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不适类型表现及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不适类型表现及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不适是由各种内外刺激所引起的,且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心理不适,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大学生的心理不适主要表现在生活适应困扰、理想与现实差异困扰、学习能力困扰、人际关系困扰、职业选择困扰等几个方面。例如,有一位大三的女同学,由于与同宿舍的另一位同学发生口角,心里很不平衡,总想找机会报复,于是故意将那个同学的东西偷走,被发现后受到校纪处分。

大学生心理不适类型表现及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不适是由各种内外刺激所引起的,且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在同等条件下,有的人能很快适应,而有的人则需要较长时间,有的人根本无法适应,造成适应不良。心理不适,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大学生的心理不适主要表现在生活适应困扰、理想与现实差异困扰、学习能力困扰、人际关系困扰、职业选择困扰等几个方面。

(一)生活适应

这一问题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较为常见。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和学习基础相差很大,来到大学之后,在自我认知能力、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对大多数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入学前,家庭舒适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各种关爱,使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在进入大学后,他们没有了父母、长辈的悉心照顾,他们首先要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地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而学习、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做主,这些改变,会使一部分同学感到手足无措。此外,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导致有的同学抱怨食堂不可口的饭菜,抱怨集体生活的种种不便,抱怨同宿舍舍友的一些不良习惯。还有一些南方来的同学由于不适应北方冬天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会在生理上产生一些不适感,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困扰。例如,一名女生刚入校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申请退学,原因是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晚上睡不着,白天在学校食堂也没有胃口,时常感到精神紧张,心情烦躁,不能再坚持下去。

郑州某高职院校的一名新生跳楼身亡,该男生自杀前正在参加新生军训。可能是以前很少独立生活,该生曾说过“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无法适应这种生活”的话。自杀当日上午,该生父母特意从老家来到学校,准备在附近租套房子陪读。当日,该生母亲看中一套房子,但因租金过高而没有租。吃晚饭时,该生得知消息十分失望,回到宿舍后即发生意外。

(二)理想与现实差异带来的不适

当代大学生从大学生活开始就必须面对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适应或不适应的情况,其中便会凸显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的问题。在进入大学之前,由于对大学的期待和老师对我们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描述,很多同学都对大学生活存在着美好的想象,认为大学生活是美好的,是无拘无束的,可以做喜欢的事情,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而,当大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的存在天壤之别,在大学里,必须要按时上课,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大部分同学远离家乡,还要完成对自己生活的料理,要学着去独立,还要学会处理与舍友、同学间的关系,由于面临的巨大压力,很多同学就会产生心理不适现象,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三)学习不适(www.daowen.com)

据有关调查显示,有60%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问题。刚从中学毕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在大学都要经历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适应期,有的同学适应得快,有的同学则适应得很慢。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从学习动机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许多中学生为升学、为考名牌大学而紧锣密鼓,加班加点,很少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准备为国家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自己应过什么样的生活等,因此到了大学后,很容易出现身心疲劳或松一口气的感觉,没有学习兴趣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从学习任务看,中学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而大学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掌握专业技能。从学习内容看,大学生学习内容多、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他们不仅要学习经典的、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相关的实践知识。从学习方式看,中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讲授、灌输为主,学生对老师依赖大;大学学习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学生自己安排自习、阅读、钻研学问的时间较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种变化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人际关系不适

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对大学生而言,同样如此。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彼此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和语言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交际方式。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数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较为封闭,交往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大学之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始终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有一位大三的女同学,由于与同宿舍的另一位同学发生口角,心里很不平衡,总想找机会报复,于是故意将那个同学的东西偷走,被发现后受到校纪处分。

某大学的阿华对人一向比较热情。有一天,阿华正准备到图书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舍友阿强对他说:“哥们儿,这几天我闷得慌,一起看球赛去吧!”阿华心里特别不愿意出去看球赛,但是他不好意思对自己的舍友说“不”,就答应了。这样,阿华只能另外找时间来完成作业,自己的一些时间就无端被这些临时性的事件给占用了。

(五)职业选择带来的不适

许多同学在考入大学之前,都将考入理想大学作为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来约束和激励自己在高中学习中埋头苦读。当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校园,他们却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没有明确的方向,有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热情,不知道自己将来究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有些同学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有份更好的工作,从而听取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导致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清楚专业的培养目标,或缺乏规划大学生活的意识,如同十字路口的迷路者,徘徊、迷惘。他们一方面想给自己定位,把现实与自己联系起来,价值感很强;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知道路在哪里,加之现实中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更加感到迷惘,空虚感更强,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专业,容易产生失落感或心理委顿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