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范宽《溪山行旅图》:艺术史上闪耀之作

范宽《溪山行旅图》:艺术史上闪耀之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宽的长卷轴《溪山行旅图》是在11世纪初的某个时期创作的,是宋朝最雄阔壮美、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作为范宽自身人生历程的视觉映照,《溪山行旅图》被普遍解读为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地位的精神写照。凝视《溪山行旅图》的蜿蜒起伏,是为了冥思一个人的世俗自我融入宇宙的能量和过程——发现自己被更大的事物所包容。

范宽《溪山行旅图》:艺术史上闪耀之作

(约1000年)

范宽的灵性化卷轴可以说是宋代时期最重要的绘画作品,为将自己置于永恒的自然融合之中的存在主义艺术上了一堂精深的视觉艺术课。

一些“眼钩”非常明显。还有一些“眼钩”则隐藏在艺术品美学景观的浓重笔墨中,扑朔迷离。中国宋代一位隐遁山林道教诗人和大画家范宽传世的唯一真迹给人的印象就是如此。在这里,解开这幅画作之谜的“眼钩”巧妙地躲过了近千年的探究。

范宽的长卷轴《溪山行旅图》是在11世纪初的某个时期创作的,是宋朝最雄阔壮美、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宋朝时代跨度为960年至1279年,巧合的是,960年正是艺术家预估的出生年份。这幅超过2米高的绢本画是模糊透视和书法笔触的奇迹。在其中,艺术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而精确的情态清晰表达了一个雄伟的景观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有一队用骡子运载货物的神秘商旅,从作品右下方前景向左蜿蜒而行。骡子驼队背后的大山静穆苍茫,在大山阴影的笼罩下,驼队显得特别渺小、无足轻重。

范宽这幅作品中陡峭险峻、层峦叠嶂的视野,蕴含神秘的能量,这是东方艺术中冥想自然力量的一以贯之的传统。直到几个世纪之后,西方艺术中才出现了类似的观念倾向:将景观本身视为值得深入研究和表征的主题。艺术史家们对范宽这幅雄浑卷轴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不吝笔墨,普遍认为,这幅作品之所以弥漫着一种诗意气质,是因为我们对艺术家自身的生活处境知之甚少。五代十国群雄纷争,兵燹频仍,中国政治社会剧烈动荡,范宽心生厌倦,避世清修。就此,范宽孑然独行,归隐山水林泉,“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从中寻找艺术灵感。

作为范宽自身人生历程的视觉映照,《溪山行旅图》被普遍解读为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地位的精神写照。焦点通常被吸引到卷轴所表达的三个不同的存在层面上,每一个层面均由一道水平的裂缝清晰区分开来,由此景观看起来短暂地溶入作品的空白丝绸背景中。目光从下至上,从最低的球体(一块岩石的前景),向上穿过由骡子驼队前进的路径所产生的缝隙,到第二个球体(由半掩寺庙的扭曲树干和茂密枝丫组成的小山状中间地带)。从第二个球体开始,目光快速向上游移,沿途细节繁多,穿过最高球体,这个球体占卷轴主体部分,直到达到一个嶙峋的高地,这是一个永恒生命力的居所,心灵得以栖息。

范宽《溪山行旅图》(约1000年),绢本墨笔画,206.3厘米×103.3厘米(www.daowen.com)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1904年—1906年),布面油画,60厘米×72厘米
范宽倾向于将山林诠释为自我的象征,并将他作品中的情态分解为哲学表现,提前几个世纪预见了保罗·塞尚的观点,后者以法国南部圣维克多山的多变地貌作为切入点,阐释了作为客体的自然与作为绘画主体的艺术家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溪山行旅图》中,清晰显示了艺术家的签名(两个竖行汉字,位于中间右侧树叶中白色标记下方)

山中一道又黑又窄的裂罅被一道对比鲜明、直泻而下的闪电般的流泉一分为二,将我们的视线带回较低的球体,从低处又回到高处,上上下下,周而复始。作品的视角从未凸显任何自然景观层面的优势,黑暗与光明、存在与虚无、积极与消极、卑微与高尚之间的运动是恒定的,所以卷轴似乎在不断交织和升腾的自然模式结构上表现出了一个鲜明的寓意。凝视《溪山行旅图》的蜿蜒起伏,是为了冥思一个人的世俗自我融入宇宙的能量和过程——发现自己被更大的事物所包容。

这幅作品的视野中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容易给人一种素朴、淡泊、超然的感觉。但是,在卷轴的茂密树叶中只有经过深入的观察和内省才能辨认出来的隐藏“眼钩”,这揭示了艺术家自己是多么深刻地理解了其卷轴神秘地图存在的无尽弥散。当骡子驼队出现时,在卷轴右侧边缘,从一片茂密树叶的图案开始,随着骡子驼队的出现,范宽用两个竖行堆叠的汉字组成了自己的姓名,以这种形式藏匿了艺术家自身消散身份的隐秘痕迹。

一方面是艺术家用来表示树枝的笔触的抽象镶嵌,另一方面是勾勒向前驱赶骡群的男人身体的简约笔法,两者相互融合,范宽将自己象征性地嵌入他的视野中。无论是字面上的还是隐喻的,还是两者兼顾,艺术家的名字占据了浮现的存在状态之间的精神门槛,永远地在词汇和存在、音节和呼吸、语言和表达之间徘徊。通过将他自己的短暂自我的一个方面(朦胧性的组成部分)陷入在他的卷轴所描述的无休止的自然变化中,艺术家将他的作品的成就从纯粹哲学的东西提升到极其个人的深沉痛苦感。这件作品的“眼钩”就是隐匿在树篱中的艺术家朦胧性签名,一旦被发现,它就会成为一个光圈,透过这个光圈,我们可以感知自身在宇宙中无休止的短暂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