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杭州地理特殊性:从恶劣环境到旅游胜地

杭州地理特殊性:从恶劣环境到旅游胜地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杭州本来最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优势。但早期的杭州,其地理环境却非常恶劣。杭州地处太湖平原南端,先让我们看一下太湖地区的自然地貌。再看杭州的情形。东苕溪西依险峻的崇山,东俯低湿的洼地,至今是浙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东面的钱塘江对杭州的危害更加致命,钱塘江高潮为天下奇观,至今为旅游胜地。相反,钱塘江挟潮冲击,成为阻碍杭州崛起的一个障碍。

杭州地理特殊性:从恶劣环境到旅游胜地

吴越地区为何会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后来“一河一城一区域”的模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首先要探究钱塘江的特殊性。钱塘江发源于今安徽省南部山区,河道主流及支流大部分在浙江境内。钱塘江北派自西向东流经淳安、建德,自建德后折向东北,经桐庐、富阳、杭州后入海。钱塘江南派,自西向东流经开化、常山,经衢州后折向东北,在兰溪汇入金华江,再东北流至建德,与钱塘江北派合流。金华江沿江有金华、义乌等城市。钱塘江的另一大支流是曹娥江,从金华山区北流,经剡溪,至上虞折向西流,入钱塘江干流。

通观钱塘江,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河道曲折,二是沿流多山。这种情形与北方一些河流如汾河有明显区别。汾河自北向南流入黄河,一路之上,地势开阔平坦。而钱塘江,上游为山溪性河道,中游在丘陵,山连着山,曲折而行。这些群山是江南丘陵的一部分。其间虽有山间盆地或河谷平地,但或因自身发展空间有限,或因交通不便、腹地窄小,难以支撑起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因此,浙江地区最早的中心城市并没有出现在钱塘江干流所经地区,而是出现在地势相对开阔、具有水上交通优势的宁绍平原。

钱塘江流经杭州之后,地势突然变得开阔。杭州本来最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优势。但早期的杭州,其地理环境却非常恶劣。

杭州地处太湖平原南端,先让我们看一下太湖地区的自然地貌。太湖地区是一典型的碟形低洼地。其地势西北、西南高,东面低。太湖平原之西是地势较高的太湖,之北沿长江为宁镇高地,之东为大海。近江、沿海有一条不规则的弧形地带,地势也高于太湖平原中心地区。四面高地把太湖平原低洼地围在中间,湖沼密布,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人们要在太湖流域定居,最初的选择是周围的山地和高平原,而不是中间的低洼地。这一点从唐以前水利工程的修建上可以得到明显的反映。太湖地区在秦汉以前尚属未开发地区,所修建的水利工程,见于史籍记载的并不是很多。到魏晋以后,随着大量北方移民南下,这一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镇江、常州一带的练塘、新丰塘,湖州一带的获塘、吴兴塘,大都分布在太湖南北两侧的高地。三国时东吴还在太湖地区开展屯田。孙权称帝以前曾派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在太湖东南屯垦;称帝后又分吴郡以西毗陵的屯田区设典农校尉。从地名就可看出,东吴屯田的地点不是在缘湖山地,就是在沿海平原,而不是在中间的低洼地。(www.daowen.com)

再看杭州的情形。杭州城区西依西湖,东南临钱塘江。西湖的西面、南面是连绵的群山,阻断了杭州城向西、向南发展的可能;钱塘江江面开阔,钱塘江潮波涛汹涌,也成为杭州向东扩展不可逾越的障碍。向北则是太湖平原低洼地,湖沼密布。

杭州连接钱塘江与太湖两大水系,杭州西北有东苕溪。东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地,向东流经临安、余杭(此处余杭非指今余杭区政府所在地临平,而指古余杭县治所在地,今余杭镇),自余杭镇折北而流,经德清、湖州,与西苕溪汇合,流入太湖。但这是苕溪现在的河道,古苕溪流路并非如此。在古代,苕溪出余杭之后,顺势东流,经今杭州城北,注入钱塘江。东苕溪现在的流向是古苕溪经过两次改道,到东汉时才逐渐形成的。[1]

因此,杭州城区的形势是:西湖、东苕溪、钱塘江,三面包围。古代钱塘江的江岸在今天钱塘江江岸之西,杭州城区的范围非常狭隘。西湖之外是连绵的群山,无法逾越。东苕溪西依险峻的崇山,东俯低湿的洼地,至今是浙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受此影响,杭城西北成了泄洪区,在历史上这一带湖沼密布,至今仍有许多湿地。而东面的钱塘江对杭州的危害更加致命,钱塘江高潮为天下奇观,至今为旅游胜地。但在古代,并没有牢固的江堤保护,潮水自由来去,人们定居困难,饮用淡水缺乏,而且一片咸土,也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杭州最初的钱塘县县治并不设在现在的杭州城区,而是在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但那里形势局促,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支撑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

因此,杭州虽依钱塘江为城,但杭州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并未借钱塘江航运之便利发展出“一河一城一区域”城市崛起模式。相反,钱塘江挟潮冲击,成为阻碍杭州崛起的一个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