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1.关于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情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4.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www.daowen.com)
1.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主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③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体选择指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规定了人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又不能否定人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
1.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2.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活动。③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