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燃艺术史上57个令人惊叹的作品

重燃艺术史上57个令人惊叹的作品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油画在15世纪才真正开始流行,但扬·凡·艾克的高超艺术技巧至今尚未被超越。这幅《根特祭坛画》于1430年至1432年间由佛兰芒艺术家扬·凡·艾克绘制,由扬·凡·艾克的兄弟胡伯特设计,由24个木画板油画的神圣场景组成,其中12个场景在祭坛画合上时可见,另外12个场景在打开时可见。换句话说,凡·艾克的祭坛画中描绘的一切都象征性地包含在夏娃所持握的奇异水果中,并源于这个水果。

重燃艺术史上57个令人惊叹的作品

(1430年—1432年)

虽然油画在15世纪才真正开始流行,但扬·凡·艾克的高超艺术技巧至今尚未被超越。他的祭坛画让人联想到画中细腻之处的那些令人着迷的纹理

艺术就像柠檬。它必须不断挤压萃取,才能窥探出其中的精义。以比利时根特圣巴沃大教堂(St Bavo's Cathedral)15世纪祭坛画为例,这幅多画屏的杰作被称为“神秘羔羊之爱”。这幅《根特祭坛画》于1430年至1432年间由佛兰芒艺术家扬·凡·艾克绘制,由扬·凡·艾克的兄弟胡伯特设计,由24个木画板油画的神圣场景组成,其中12个场景在祭坛画合上时可见,另外12个场景在打开时可见。多联画屏是画像制作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展示了油画(最近才引入西方艺术)如何使人物和物体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写实逼真。

圣母玛利亚的天使报喜的场景以及施洗约翰与使徒约翰的雕塑肖像(当祭坛画合拢时可看到)充满活力,当沿着它的两组铰链徐徐展开时,内面的全部画面则更显得光辉夺目,令人神往:中间是坐在宝座上的基督的极度富足的画面,它两边的画面,一边是珠光宝气的圣母玛利亚,另一边是贵胄一般的施洗约翰。基督、圣母与施洗约翰雍容华贵,穿着镶嵌有耀眼宝石的华丽天鹅绒长袍,周围环绕了音乐天使。有些天使在歌唱,还有一些天使在演奏乐器;所有天使从各个地方纷纷降落,围聚一起,来见证上帝所牺牲的羔羊。从未有哪件作品像它这样把人体描绘得如此细腻柔软、把珠宝描绘得如此耀眼夺目、把繁盛的枝叶描绘得如此易枯萎,或者把衣物的皱褶细节刻画得富有诗意。

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满目奢华中,有一个小物体在其间看起来很突兀,似乎与周围闪闪发光的奢华物件格格不入。从上部中间画屏中的基督的水晶权杖到他下方场景中白镴香炉的悬挂摆件,从玛利亚所戴的百合花冠的卷曲花瓣到她下方画屏上生命喷泉中喷射出来轻盈的涓涓细流,观画者逐一浏览各个场景,会发现在作品右上方角落,夏娃纤细手指之间捏握的一个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突然跃入了视线。在她盈盈一握中巧妙平衡的并不是一个表皮涂蜡的苹果(这是过往的大多数艺术家所描绘的禁果形象),而是现在比较罕见的柠檬的近亲水果,称为香橼。凡·艾克在他的画作中嵌入了一个奇怪的物品,就像一串密码,释放了将他复杂的油画作品联结在一起的大部分视觉能量。(www.daowen.com)

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1430年—1432年)(展开),板面油画,350厘米×460厘米

《根特祭坛画》中香橼细节

香橼表面粗糙,颜色沉闷,凡·艾克的同时代人都知道它有个暗示性的绰号“亚当的苹果”,因此这种水果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义,并且在夏娃的指尖上摇摇欲坠,作为对周围富丽堂皇、极度奢侈的物品的微妙谴责。因其果肉苦涩,很少将香橼用来食用,自古以来就因其芳香气味具有的治愈能力而备受珍视。罗马时代,香橼油极为珍贵,以至于人们认为它的芬芳可以开启人们对灵性启蒙的顿悟。犹太教传统甚至给它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宗教意义。为了美化罗马人对水果的态度,犹太人开始将香橼(或他们所谓的etrog)作为他们面对迫害时忍耐力的象征,并竭尽全力从遥远的热带地区获取这种水果,作为仪式崇拜的纯洁祭品。一旦获得后,便将粗糙的香橼放在编制精致的摇篮中的小亚麻枕头上,宛如襁褓中的孩子一样珍贵。

凡·艾克是一位四处游历的外交官,在地中海旅行中,他得以充分了解香橼悠久深沉的宗教历史。通过将圣洁(襁褓中的婴儿)和世俗(原罪的果实)两个矛盾的内涵交织在一起,香橼被供奉在芬芳果皮里,暗示了人类的堕落以及随着圣婴降临后的最终的救赎。换句话说,凡·艾克的祭坛画中描绘的一切都象征性地包含在夏娃所持握的奇异水果中,并源于这个水果。为了强化这一点,凡·艾克似乎将香橼切开了,并挤出它的灵性之光,将其洒在中央画屏中那些已经见证祭坛上羔羊牺牲的人身上。在该画屏上端振动的球状物的同心圆与香橼的横截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后者的突出特点是外皮凹凸不平和反照密集。站在《根特祭坛画》前面,就像沐浴在一个芬芳杰作的神秘香橼之光中,渐渐唤醒人的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