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最古老的大型地面建筑当数龙华古塔,位于徐汇区龙华寺东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华晚钟”曾是沪城八景之一,也是江南著名的古迹。据传龙华古塔是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吴王孙权为孝母而造,赐额“龙华”,或曰:报恩寺。寺塔毁于唐朝末年的黄巢兵乱。
龙华古塔亦是吴越国先人留给上海的珍贵文化遗产。古塔楼台阁制,砖木结构,塔体橙黄,古朴典雅。塔高40.40米,七层八面,刹杆高耸;塔身每一层均有平座、勾栏,远远望去,曲栏重重,飞檐高翘,伸展深远;微风轻拂,铃声悠扬,清脆悦耳。据清康熙乾隆年间《上海县志》记载:“龙华教寺相传寺塔为赤乌年建,殿宇创于唐垂拱三年(687),废于黄巢时镇将张郁之后。”明嘉靖万历年《上海县志》云:“龙华教寺,相传吴越忠懿王尝夜泊浦上,风雨骤至,草莽间神光烛天,钟梵隐然,询其地,龙华寺基也,遂命大盈庄务张仁泰重建。”
由此可见,龙华塔在唐末战火中被毁,吴越王钱弘俶加以重建。晚唐诗人皮日休有《龙华夜泊》诗云:“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此诗作生动描写了龙华地区的自然景观,也印证了当时的龙华寺已毁于战乱,不复存在。皮日休(约838—约883)被鲁迅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他为晚唐大臣,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黄巢称帝后(《唐才子传》),皮日休被迫任翰林学士,最后不知所终。
吴越国忠懿王钱弘俶(929—988)系钱镠之孙,在位30年,他就是完成著名的“纳土归宋”,实现祖国统一的贤明国君。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曾铸造阿育塔84000座,分藏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护佑子孙后代。我在各地田野考察过程中,看到过多座出土的阿育塔,杭州雷峰塔地宫也出土过。江南不少寺庙亦由钱弘俶建造。有一次,钱弘俶停泊沪上南浦,得知此处为龙华古塔遗址,遂命僚属张仁泰重建寺庙塔,并赐金像观音、善财童子、龙女各一尊,金字藏经一百零八函。据南宋绍熙(1190—1194)《云间志》记载:“空相寺,张仁泰请于吴越忠懿王始建,旧称龙华寺,冶平元年(1064)改今额。”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战乱,龙华寺院遭毁。今龙华寺于清光绪年间重建,目前保存下来的古塔,结构和砖身均为吴越国时旧物,算起来已有千年历史了。
千年龙华古塔,为灵气凝聚的佛教圣地。2013年新春,龙华寺照诚大和尚与钱氏宗亲相会,特意介绍说龙华古寺为钱王所建造。照诚大和尚还说起古塔现今面临的诸多困扰,如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加上四周路面不断抬高,塔身的第一层几乎埋进地里;塔是土木结构,由于排水系统不够顺畅,致使木柱长期浸泡在水里,难免腐烂变质;地铁的修建,路面重型卡车通过所带来的震动,等等。
此事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关注,国宝文物,不可疏忽,笔者撰写了《龙华千年古塔》一文发表在《新民晚报》上,还立即向上海市里有关领导报告,并撰写了题为《墙体开裂,塔身倾斜,电线老化——龙华古塔亟待修缮加强保护》的文稿,通过《文汇报》内参反映情况,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枧。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发内参的第三天就做出批示:“请振武(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铁慧(市政府副市长)同志予以关注。韩正。4月1日。”当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随即做出批示:“请陈东(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并劲军、晓波同志阅并提出意见。2013年4月1日。”4月6日,我正在河南仰韶文化遗址考察,接到市文广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短信,希望我就此问题进行配合。尔后我又接到市文物局副局长诸晓波的电话,询问有关情况。中共市委办公厅督导组领导李鹏飞非常重视,多次协调此事,切实将保护文物的好事做好。
龙华寺马路如今已改道完毕,这在上海市中心是多么艰难之事,可见国家重视之程度。龙华古塔与寺院融为一体,僧众欢欣不已。上海钱氏宗亲闻讯后,继续善缘,捐资100万元,希望古塔能采用现代冷光源技术,以避免漏电等意外事故,让龙华古塔的灯光,天天亮起来,为上海平添祥瑞之气。我仰望高高耸立的千年龙华古塔,吟辞以颂之:(www.daowen.com)
九峰结穴,三会居停。
天人德合,今古道承。
绳趋尺步,骏烈清芳。
肇自百善,恢而倍馨。
上海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伟大都市,吴越国的文物佐证了这个城市昔日的辉煌,也丰富了长三角地区星汉灿烂的文化内涵。它将激励子孙后代踏着先贤的脚步,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