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首航深海探索之功臣

中国首航深海探索之功臣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向阳红”序列船舶为我国大洋科考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大洋一号”就是这个序列船舶之外的又一功臣。1990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代表中国政府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名义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南丹递交了“多金属结核矿区”申请书。中国在国际海底勘探开发领域,逐渐成为支持和促进国际海底管理局有效管理国际大洋海底这一“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向阳红”序列船舶为我国大洋科考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大洋一号”就是这个序列船舶之外的又一功臣。

20世纪70年代,“向阳红五号”船进入太平洋之前,中国对大洋的探测、调查和研究几乎是一张白纸。采集太平洋埃利斯群岛海域第一份锰结核样品,也仅是“向阳红五号”船一次利用“七一八工程”之便而为。虽然大洋科考的重要性之后被很多人建议尽快开展,但处于“文革”后百废待兴期的中国实在无力顾及深海大洋。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定义了国际海底区域。西方国家勘探和研究国际海底的工作早已起步,在此方面落后的中国才开始加入各有关国际海洋组织。

那一年,一份有关开启中国大洋科考的内参引起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注意。他在上面批示:中国要关注国际大洋的海底资源。

随即,中国开始参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工作,也启动了国际大洋的科考活动。

1991年8月12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德奎利亚尔向中国政府代表团颁发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证书(后排右一为时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炳鑫同志)

1983年5月,“向阳红16”船起航执行我国首次太平洋底多金属结核调查任务。1985—1989年期间,中国在太平洋赤道区域、中太平洋海盆和东北太平洋海底进行了10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累积用时1200天,调查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在此基础上圈出了30万平方千米的优选海区。(www.daowen.com)

1990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代表中国政府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中国大洋协会”)的名义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南丹递交了“多金属结核矿区”申请书。1991年3月,中国大洋协会在被批准为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先驱投资者时,我国在太平洋上获得了一块15万平方千米的优先开辟区。

旗开得胜鼓人心。

中国在国际海底勘探开发领域,逐渐成为支持和促进国际海底管理局有效管理国际大洋海底这一“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中坚力量。

进入21世纪,我国科学家加大了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的力度,足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实现了大洋工作由勘探开发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扩展调整为开发利用“区域”内多种资源,调查范围由太平洋向三大洋的战略转移。

执行过“718工程”、首次全球大气试验、中日黑潮调查、中美海气合作调查的“向阳红”序列船舶,虽然屡立奇功,但是远洋能力、调查装备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意识到,要真正实现进军三大洋的目标,必须拥有一艘专业的远洋综合科考调查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