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人际交往是以人际信息的交流,即人际沟通为条件的,是人际关系实现的途径。(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在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当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虽然比较广泛,但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导致同学人际关系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多是些“点头之交”,知音难觅。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

人际交往是以人际信息的交流,即人际沟通为条件的,是人际关系实现的途径。

人际沟通是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通过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信息沟通的不同深度决定了人际关系发展的不同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之上的,人醒着时有70%的时间都是在进行信息沟通的。沟通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而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如若不能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即使有交往,同样也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在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

1.交往范围扩大化倾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也随之扩大。任何在现实周围环境找不到相同爱好的人似乎在网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同伴”;无论你的习惯和爱好在其周围的人看来是多么的“怪”,你也一样能融进虚拟的网络社会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通过QQ、BBS等方式聊天成为网友,甚至发生网恋的现象。交往的范围比以前大大扩大了。当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虽然比较广泛,但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导致同学人际关系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多是些“点头之交”,知音难觅。

2.同学关系矛盾集中化倾向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学年学分制及完全学分制的逐步推行,高校多数课程实行大班级授课,出现“同学不同班”现象,班级的概念正逐步弱化。而学生公寓已成为学生生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一天中所处时间最长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休息、娱乐、交流、养精蓄锐。同时,公寓也是各种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在一起,免不了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特别是在后勤社会化的新形势下,家庭收入贫富差距的矛盾就集中体现在宿舍人际关系上。有专家统计,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善于言谈、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漠等,这些障碍出现的比例最高为83.3%,最低为38.3%。这些表现就集中体现在宿舍人际关系中,使得宿舍成为同学关系矛盾集中的爆发点。(www.daowen.com)

3.同学关系世俗化倾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大学生人际关系趋向世俗化,学生们普遍感到人际关系与“钱”字分不开,这种世俗化倾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经济交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学过生日要送礼吃喝,评先评优要请客吃喝,入党、得奖学金、各种比赛获奖要请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些同学虽乐此不疲,但也显得无可奈何。其次,这种世俗化倾向表现在同学交往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组合中。社会贫富分化,贫富差距已是一个事实,这种社会现象客观上使学生在交往中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组合成为新的人际关系格局。在家庭经济条件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呈现较大的差别,形成了以富裕学生和贫穷学生为中心的两大特殊学生群体。最后,同学中的称呼世俗化。几乎每个寝室都按年龄大小进行了排行,谁是大哥、大姐,谁是小弟、小妹,分得很清楚,同学间平时的称呼也是老大、老二,大姐、小妹之类。在学生干部之间,通常不叫名字,而是用“主席”“部长”“主任”相互称呼。为了让大家多参与,多配合,组织者常用“兄弟们多帮忙”之类的话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4.师生关系疏远化倾向

师生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校能不能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就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而言,师生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协调。但是随着获取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时间上的无差异化,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使得高等学校中师生关系交往时间、机会越来越少,交往渠道和范围相对窄小,师生关系出现疏远化倾向。

5.大学生人际关系虚拟化倾向

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由互联网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人际交往。大学生人际关系虚拟化已成为网络时代一个客观、普遍现象。

网络这种虚拟人际交往给作为易感人群的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它在扩大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与对象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失去了更多与周围真实世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进入一种虚幻的状态,当他们再进入真实的世界中时会变得无所适从。大学生一旦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受挫,就会转向虚拟社会寻求安慰和满足,淡漠面对现实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他们更加沉溺于网络,最终导致退缩孤僻、自我封闭,人际关系出现淡漠与疏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