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丹阳九万里航行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丹阳九万里航行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钱学森“天字一号”的大事怎能草率?为了选定“东风五号”弹道导弹的靶场,远洋调查的重任落在了“向阳红五号”船身上。至此,天涯万里选靶场的“天”字号任务终于胜利完成。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丹阳九万里航行

1967年7月,国防科委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做出了研发洲际导弹和建立海上编组调查测量船队的计划。7月18日,这份计划上报到中央军委。紧接着,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圈阅批准实施。

1969年7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来到国家海洋局,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部署: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五号”的大洋靶场选址工作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完成。

这项任务就是赫赫有名的“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工程,代号为“718工程”。这是“天”字第一号大任务,主要任务是在海上做好洲际导弹试验靶场、弹着点选定以及试验海域和相关航线的水文、气象、通信、航海保障等。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超越大陆视野,向大洋投放科技力量,展开综合科学调查的“超级工程”。中国的大洋梦自此起航。

1965年8月,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议。会上,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提出了发展洲际导弹和建立中国海上编组调查测量船队的初步设想。这个设想的实质是,到大洋试射导弹,且不是普通的近中程导弹,而是远程洲际导弹。

钱学森设想的背景,是中国已拥有了子弹氢弹,却还没有洲际导弹。没有洲际导弹,相当于只有子弹,没有枪,不能形成反制超级大国核威慑的实战能力。他认为,中国想不受核国家的欺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该拥有自己的洲际导弹。发展洲际导弹必须组建一支规模宏大的远洋编组调查测量船队和护航舰队,以能够顶住压力,到公海调查、测量各种数据,进行全程飞行试验。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

“天字一号”的大事怎能草率?周总理亲自组织,整合国家10多个部、委、局及海军空军陆军等十几个部队机关单位,再加上全国20多个省市和几十所院校、研究所的人员、技术资源,全力备战。

为了选定“东风五号”弹道导弹的靶场,远洋调查的重任落在了“向阳红五号”船身上。

“向阳红五号”船是一艘13650吨的远洋科学考察船,前身为“长宁号”货轮,由波兰格登尼亚巴黎公社船厂制造,1967年6月出厂。1970年5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长宁号”货轮移交国家海洋局,划归南海分局建制,更名为“向阳红五号”,执行海军二级(团级)舰船权限。同年,该船在广州造船厂改装。

“向阳红五号”船

1976年3月30日,“向阳红五号”船和“向阳红11”船组成第一次远洋科学调查船编队,从广州隐蔽出航,经过南海、巴士海峡、马里亚纳海沟、关岛、所罗门群岛,到达南太平洋斐济群岛以北海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洋科学调查。在广阔的太平洋,考察队员按照洲际导弹靶场建设的要求和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需要,实施了重力、水深测量,海洋水文、气象调查,远洋通信仪器试验、通信传播试验。经过20多天的连续奋战,第一个预选靶场的调查作业成功完成。

“向阳红五号”船的水文调查员在靶场获取现场数据

第二次远洋调查于1977年3月8日开始。调查队再次从广州起航,仍然由“向阳红”序列船编队组成,出海人数333人。编队把第一次远洋调查的第一个作业海区分成了4个不同性质的重点区,开展了详查,目的是选择浅水区域作靶场,便于回收导弹数据舱的舰船锚定布阵和导弹入水位置测定的水下基阵声呐响应布阵。(www.daowen.com)

详查分成重力、磁力、水深、水文、气象、通信等10多个专业,在海区连续作业31天。但是,由于基阵声呐技术达不到2000米以下深海抗压能力的技术要求,两次调查海域所做的工作被全部放弃,重新改为水面雷达测量导弹弹着点的技术。大洋调查不得不重新开始。

第三次远洋科学调查“向阳红”船编队于1978年3月14日又一次从广州隐蔽起航。为绕过美军第七舰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远洋中的武装干扰,编队穿越南海,过苏禄海,从棉兰老岛南部东进太平洋。但是,美国仍然发现了中国“向阳红”编队的行踪,其反潜侦察机一路“尾随”,还有一些不明国籍的侦察机也不时“骚扰”。第三次远洋调查区设在埃利斯群岛以西约700千米的海域。那里没有岛礁,没有浅水区,最浅水深2000米左右,最深的达4000~5000米。该海域又远离国际航线,是洲际导弹弹着点选址较佳区域。

第四次远洋调查于1978年8月18日开始。9月5日,“向阳红”考察船编队经过12天的连续航行,再次到达第三次远洋调查区,在图瓦卢共和国西部约1000千米的海域,调查了从海面到水下2500米的水文化学要素6656个,进行了10个站位的船对水、船对地的漂移速度和方向的试验。

至此,天涯万里选靶场的“天”字号任务终于胜利完成。

“向阳红五号”船4次太平洋调查,与英、德等海洋国家的“挑战者”号、“流星”号海洋调查船相比,虽然不是大范围环球性海洋调查,其目的和结果也不是有了新发现,开展新研究,但对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来说,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挑战者”号海洋调查船

第一,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远洋科学调查。它创建了多个第一:第一次在大洋获得第一份锰结核地质样品、第一批特定海域精准的水文和地球物理(重力)资料,第一次准确预报台风路径并追测到第一例台风过境数据,试验了第一组全球长波远程密语通信,发现并命名了第一个太平洋暗礁——“向阳礁”,测试了中国国产第一批深海采样仪器,试验了国产第一台卫星导航接收仪和第一台奥米伽导航接收仪等。

第二,冲出了美国长年封锁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4次科学调查都是在世界各大海洋强国或明或暗地频繁干扰的高危险海域进行的,关系到中国的战略武器是否具有反威慑的能力,能否为维护世界和平及中国和平起到应有的防御作用;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较重大、较具风险,却又未费一枪一弹、未付伤亡代价的一次海洋战略军事行动。

第三,它是中国在完全没有远洋科学考察基础和经验,又面对西方海洋强国层层技术封锁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挑战”的勇气和实际面对的威胁,比历史上创建海洋科学的英国“挑战者”号环球航行“有过之而无不及”。“向阳红”编队4次远航逐渐建立起来的海洋科学和作出的贡献,对于当年中国导弹靶场选址和当前海洋强国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1980年5月,“向阳红五号”船作为指挥船,参加了由18艘舰船、4架直升机、5000余名海陆空军将士和航天、海洋、通信等科学工作者组成的远洋特混编队,赴南太平洋成功完成导弹溅落数据舱回收任务。

1993年12月22日,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向阳红五号”退出调查船序列,后改装为货船投入营运。2001年12月8日,经财政部批准,国家海洋局将“向阳红五号”船作报废处理。

“向阳红五号”船在调查船序列服役近24年,航迹遍布中国海及太平洋,执行海上任务68项,主要有4个太平洋中部海域综合科学调查航次、“东风5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落点海区监测、担任“580”海上特混编队指挥船、中美西太平洋海气合作调查及澳大利亚季风试验航次、调查热带西太平洋“大洋环流”、参与联合国组织的“耦合海气响应实验”项目、调查东海大陆架、南沙群岛海域岛礁考察等,累计出海1566天,航程252088.9海里。这艘功勋船因而名扬世界。

《“向阳红五号”船耦合海洋-大气响应实验科学报告》封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