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心理阳光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心理阳光人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经历着一个明显的、典型的分裂与矛盾统一的过程,表现多元而立体。触摸自我,帮助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自我意识的统一就是指把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统一起来。自我意识统一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即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自我认知、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心理阳光人

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时期。随着大学生身体的迅速成长,大学生越来越把注意力指向自身,把自身变成意识的对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经历着一个明显的、典型的分裂与矛盾统一的过程,表现多元而立体。触摸自我,帮助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

(一)自我意识的分裂——自我意识走向成熟

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可以被理解为自我意识的分裂。以前自我意识中的完整的、笼统的“我”开始被打破,自我意识形成了两个“我”:一个是客体的“我”,一个是主体的“我”,客体的“我”不断地被主体的“我”进行审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把自我分为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种。“现实自我”是现实生活中我的形象,与客体的“我”相呼应;“理想自我”是社会对自我的要求,但是它是一种理想、完美的状态,自我不一定能实现,与主体的自我相呼应。自我意识客体“我”与主体“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分化,使大学生对自我的审视更加全面,不仅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分析自己,还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大学生内省、自我沉思、自我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随着自我明显的分化,大学生们开始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对客体自我、主体自我、现实自我、理想自我的每一细微变化产生新的认识和体验,自我反省能力增强,自我形象的再认识更加丰富、完整和深刻。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焦虑、喜悦、不安、忧郁、悲伤等情绪体验增加,自我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自我思考增多,自己应该怎样做,能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等成为经常思考的问题,开始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和世界,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走向多元

自我意识的分化,大学生开始注意到自己以往不曾留意的许多方面,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等,这些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矛盾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当然,它会给大学生带来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可能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但它更会促使大学生努力解决矛盾,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从而推动自我意识向着多元成熟的方向发展。

自我意识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冲突

大学生的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常常不一致,大学生对自我往往较其他同龄人有较高的积极评价,但由于大学生成长在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的校园中,远离社会,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往往有过高的自我评价。例如,主观上认为自己很不错,但事实上没有得到自己理想中的认可和接受,因此会产生挫败感。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冲突最突出、最集中的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大学生怀揣梦想、成就动机强烈,他们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架登天的天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学中“高手”云集,昔日的天之骄子并没有在大学中崭露头角,反而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甚至考试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也可能有了考试不及格的记录。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此期间,要合理地引导大学生,利用这种冲突激发大学生努力进取的积极性,锻炼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不断寻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最佳结合点。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日趋成熟,大学生的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作,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当应急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老师和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约束、追求独立的同时,却又不可能真正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又存在着对父母、家庭、学校、师长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从而造成了大学生渴望独立,实际上又不可能完全真正独立的矛盾。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谊,渴求理想,寻求归属和爱,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支持、赏识、尊重与鼓励,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望着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已,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又受到心灵闭锁的影响,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与沟通思想。同学们天天在一起生活与学习,也似乎很亲近,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似乎很远,就像每个人都封闭在玻璃罩内,看得见,却“触”不到。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这种自我闭锁的倾向与强烈的交往需要之间的矛盾,使得不少大学生处于“孤独感”的煎熬之中。

5.理智与情感的冲突(www.daowen.com)

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观问题时,既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人生打击时,尽管理智上能够理解,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走向立体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苦。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在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和发展过程中,他们极易寻求新的支点,寻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统合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统一就是指把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统一起来。自我意识的统一有多种形式,既有积极的、和谐的、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统一,也有消极的、不协调的、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统一。自我意识统一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即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包括群体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根据大学生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追求目标、个性特点的不同,自我意识的统一也出现了不同的类型。

1.自我肯定型

自我肯定型的特点是积极自我的建立,这类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有正确的理想自我。在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调整之后,大学生逐渐成长,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趋于统一,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趋于一致,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刻、客观和理性。积极的自我不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能够分析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哪些是属于无法企及的,从而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向着理想自我迈进。例如,一名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这样分析自己:“我想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但是我也明白成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还会受到诸多条件限制,我不能苛求学校满足我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坐标,踏踏实实奋斗,静静地体会,勇敢地把握才是生活的真谛。”

2.自我否定型

自我否定型的特点是消极自我的建立。这类大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认识不够客观、深刻、全面。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

(1)自我贬损型。该类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常常自我排斥、自我否定,没有价值感。他们不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拒绝、自我放弃,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激情,生活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的动力。

(2)自我夸大型。该类型的人与自我贬损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心理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却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

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的共同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统合。虽然大学生中这种类型的人较少,但严重者可能会用违反社会规范或以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统合。

3.自我冲突型

自我矛盾型的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无法协调,因而自我意识难以统一,无法转化出一个新的自我。表现为自我评价始终在真实自我上下徘徊,自我认知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出自卑而不成熟,让人无法评估。

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冲突给大学生带来的痛苦促使大学生不断地寻求实现自我意识统一的方法。大学生在消除诸如此类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获得自我意识的统一,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现实自我不断地与理想自我接近;二是将理想自我中不现实、不切合实际的部分进行修正,使其更接近现实自我;三是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冲突时,暂时放弃理想自我,接受现实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