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向阳红01:海洋调查船的壮举

向阳红01:海洋调查船的壮举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9年12月14日,“向阳红01”船出厂投入使用,归东海分局管理。小炮艇和登陆舰上的领导不得不宣布了一条纪律:未经许可,不得到“向阳红01”船参观。1970年冬季,“向阳红01”船奉命执行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渤海海冰综合调查任务。随后,“向阳红”序列海洋调查船舶相继登台,调查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海洋力量。

向阳红01:海洋调查船的壮举

1969年3月中旬,张志挺根据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的组织决定,从宁波(东海分局驻地)到位于上海江南造船厂去接船,并担任该船船长。

那是国家海洋局1964年成立后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千吨级的海洋综合调查船。张志挺的任务就是向厂方和接船小组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任务重大,要赶进度、保质量,排除干扰,抓好安全,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当时,情况比较特殊,既没有任命海洋综合调查船的政委,也没有任命副船长,张志挺就带着轮机、观通(观察通信)、气象等部门负责人,赶赴江南造船厂。他恨不得立即开展工作,心中的迫不及待与火车的缓速行驶形成了鲜明对比。

江南造船厂鸟瞰图

满怀豪情地来到船厂,张志挺却看到了与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截然不同的场景:“海洋综合调查船”整个船身覆着厚厚的黄锈,静静地躺在船台,无人问津。船上没有一块新钢板,到处都是灰尘,有些地方还结了蜘蛛网。

1982年之前,国家海洋局由海军代管,那艘“海洋综合调查船”是“文革”前国家海洋局报请国务院和海军相关部门批准建造的。开工不久便赶上了“文革”,工厂造船的进度迟滞不前。

张志挺看到躺在船台的船锈迹斑斑,心里很不是滋味,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如果完不成任务,造不好船,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张志挺很快进驻船厂,什么事情都去催、去跑。造反派都去抓“革命”了,厂里的生产没着落,张志挺的接船小组就成了“帮工”和“监工”,几乎天天跑工厂,跑驻军代表室,找监造师、技术员……白天,他们和船厂工人搬运、除锈、打油漆;晚上或者周末,他们轮流到一些老工人家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困难。

张志挺

1969年下半年的一天,张志挺接到东海分局电话:“正在建造的船定名为‘向阳红01’。”张志挺一传达这个消息,在场的人群情激昂,认为船名起得好,既体现了时代特色,又大气磅礴,有深远辽阔之感。(www.daowen.com)

经过几个月连续奋战,躺在船台上的船终于“起死回生”,张志挺紧揪着的心才放下来。

接到舷号命名时,上级领导对舷号的字体、颜色、尺寸大小均未有具体要求。在接船小组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张志挺建议,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那就从毛主席的手书中集出这3个字,再放大、拼起来,临摹到船艏上。这项任务交给了预报员王士达,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又是模仿毛主席字体的“高手”。

1969年12月14日,“向阳红01”船出厂投入使用,归东海分局管理。船长65.22米,型宽10.2米,型深4.8米,总吨达823.94吨,最大航速15节(1节等于每小时1海里,1海里约1.852千米),经济航速13节,最低航速9节。

“向阳红01”船

“向阳红01”船在试航

每当停靠在上海吴淞码头或虬江码头时,蓝灰色船身和红色“毛体”船名“向阳红01”在海天的映衬下便格外醒目,常会吸引水兵们跑过来,向着船上的雷达天线和甲板设备东张西望,合影留念。小炮艇和登陆舰上的领导不得不宣布了一条纪律:未经许可,不得到“向阳红01”船参观。

1970年冬季,“向阳红01”船奉命执行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渤海海冰综合调查任务。历时3个月,它完成了高空探测、海面气象、水文化学、海冰取样等多项调查,为渤海海冰预报、海冰研究及海上交通与沿海生产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随后,“向阳红”序列海洋调查船舶相继登台,调查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海洋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