q的题目,选A得1分,选B得2分,选C得3分,选D得4分,选E得5分;带有“Q”标记的反向记分,即选A得5分,选B得4分,选C得3分,选D得2分,选E得1分,最后计算总分。

测试结果:15~59分:善于交际,没有社交恐惧症。

60~75分:不善于交际,有社交恐惧症倾向。

心理评析:社交恐惧症已经是在忧郁症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而且因为现在每个人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所以罹患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治疗社交恐惧症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病况较轻微的人只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若是病情较严重,就应该请求医师配合药物治疗。

活动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

我的人际财富图(见图3-1)

图3-1 我的人际财富

(1)图3-1中央的实心圆代表自己。以这个实心圆点为中心,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代表你的三种人际财富或者人际圈。同心圆内任意一点到中心的距离表示心理距离。请将你的亲朋好友的名字写在图上,名字越靠近中心圆点,表明他与你的关系越亲密。

(2)写在最小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一级人际财富”。你们彼此相爱,你愿意让对方走进自己心灵的最深处,分享你内心的秘密、痛苦和快乐。这样的人际财富不多,却是你最大的心灵慰籍,也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力量。

(3)写在第二大同心圆内的是你的“二级人际财富”。你们彼此关心,时常聚在一起聊天戏耍,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努力奋斗。虽然你们之间有些秘密是无法分享的,但这类朋友让你时常感到人生的温馨。

(4)写在最大一个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三级人际财富”。这些朋友,可以是平时见面打个招呼,但是需要帮助时也愿意尽力帮忙的朋友;可以是曾经比较亲密但渐渐疏远,却仍然在你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朋友;也可以是平时难得见面,却不会忘记在逢年过节问候一声的朋友。

(5)同心圆外的空白处代表你的“潜在人际财富”。尽量搜索你的记忆系统,把那些虽然比较疏远但仍属于你的人际财富的人的名字写下来。

(6)一般而言,一个成年人需要与大约120人维持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2~50人心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如果人际关系过疏或过密,都容易引发个体的心理问题,或孤独无助,或自我迷失。试着一边整理自己的人际财富一边思考:你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自己满意吗?你认为自己身上的什么性格品质给自己带来了好人缘?或者如果你的人缘不太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后该怎样调整和完善?

活动2:我不喜欢的感觉

回忆一下你所经历过的人际交往中,是否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请在表4-4中填写出你的感受,并检查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表现,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表4-4 我不喜欢的感觉

活动3:空椅子技术

列一个单子,写下所有那些让你感到害羞或者拒绝你的人。然后搬两把椅子,相对摆放。坐在第一把椅子里,想象一下对面那把椅子上坐的是你的单子上列出的第一个人。

和他交谈,可以冲他吼,可以责骂他为什么要使你这么害羞。然后你换到对面的椅子上,把你当成那个令你害羞的人,对你的问题做出回答;再坐回第一把椅子,告诉他是什么原因让你与他在一起害羞;再换回对面椅子上,你假装是那个人来回答问题。

活动4:由讨厌到接纳

请你选择一位平时不太喜欢的同学,仔细观察,找出他的优点以及值得你欣赏之处,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他表达,过一段时间,看看你对他的看法是不是有所改变。

(1)以前我对他(她)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3)现在我对他(她)的态度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活动5:给予赞美,接受赞赏

开始一段交流时让别人(也让你自己)感觉舒服的一个简单方式就是赞赏对方。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某人的穿着:“我喜欢你这身衣服。”

(2)某人的打扮:“你的头发看起来真好看!”

(3)某项技能:“你是名出色的园丁。”

(4)某种个性:“我喜欢你的笑容,它很有感染力。”

(5)某人的财物:“多么棒的一辆车啊!”

为了深入交流,可以简单地对上面的对话加句问题:

(1)“多棒的车啊,你买了多久了?”

(2)“你是名出色的园丁,你是怎么对付虫子的?”

学会享受你所接收到的赞赏。不要以为这些对你的赞赏不重要,例如,有人对你说“我喜欢你这身衣服!”如果你回答:“噢,这件是旧的了,我早该把它扔了。”这样做会让问的人觉得自己愚蠢而感到不开心。至少,对每次赞赏说一声“谢谢”。最好的回答应该是对这些赞赏予以好的回应。比如“我喜欢这身衣服!”你应答道:“哦,谢谢!我也很喜欢。它真的很舒服。”或“你这样说真是太好了。”

为了能让你自己接受到赞赏,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每天至少给予别人三次赞美。注意要有礼貌地接受别人给你的赞赏,让自己喜欢这些赞美,并对赞赏者表示感谢。

同样,可以对你欣赏的人给予赞赏,但是,不要因为某人的权力或职位而给予太多直接的赞赏。对口才超群的老师、辛劳的父母和改变公司政策采取措施的上司写一封感激的信,既容易寄出,别人也乐意接受。尝试着将赞美之词送给那些应得之人。

《我们俩》

一个孤独老人住了一辈子的空荡荡的简陋四合院,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闯进来一个寻求住处的女孩。她的到来给这个空间带来变化,老人的生活开始有了色彩,可老人需要秩序,在老人面前,眼前这个女孩子是一个常犯规的人,老人有很多禁忌,让她每一步皆有障碍。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生活过程中,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升华了,从互相排斥、警惕到互相关怀,产生友谊,到最后甚至有种要相依为命的感觉。可是女孩子注定要走的,要继续过自己的生活,她必定要离开这个四合院,她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她的离开在老人的眼里就是那种突如其来的欣欣向荣、希望、活的色彩也等于随之而去,荡然无存。老人病了,很快就离开了人世。老人想抓住的未必是女孩的关心,而是对温情和生活的需要。

互动1:“好的”与“不好”的倾听

目的:通过练习,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好的倾听,什么是不好的倾听,进而调整自己平时的倾听行为;同时让同学们理解倾听对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材料:3张卡片(见下)。

时间:20分钟。

步骤:(www.daowen.com)

(1)让同学们2人一组面对面而坐,分别发给卡片1和卡片2.请同学们按卡片上的要求去做,而且不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卡片上的内容。

卡片1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是你的爱好,也可以是你生活中有意思的一段经历),向你的同伴们讲3分钟。

卡片2

当对方讲话时,用手势、身体语言或噪音等显示你没有认真倾听对方讲话。

(2)3分钟后,将卡片3发给他们,要求他们按照卡片上的指示去做。上次的倾听者变成这次的说话者。

卡片3

通过你的手势、身体语言和声音表现出你对同伴讲话非常感兴趣,你是一位积极的倾听者。

(3)全体讨论:

①你如何知道你的同伴是否在认真倾听?

②当你的同伴是好的或不好的倾听者时,你有什么感受?对方的表现对你的讲话有什么影响?

③什么因素有碍于有效的倾听?

互动2:折纸

目的:了解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对交往的影响,并学会双向沟通。

操作:发给同学们每人两张纸,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语去操作。

(1)拿出其中的一张纸,请所有同学都闭上眼睛:把这张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撕掉左上角;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撕掉右上角。做好之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展示一下。

(2)再拿出另外一张白纸,这次同学们每小组可以互相讨论,同样的指导语:把这张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撕掉左上角;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撕掉右上角。做好之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展示一下。

讨论分享:

(1)沟通的意义。

(2)人际交往中缺乏沟通交流或者理解偏差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3)学会双向沟通。

互动3: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目的:通过训练,学习倾听。

操作:请同学听一篇名为《花雨》的文章。文章中多次出现“花朵”和“雨滴”这两个名词。每当听到“花朵”时,女同学起立,听到“雨滴”时,男同学起立。如果连续听到两个相同的名词,则站立不动。站立的同学要等下一组同学起立后才可坐下。出错的同学自动出局,最后留下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朗读《花雨》:

当花朵最需要雨滴的时候,雨滴适时而来,在我们的故乡,称此时的雨滴为“花雨”,此时的花朵为“雨花”,因为只有这个时候,花朵才最艳丽动人,雨滴才最晶莹光彩。

怎样才能描述两者“结合”的情景?曾经让我苦苦思索。近读台湾一位诗人的新作,才让我惊喜读懂了我所理解的诗美:花朵是雨滴的最佳归宿,雨滴是花朵最爱恋的宝贝。雨滴流进了花朵,自己充满了花的欢笑,花朵迎进了雨滴,焕发着雨滴的晶莹。雨滴感染了花朵的颜色,花朵呈现了雨滴的光泽,他们共同映见了天光,并使天光与他们的颜色结合,雨滴进入了花朵,成了花的一部分,花朵融入了雨滴,它的生命是由雨滴构成。

结束后分组分享。

阅读1:六种常见的人际交往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初次见面,我们一般都会根据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对方给自己的第一印象。同样,对方也会对我们产生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至4秒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不要小看这短短的4秒钟,别人对你这个人75%的判断和评价都由此而来。所以别人第一印象中的你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以后你留给别人的这种印象都很难改变。

第一印象往往深刻而牢固,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常常影响着我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从而对以后的交往产生较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阿希曾进行了迄今为止被认为是印象形成的经典实验:在评价一个人之前,让被试看有六个形容词的表。词表有两组排列顺序,一组是从积极到消极的描述:聪明的、勤奋的、冲动的、爱批评的、顽固的、嫉妒的;另一组是从消极到积极的描述:嫉妒的、顽固的、爱批评的、冲动的、勤奋的、聪明的。这些排列顺序对形成印象会有什么影响呢?结果表明:前一组对这个人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后一组对这个人的评价则是消极的、负面的。

由此可见,在交往中,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交往是否继续,并影响今后的交往质量和结果。在校园内的就业双选会或供需见面会上,大学生们都会竭尽全力,精心修整,得体着装,精神爽朗地参加面试,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首因效应毕竟只是一种直观的感觉,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太可靠,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应注意克服这种人际知觉中的偏差,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对待交往的对象。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又称“后摄”作用,是指交往双方随着交往的深入,最新获得的信息会对形成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

人际交往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对大学生来讲,要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不因一点不好就全盘否定;同时在与人交往时既要重视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虎头蛇尾往往会导致前功尽弃的伤心结果。

3.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也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表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项实验:他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然后让被试评定几项与魅力有否无关的特征。结果,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人们习惯于以某一方面的印象来代替全部印象的认知,在生活中是比较普遍的。成语“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等就是晕轮效应的具体体现。《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体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不再喜爱他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现在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4.刻板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群体,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把对该群体的评价强加于他,认为他就是该群体的代表。如人们一般认为“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奸诈,农民老实本分”“北方人性情豪爽,南方人自私小气”等,这就是刻板效应造成的结果。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真实的判断而对接触过的人产生偏见。

刻板效应的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他人的一些信息时,常根据该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样虽然不能形成他人的正确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认识过程。但刻板效应更多地带来的是负面效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性别偏见等,使人以点代面,机械地看人,容易产生判断上的偏差和认识上的错觉。

苏联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对第一组被试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对第二组被试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大科学家。然后让大学生描述照片上的人的人格特征。

第一组的描述是:深陷的眼窝,证明了其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沿着罪恶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描述评价是:深陷的眼窝,表明了他的思想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为什么两组大学生对同一个人的照片的面部特征,在给予某种印象后,会给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呢?这是因为人们对社会各类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5.定式效应

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中没有一点偷斧头的模样了。这则故事描述了农夫在心理定式作用下的心理活动过程。所谓心理定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式或心向。

在人际交往中,定式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例如,我们与老年人交往中,往往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而他们则会认为我们年纪轻轻,缺乏经验,“嘴巴无毛,办事不牢”。与同学相处时,我们会认为诚实的人始终不会说谎,而一旦我们认为某个人老奸巨猾,即使他对你表示好感,你也会认为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心理定式效应常常会导致偏见和成见,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他人。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来看人处事。

6.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把自己具有的某些特质加到对方身上的心理倾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

古代一位喜欢吃芹菜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像他一样喜欢吃芹菜,于是一到公众场合就向别人热情推荐芹菜,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但是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犯类似这样的错误,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在大学生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同学对别人抱有成见,反而总以为别人对自己怀有敌意,甚至觉得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挑衅色彩;当别人的行为与自己不同时,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自己是一个嫉妒心比较强的人,却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自己稍不恭敬,便觉得别人是在嫉妒自己。所以,为了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

阅读2:正确对待网络人际交往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通信工具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网络的普及催生了网络人际交往这种特殊的、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但由于网络交往的双面性,同时又存在和出现了弱化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趋势和现象。

(1)网络角色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出现不正确交流方式导致现实人际关系恶劣。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大学生可以通过邮箱、QQ、微信等方式和渠道聊天交友、游戏娱乐,不但可以突破自己在现实中的角色,满足情感释放,摆脱社会人际交往的规则约束,而且交往双方都可以毫无任何心理负担、肆无忌惮地进行交流。虚拟的交往环境,很容易实现情感体验,但也容易形成游戏人生、迷恋虚幻的理想主义与幻想主义的情感,使健康情感受到挫伤。

但是,人是属于现实社会群体的,这种角色的冲突不可缓和时,在现实社会的交流中容易出现人格分裂。许多大学生将网络沟通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现实中来,言行随意不得体,人际交往产生矛盾,致使现实人际关系恶劣,从而导致大学生犯罪案件不断上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网络交往的平等性,容易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从而对现实人际交往表现冷漠和疏远。人之所以愿意交往并继续交往下去,是因为交往双方彼此能够获取信息、物质和感情支持、平等交换。大学生在校园、社会等现实人际交往中,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很容易受外表、所享有的资源、社会地位、个人能力及表达能力等条件的限制,部分人因为缺少这些条件,而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大学生不能获得心理满足和自信,他们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与人交往。

而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可以使他们抛弃任何顾虑,积极把握住平等的机会去发掘自身的内涵,在网络交流上显示自身优势,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网络上图文并茂的内容极具诱惑力,而且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们可以实现全身心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自我满足感。大学生沉浸在网络世界中,间接地削弱了部分大学生与真实社会的交流,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正常人际关系得不到保障,出现现实人际关系基础薄弱,人际沟通能力弱化的现象。

(3)网络交往心理的隐蔽性,容易导致人际关系脆弱,发生信任危机。网络人际交往上的文字交流大多是经过刻意加工的信息,交往的心理也是经过包装的,交往对象在性格、性情、品质上存在的差异可以人为地隐藏和伪装。这样,交往双方长时间很难了解对方的真情实意,容易出现欺骗性,使得在这种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网络人际关系变得很脆弱,缺乏信赖感。

(4)网络交往的社会性和规范性比较弱,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的维护和现实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网络交往的规范性较差,基本上没有什么制度保障,各种不健康内容随意传播,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会让一些大学生出现不文明的言行举止,而且还会因为各种欺诈行为让大学生产生不健康的报复和犯罪心理。不健康的网络交往容易使大学生出现网络性心理问题,表现为情感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减少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躁动、自我评价降低、能力下降、思维迟钝,有的甚至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特征,以及行为上的违规、破坏、犯罪等现象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非正常表现。

阅读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礼仪

礼仪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指导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1.礼仪的基本原则

(1)敬人。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要诚实守信、宽容大度、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2)自律。在交往过程中要慎重克己、积极主动、表里如一、自我要求、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3)适度。言行举止要适度得体、掌握分寸、礼貌待人。

2.大学生应掌握的交往礼仪

(1)真诚地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想亲近别人,让对方喜欢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真诚地微笑。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沟通方式,既可以用于陌生人之间,又可以用于老友之间。

世界著名的希尔顿大酒店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要求自己的员工每天必须微笑着为顾客服务,给顾客创造一种温馨、舒适的家庭感觉。希尔顿曾说:“如果我的旅馆只有一流的设备,而没有一流服务员的微笑的话,那就像一家永不见温暖阳光的旅馆,又有何情趣可言呢?”

一位著名的保险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秘诀:真诚微笑。他认为真诚微笑的人,永远是最受欢迎的人,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博得对方的好感。心理学认为:微笑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而且还能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从而消除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柏娜露·欧博史特里女士在她所著的《了解他人与自我的潜在恐惧》一书中说:如果我们对人报以微笑,对方也会给我们友好的笑颜。这种回报式的笑容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就是他想用微笑告诉你,你让他体会到信任和幸福。

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不管你面对的是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真诚的微笑都能给人诱惑力、亲切感,让我们赢得更多的支持和朋友。微笑不用花钱,却价值连城,微笑是每个人的财富,善于微笑就是善用真诚、善用财富。

(2)认真聆听对方。认真聆听对方的心声,既是尊重对方的体现,又是自我素养的表现。能够用心聆听别人意见的人,必定是一个富有思想,具有谦虚品格的聪明人,这种人即使在人群当中不大引人注意,但事后却可能受到周围人的尊重。

聆听能够满足对方的自尊感和虚荣心理,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能够仔细认真听他讲话的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有效地聆听。在沟通时,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要等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搞小动作,以免让对方认为你不耐烦;力求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其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时,首先要认可对方的想法,再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会在表明观点的同时避免冲突,不伤及彼此的关系。

(3)展示谦卑的自己。“美好者,不详之器。”如果一个人或一件事过于完美无缺的话,就会招致毁灭的结果。所以,古人曾反复地告诫世人,与人交往,随时应保持谦卑的处世心理,一是可以修身养性,二是可以防范遭到他人的嫉妒。所以无论是求名还是求利都不要过于完美,这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为人谦卑,并不是不讲尊严、地位的体现,而是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有真才实学的人常常谦虚谨慎而倍受他人的尊重;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好为人师而招致周围人的反感和敌意,总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一些心胸狭窄的人。

树大招风,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凡事应收敛一些,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4)多说赞美之言。要激发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东西,方法就是鼓励和赞美。事实上,多数人希望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对方的表扬和赞誉,心理学称这种心理为“反馈效应”。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运用反馈技巧,其实就是及时地回应对方的帮助、服务以及为你所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真诚的表达方式,能让对方获得心理满足感,让他更加愿意付出,让彼此的关系更融洽。然而,绝大多数人总是在对方几乎忘记自己的成绩时才给他们肯定和赞赏,从而错过了激励的最佳时机。如果你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同学、同事、朋友表示赞赏和肯定,其内心就会产生失落感,对你的好感就会大打折扣。

赞美很重要,但也不能夸大其词,一定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赞美绝不等同于恭维,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阿谀奉承。特别是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让人感觉亲切自然,不虚伪造作。

(5)私下提出忠告。有的同学认为当众给某人提意见是为别人好,因此正义凛然,但实际上这往往是开罪别人的原因。当众提出忠告的做法常让对方下不来台,因此,很容易失去别人的好感。

也许有时候人们出于某种炫耀心理或者客套,会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或忠告,此时就需要特别注意,不要真的把“忠告”当众提出来。当别人礼貌地征求你的意见时,无论对方的地位如何,都要慎重开口。当你觉得非说不可时,不妨私下聊聊,而不要在公开场合挑对方的毛病。这样做不仅能让自己有回旋的余地,即使你提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利于维护他人的尊严,不至于使他被动和难堪。这样你提出的意见才能被采纳,你也才可能得到对方的信任。

有人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人们也许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可假如有人当众说他做的不对,他则会固执己见,更加维护自己的想法。这倒不是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多么有价值,他维护的其实是他的自尊心。”如果我们能时刻注意在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给人提忠告,不仅维护了对方的尊严,而且一定会让自己赢得好的人缘。

(6)凡事不可较真。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固然不能抱着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否则就会孤立自己,身边没有任何知心的朋友,最终使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出现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则无法心安理得待之,轻者指指点点,重者横加干涉。尤其是大学生之间,很多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太较真,非得分出个子丑寅卯来,本来很平常的小事愈演愈烈,最终矛盾升级,冲突加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凡事都要“明察秋毫”,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弄出个是非曲直,这样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的。在生活中,拥有一颗宽容之心,为人处世豁达而不拘小节,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左右逢源,诸事遂愿。

阅读4:一条腿的鸭子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蒙古王爷特别喜欢吃烤鸭。为此,他还特地请来了一位专门做烤鸭的厨师到自己的府上。要说,这个厨师的手艺真是好,吃过他做的烤鸭的人每每都是赞不绝口.唯独王爷,尽管每次都是吃不够,但却从来没有夸奖过厨师的手艺。厨师为此一直感到不舒服。

有一天,王爷有客从远方来,在家设宴招待贵宾,在所点的菜中,就有他最爱吃的烤鸭。当菜上齐之后,王爷发现盘子里的烤鸭只有一只腿,他感到非常纳闷,吩咐人把厨师叫来。

“这个鸭子怎么只有一条腿?”王爷生气地问道。

厨师不慌不忙地说:“启禀王爷,以前做的烤鸭,用的是从皇城买来的鸭子。最近一段时间连绵大雨,将路冲毁了,皇城的鸭子运不过来,所以这次用的是咱们府上自己养的鸭子,咱们府上的鸭子只有一条腿。”

王爷对厨师的回答非常不满意,但当着客人,又不便发火,也就没问下去。吃过饭,王爷叫厨师和他一起到养鸭子的地方去看个究竟。时值中午,鸭子都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厨师指着鸭子说:“王爷您看,鸭子不都是一条腿吗?”

王爷听后,开始不停地拍掌,鸭子都被惊醒了,纷纷露出另一条腿,跑动起来。王爷说“你看,鸭子不全是两条腿吗?”

厨师笑着说:“是呀,是两条腿!不过,只有鼓掌,鸭子才会变成两条腿呀!”

在人际关系中,赞美是一种润滑剂,赞美的本质是对积极因素的肯定,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正面加强作用”。赞美在很多时候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适当地赞美往往比其他形式的鼓励效果更显著。

阅读5: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

从前有个小男孩,他对着大山喊:你是谁?对面传来同样的声音:你是谁?小男孩又说:你叫什么?对面传来同样的声音:你叫什么?最后,不论小男孩问什么对方都同样的回答,小男孩愤怒了。他对着大山说:你真讨厌,我要捉你。结果对面传来:你真讨厌,我要捉你。小男孩害怕了,哭着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笑着说:你再和他交交朋友。于是,小男孩跑到大山对面说:对不起。对方也说:对不起。小男孩又说:我们交朋友吧。对面说:我们交朋友吧。小男孩高兴极了。

这个故事说明,只要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阅读6:神奇的“六度空间”

1967年,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六度空间的概念由此而来。米尔格兰姆也将它称之为“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简单说来,就是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这个连锁实验,体现了一个似乎很普遍的客观规律:社会化的现代人类社会成员之间,都可能通过“六度空间”而联系起来,绝对没有联系的A与B是不存在的。

这种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阅读7:友谊的奥秘

我们平常所称的“朋友”与“交谊”无非是因某种机缘或出于一定利益,彼此心灵相通而形成的亲密往来和友善关系。而我这里要说的友谊,则是两颗心灵叠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成为一体,令二者联结起来的纽带已消隐其中,再也无从辨认。倘若有人硬要我说出为什么我爱他,我会感到不知如何表达,而只好这样回答:“因为那是他;因为这是我。”

这种结合出于某种我无法解释的必然如此的媒介力量,超乎我的一切推论,也不是我的任何言辞所能够表达。我们未谋面之前,仅仅因为彼此听到别人谈及对方,就已经渴望相见。别人的话对我们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光听说对方的名字就已经心心相印。按常理来说,那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效果的。我想,大概是天意注定的吧。一次重大的喜庆节日,我们偶然在市会上相会了。初次晤面,我们便发觉我俩彼此倾慕,互相了解,十分投契;从此以后,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他用拉丁语写了一篇出色的诗作,已经发表,内中道出了我们很快交好的原因。此种相交迅速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我们两人都上了年纪,他还比我大几岁,未来交往的日子屈指可数,我们的交情开始得太晚了。因此务须抓紧时间,而不能按通常平淡之交的规矩行事,那是需要长时间的谨慎接触的。像我们这样的友情,别无其他榜样效法,自己本身就是理想的榜样,它只能与自己相比。既非出于某种特殊的敬重之情,也不是由于三几方面乃至许多方面的敬意。那是一种无以名之的混为一体的精华之物,它控制我的全部意愿,使之与对方的意愿融合在一起,消失到对方的意愿中去。同样的热望,同样的追求,也支配着他的全部意愿,使之与我的意愿融合在一起,消失在我的意愿之中。我说“消失”,那的确如此,因为我们两人没有保留自己任何东西,属于他的,属于我的都没有。

阅读8:话不可听半截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1)听话不要听一半。

(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阅读9:不戴“有色眼镜”看人

势利眼对别人是一种刺激,可以刺激别人发奋上进,但对自己却是一帖毒药,轻则伤害自己心灵,重则惹火上身。

明朝的冯梦龙曾警告世人:“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其主旨在于看人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以一时的荣辱取人。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大学》中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而孔子却做到了这一点。

传说公冶长善辨鸟语。他生活贫困,经常没有粮食吃。有一次,一只鸟飞到他的房前,大声对他鸣叫着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尔食肉,我食肠,当急取之勿彷徨。”公冶长听了之后,马上跑到南山,果然看见一只被虎咬死的山羊,于是拿了回来。后来,羊的主人在公冶长家里发现了羊角,就认为是他偷了羊,把他告到鲁国国君那里。公冶长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但鲁国国君不信他懂得鸟语,将他关进了监狱。而孔子知道他的秉性,为他向国君申辩、求情。鲁国国君没有理会。

过了几天,公冶长在狱中,听到上次那只鸟又叫道:“公冶长!公冶长!齐人出师侵我疆。沂水上,峄山旁,当亟御之勿彷徨。”他听后,马上将此事报告给了国君,国君仍然不相信他的话,但还是派人前去查看,结果真的发现了齐国的军队,于是发兵突袭,取得大胜。因此释放了公冶长,并给了他很多赏赐,还想让他做大官,公冶长坚辞不受,因为他觉得凭自己懂得鸟语获得官位是一种耻辱。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曾被关押,却是无辜的。”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公冶长曾经蒙冤,虽然后来得到平反昭雪,但也难免会遭受世俗的歧视和一些讽言恶语,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孔子超脱世俗之偏见,不以一时之荣辱取人,而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说此话时,孔子是已经赢得了普遍的社会声誉和有着身份地位的人。孔子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社会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年,很多事情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不以一时荣辱取人”这一点而言,人们仍然未能做到孔子一般,甚至还有越发后退之嫌。在利益至上的当今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势利眼,这些人看重的便是当下这一刻。柏杨先生对势利眼有自己的看法:“势利眼对别人是一种刺激,可以刺激别人发奋上进,但对自己却是一帖毒药,轻则伤害自己心灵,重则惹火上身。”无论对别人而言,是怎么样的效果,单从对自己的结果来看,势利眼无疑是一个致命伤,而这种致命伤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以貌取人。

从前有一位居士,常发愿要见文殊师利菩萨,因此不时地广行布施,恤孤济寡。每逢斋日,斋戒沐浴,严净坛场,敷设高座,种种供养,至心恳礼文殊菩萨驾临坛场,以满所愿。

有一次,见坛内高坐椅上,坐一老翁,不但边幅不修,而容貌极其丑恶。豆大的眼眵,深黄的鼻涕,如弓的佝偻,似土的肤色,简直形如夜叉,人鬼不辨。居士吓得倒退一旁,一颗虔诚心,顿成怔忪心,并自思念,我每敷高座,庄严坛场,皆愿求文殊师利菩萨光临道场,慈悲一现。而今座上,究是何人?竟然胆大包天,敢于上座。遂走至座前,在气愤之下便牵着老翁下座,并嘱之曰:“请老翁自爱,下不为例。”老翁毫无表情,立即悄然而去。

第二天,居士便净备香花水果,前往寺中,恭献佛前,虔礼默祷曰:“弟子某持此功德,愿现世得见文殊师利菩萨。”事毕返家,晚间就寝,于梦中有人言:“你一向恭敬诚求,愿见文殊师利菩萨。可是,你见之而不识,当面错过,还求于何处得见文殊?”居士曰:“我素来细心观察,未见形影,究于何处得见,请君示知?”梦中人言:“日前你严净坛场,敷设高座,于高座上,坐一老翁,彼即文殊师利菩萨。”居士闻言及此,不觉周身急出大汗,自梦中醒来,遂向空中求乞忏悔。

生活中有一些人,便如同故事中的居士一样,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他们会把正直的人看成恶徒,把有才华的人看成窝囊废。他们为此犯下了许多错误,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我们应摘下佩戴许久的有色眼镜,丢弃以一时荣辱取人的旧习惯,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来也可以如此美好。

阅读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误区

误区一:如果周围有同学不喜欢你,就说明你人际关系不好。

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只有周围所有的人都是你的朋友,才说明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这是很多同学评价自己的人际关系时使用的标准,想让所有的同学都说自己好。尤其是有些班、团干部,当感到有同学对自己不是很肯定的时候,就非常沮丧。让所有人都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是不可能的,没有人是绝对的“大众情人”。

误区二:如果我拒绝别人,就会破坏人际关系。

有些同学担心拒绝别人会破坏同学的友谊,于是一味地委曲求全。与人交往时,谦让、为对方着想是好的,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当对方提出过分的要求时,要学会坦然地用平和的方式拒绝。

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表达自己是相互增进了解的一种方式。例如,有位男生,同学总是喊他“巧克力”,他觉得自我形象很差,自尊心受到伤害。当他试着告诉别人他在乎这样称呼他时,渐渐地,周围同学对他尊重了许多。

学习拒绝无理举动,本身是对自己尊严的捍卫。如果总是压抑愤怒不去表达,给别人的感觉是“我可以这样对你无理”,而自己也会生活在不真实的自我当中。

误区三:为了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只能永远是一个奉献着。

有一位从边远山区来的女生,总是扮演奉献者。别人有事没事,都让她代替值日;宿舍检查卫生,室友总是说:“今天检查卫生,你想着点儿啊!”宿舍要检查暖气是否漏水,大家也总是叮嘱她留下来。其实,人人各有风采,单纯依靠牺牲自己利益的方式是无法求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当你有真正的自己的时候,才会更有能力与他人交往,才是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

阅读11:心灵瑜伽放松休息术

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抵抗力便会减弱,疾病自然有机可乘。在每一趟心灵瑜伽的最后部分,都会以“仰卧式”来结束。它有极大的放松及静心作用,予人一种既松弛又平和的感觉。当我们将这份感觉伸延到日常生活里,人际关系便会变得和谐,我们也能对周遭的一切更宽容、更自在。

心灵瑜伽放松休息术操作步骤:

仰卧,两手放于体侧,手心朝上,两脚按自己舒适的方法稍分开,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你身体的各个部位。

现在从右脚开始:放松右脚脚趾、右小腿后侧、右小腿胫骨、右大腿后侧、右大腿前侧、右侧腰部、右侧腋窝、右肩膀、右上臂、右手背、手心、右手所有的手指。

现在转到身体的左侧:放松左脚脚趾、左小腿后侧、左小腿胫骨、左大腿后侧、左大腿前侧、左侧腰部、左边腋窝、左肩膀、左手背、手心、左手所有的手指。

现在转到上身躯干:放松胸部、整个胸腔、心脏、骨盆、整个脊柱、整个背部。

现在转到颈部和头部:颈部前侧、颈椎、后脑勺、头顶、头皮、前额、眉心、眼睛、鼻子、嘴巴、整个头部。

现在感觉身体每一个关节、每一个部位全都放松了,身体很轻很轻,轻得像一片羽毛飘浮在空中。(想象着)我躺在海边,躺在沙滩上,没有风、没有浪;蓝蓝的海水,蓝蓝的天空,海面平静极了……

我在静观自己的呼吸,我的呼吸自然而平稳地进行,当我吸气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正在吸气,我呼气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正在呼气,我的呼吸自然而平稳。我轻轻地活动我的脚趾,轻轻转动脚踝,轻轻活动手指,轻轻转动手腕,我将头轻轻转到右侧,慢慢转回到中间,再轻轻地转到左侧,慢慢转回正中。

深深吸气,两手从旁分开,举至头顶,十指相交,转动手腕,手心朝天,感觉所有的紧张得以清除,全身充满了精力、充满了元气;呼气,两手臂从旁放下;再次吸气,两手上举,十指相交,转动手腕,伸直肘部,延伸脊柱,踮起脚跟,露出笑脸,感觉全身恢复了活力,呼气,放低脚跟,放下两手臂。健身瑜伽休息术已全部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