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两个形象,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会刺激现实自我去追求、去奋斗,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督促的力量;而现实自我则总是不满足现状,要求向理想自我靠拢。大学生富有理想和抱负,充满自信,但现实自我的能力、知识、经验与理想自我的实现尚有很大距离。有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中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尖锐对立,造成自我意识在某些方面的偏差,从而导致心理上的种种困惑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身心特征、心理活动状态及社会特征(人缘、地位、价值等)的认识与评价。它是确定自我状态的基础,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自我认识方面来讲,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估自我和低估自我两个方面。
1.高估自我
生活中,不少大学生经常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例如,他们认为自己的外貌是漂亮的、品德是高尚的、人际关系是融洽的、聪明才智是远远未发挥出来的等。相反,他们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正所谓“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这种“我好,他不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另外,高估自我的人还容易产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情绪,认识问题往往比较偏激和固执,且行动目标往往力不能及。常常在实际行动中遭遇失败和冲突,从而引起情感损伤,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我扩张的变态心理。
2.低估自我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到事事不如人、处处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自我否定、自我厌恶、自我绝望,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心理。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不好,你好”或“我不好,你也不好”。大学生过低评价自己会导致对自己各种能力的怀疑,限制自己对未来事业及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引起严重的情感挫伤和内心冲突。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内在的不为他人所知的心理的深刻体验。实质是自己对主体我的需要、理想与客体我的表现之间的现实状态的自我感受。客体我满足了主体我的需求,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产生自我满足、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等愉快、自信的自我情感,反之则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无能感等消极情感。这两者是支撑自信的情感因素,它来自于自我成功的体验。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接受、喜欢自己、充分的自信。从自我体验方面来讲,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负和自卑。
1.自负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自尊和自信是激励大学生力争上游、勇攀高峰、追求崇高理想的巨大动力,但过分自尊会导致自负。自负的人往往不允许别人批评,唯我独尊,盛气凌人,拿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缺点。这种人缺乏自知之明,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听不见他人意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与人和睦相处,容易受到伤害。遇到挫折时,总是抱怨别人而不是反省自己。
小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人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在大学里是个受欢迎的女生。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又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对她宠爱有加。
有这样能干的学生,班主任老师更是将她视为不可多得的骨干成员,一直都很重用她,凡事都让她管理。渐渐地,小丽变得自命不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这个学期初,她所在的班级重新成立班委会,班主任征求她的意见,她说这个“太笨”,那个“不会说话”,不是摇头就是撇嘴,意思十分明显:全班除了她没人能当班干部了!也许正是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同学们的普遍不满,班干部竞选时,她落选了。
2.自卑
当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大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会夸大自身缺点、忽视自身优点、不能接纳自身的缺点、不喜欢自己等。生活中常常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而沮丧、失落;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形成“你好,我不好”“你不好,我不好”“你行,我不行”“你不行,我不行”等否定自己的心理,缺乏进取心,严重时会出现自我厌恶、甚至自我毁灭的情况。(www.daowen.com)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控制是个体通过自我意识的特殊机制进行自我重新定向与调节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体自我意识能精细地、自动地使用重新定向机制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认识、情感、注意力和行为方式等,做到能动地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从自我控制方面来讲,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逆反、顺从、自我中心、从众、过分追求完美等心理。
1.逆反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一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种非理性的产物。大学生逆反心理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盲目性。一些大学生凡事不管正确还是不正确,都盲目抵制,反其道而行之;凡事无论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我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其二,抵触性。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社会的某些行为规范、道德要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相容性,会产生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其三,放纵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劝阻、批评,我行我素。其四,极端性。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极端性的表露,一些大学生对待别人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常常是你让我干,我偏不干。因此,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调控,大学生会出现学习被动、生活萎靡、意志消退、理想破灭等情况。
2.顺从
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独立能力差、无主见、甘当配角,缺乏独立意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具有趋同性,缺少独挡一面的勇气。具有顺从心理的大学生容易接受暗示和受人指使;在紧急和困难情况下,常常惊慌失措,生活上多无头绪。顺从型性格的大学生容易轻信谣言和诽谤,听不得流言蜚语,听到对他有伤害的言语就悲痛不已。
3.自我中心
过分的关心自己,事事以自己为出发点,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的心理就是自我中心,这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自我中心的大学生对他人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甚至无视他人的存在,对自己过于关注,处处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自我中心的大学生不容易从他人那里取得好感和信任,致使人际关系不够和谐,也不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从而产生挫折感。
4.从众
从众心理也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忽视自己的想法,压抑自己的观点,丧失自我都属于从众心理。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三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
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法国科学家让·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从众心理也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弊端:从众带来的个性消失,从众的心理个人获得了匿名感,从众的心理给个人带来了淹没感。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主动性下降、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降低、创新性逐渐消失等问题。
5.过分追求完美
过分追求完美是对自己要求苛刻,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肯接受平凡的自己,不能容忍自己任何不完美的表现。然而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事事完美,追求完美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过分追求完美,却又不能实现,势必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不但不能实现完美,反而会变得毫无完美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