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雪号北极科考探险,势如破竹!

龙雪号北极科考探险,势如破竹!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雪龙”号中的“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1999年7月1日上午10点,“雪龙”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码头鸣笛起航,载着来自全国的66名科学考察人员和13家新闻单位的20名记者,奔赴北极开展首次科学考察。清晨5时45分,“雪龙”主机推力系统的轴承突然发生故障,润滑油严重泄漏。8时30分,“雪龙”船停航。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科考队依托“雪龙”船,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获得了对北极的直接认识。

龙雪号北极科考探险,势如破竹!

雪龙”号中的“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在冰雪王国中,“雪龙”号就是一条巨龙。

“雪龙”船长167米,宽22.6米,面积相当于半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满载排水量21025吨,能装载装满货物的重型卡车100辆,续航力1.9万海里,将近绕地球一圈。在南北极,它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雪,技术性能当时属国际领先。7层楼生活区高耸于船艏,像翘首昂起的龙头;船身舯部装载的集装箱则好似龙身,每当在洁白如玉的冰雪中前行时,总会拖曳出一道光亮的航迹。

“雪龙”船拥有180度超宽视野的驾驶台,一切航行指令从此发出。6楼至2楼是队员们的生活区,房间格局呈回字形,中间一圈设有会议室、垃圾站、行李间等,外围一圈多是住舱。每个住舱可供2~3人睡觉,内有卫生洗浴间。1楼是实验区,位于船舶主甲板,船舷边就是海面,方便队员采样,也云集了海洋化学物理海洋、生物实验室等。

负一层设有多功能厅,是考察队开全体大会及举办“南极大学”讲座的地方。负二层的篮球场和游泳池别具一格:篮球场约为标准场地的一半大小,两边的篮筐近距离“对峙”;泳池深度3米,水池上方墙面装饰着“霸气”的龙形图腾,要到赤道地区才会蓄水。

“雪龙”的餐厅在1楼和2楼,3楼“独辟蹊径”开设了一间“海景健身房”,队员可以每天“面朝大海”秀出“马甲线”。

“雪龙”回国的第二年便开始了南征,我国的极地考察也持续不断地大踏步前进。

就在南极考察考察事业全面展开之际,对地球另一端北极的考察也开始在酝酿之中。

1996年4月,国际北极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德国不莱梅召开会议。以观察员身份参会的陈立奇和秦大河等中国代表为没有资格发言愤愤不平:“作为北半球一个大国的代表,在北极科学组织中竟然没有发言权!”

中国地处北半球,也是环北极8个国家以外地理位置离北极最近的国家。北极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前沿区域,北极的环境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北极的事务,中国应当有发言权。

“雪龙”号里的小型健身房

1997年,国家海洋局向国务院建议:“在适当时候,将对北极的研究上升到国家行为,确立北极研究的国家目标。”

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李岚清、钱其琛、温家宝都在国家海洋局的报告上做了批示。很快,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北极科考队。

1999年7月1日上午10点,“雪龙”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码头鸣笛起航,载着来自全国的66名科学考察人员和13家新闻单位的20名记者,奔赴北极开展首次科学考察。

7月9日,“雪龙”船穿过鄂霍次克海,驶入白令海。清晨5时45分,“雪龙”主机推力系统的轴承突然发生故障,润滑油严重泄漏。一旦漏完,主轴烧坏,船就成了失去动力的一堆铁壳。

“走,到机舱去看看!”考察队长、首席科学家陈立奇带领副队长颜其德、船长袁绍宏、政委李远忠等下机舱查找原因。轮机长徐建设正带着一班机工查找原因。

“漏油是推力系统的轴承密封垫片老化破碎造成的。”徐建设终于找到了事故原因。“一定要抢修!”陈立奇做出了决定。(www.daowen.com)

“停航6小时,更换垫片。”袁绍宏下达命令。

8时30分,“雪龙”船停航。徐建设带着4个人钻进主轴舱,忍着高温,打开密封盖,一丝不苟地工作起来。

5个多小时后,推力系统轴承部件终于修好了。主机启动,“雪龙”船以最高时速北进,经过白令海奥柳托尔斯基角,穿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到达北冰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科考队依托“雪龙”船,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获得了对北极的直接认识。

北极考察作业现场

仅靠短暂的科考,远远不能深入了解北极。中国应当探寻一个固定的立足点,开展长期的科学考察。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北极考察站。

2001年,国家海洋局会同中编办、外交部国家计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委、局,拟订了建设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的方案,建站地点瞄准了北纬78°55′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与南极洲不同,北极核心区域是被冰雪覆盖的北冰洋。漂浮的海冰上不适合建立常年值守的考察站。而北冰洋周围的陆地,包括所有的岛屿,早已被环北极国家并入版图。

历史给中国留下了机遇。早在1925年,北洋政府曾签署《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在“承认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拥有完全主权”的前提下,享有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域及其领水内捕鱼、狩猎权和开展海洋、工业、矿业、商业活动的权利,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科学调查活动的权利。我国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建立科学考察站有了法律依据

2004年,中国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在北纬78°55′23″,东经11° 56′07″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亲赴科考站,出席落成典礼。

2004年7月28日上午 9 时 3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起,身穿红色科考服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和考察队队员在站区外几十平方米的红色地毯上,庄严地举起右手,致注目礼 …… 经过向全国征集站名,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定名为“中国北极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落成典礼仪式现场

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去贺信,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热烈祝贺!向不惧艰险、立志造福于人类的我国极地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希望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能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新的更大的贡献。

船站配合,相互补充,中国北极科学研究跨上新台阶。2005年,中国被接纳为新奥尔松科学管理委员会第8个正式成员;2007年,成为北极理事会特别观察员国;2013年5月,8个成员国一致做出决定,同意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永久观察员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