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的一天,陈天才被通知去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办公室。“什么事呢?”陈天才疑惑地来到局长张瑞禧的房间。
“局里打算调你到‘向阳红14’船任副船长,这艘船很快就要交付了,你准备一下,去接船。”张瑞禧说。
新船要入列了!听到这个消息,陈天才非常高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向阳红14”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科学考察船,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1980年7月下水。10月,陈天才赴上海接船。
沪东船厂位于上海市市郊的浦东,当年只有高桥、陆家嘴等几个小镇,公共交通只有一两条公共汽车线路和陆家嘴轮渡。陈天才和先期到达接船的船长祁银凯、副政委汤锦欢等40多个船员,住在船厂招待所,每天往返开展工作。
现在的沪东船厂
1981年8月,“向阳红14”船从上海起航,于21日扺达广州黄埔海洋局长洲码头,入列国家海洋局第七海洋调查大队。
“向阳红14船”是一艘4500吨的远洋综合考察船,钢质、双层连续甲板、双螺旋桨、双舵、双主柴油机推进,巡洋舰式船艉装有温盐深仪(CTD)等调查设备,配有卫星导航系统。它适合无限航区,可承担中远海及大洋多学科考察任务,设B级冰区加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升温。科学家发现,热带西太平洋海域属影响世界气候异常的最敏感地区,既是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温床”,又是热带风暴的多发区和黑潮发源地。(www.daowen.com)
“厄尔尼诺”现象期间洋流的流向
为了探索大洋的奥秘,1984年7月19日,中国国家海洋局与美国国家大气局在北京签订了《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合作方案》,中美科学家合作制订了“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
1985年3月12日,中国与美国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联合计划协调组和科学小组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从当年起,中美联合开展西太平洋热带洋区科学考察。
1985年12月至1990年7月,中美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考察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联合组织。之后,“向阳红14”和“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在广阔的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对7条断面上的110多个温盐深仪(CTD)站位、300多个抛弃式深水测温计(XBT)站开展了近30个项目8个航次的海上科学考察,并在赤道东经165度位置投放了太平洋锚碇浮标。
中美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考察共8个航次,两国海洋、气象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1098人次(中方1001人次,美方97人次)参加,在海上作业497天,航程近10万海里,相当于绕赤道四圈半。考察队员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多学科海洋和大气资料,为研究和预报“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等全球海洋和气象现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90年9月27日,国家海洋局发出通报表扬“向阳红14”船:“‘向阳红14’船从1985年至1990年7月执行了7个航次中美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的调查作业,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中美双方考察人员的好评,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考察成果推进了我国乃至世界海洋学和气象学的发展。”
“向阳红14”船自投入使用以来,航迹遍布中国海和太平洋相关海域,执行海上任务近200项,主要包括7个中美海气合作考察航次、4个中日环流调查航次、4个西北太平洋环境调查与研究航次、香港排污工程调查、南海断面调查、浮标投放管理和海洋维权执法监察等。
如今,“向阳红14”船依然奋战在海洋调查一线,为我国海洋工作奉献着光和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