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的绥德分区详解

抗战时期的绥德分区详解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三制”民主建政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中的一个重大创造。这就使“三三制”政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丰富。“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创建与发展,对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战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抗战时期的绥德分区详解

三三制民主建政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中的一个重大创造。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根据地政权建设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是“三三制”政策得以提出的客观前提。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指出:“在抗战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它是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专政区别的,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有区别。”“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是调节各抗日阶级政治利益的统一战线的政权政策,简称“三三制”政策。

同年7月5日,毛泽东在纪念抗日战争三周年的文章中指出:“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

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论政策》中再次强调指出:“不论政府机关和民意机关,均要吸引那些不积极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必须容许不反共的国民党员参加。在民意机关中也可以容许少数右派分子参加。切忌我党包办一切。我们只破坏买办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专政,并不代之以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就使“三三制”政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丰富。“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创建与发展,对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战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三制”民主政权的核心,是确立并实行普选、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的自由选举制度,民主选举产生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代表资产阶级的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的政权组织。按照《选举条例》规定,乡每年改选一次,县每两年改选一次,边区每三年改选一次。在1938年、1941年和1945年三级政权同时进行普选时,边区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景象,人民当家做主的喜庆祥和气氛。1941年普选时,绥德分区参加选举的选民百分比平均达到80%,绥德、清涧等县则在90%以上。当时,由于边区文化基础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较多,选举时城镇、机关、学校实行填写选票,农村则实行点豆豆投票方式。当时,在绥德分区广大农村广泛流行两首《选举歌》:“金豆豆、银豆豆,颗颗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步步引咱走正路。”“满坬坬高粱那个高,人里头挑人数谁好?思量又思量,比较又比较,把那好人名字上选票。”

何绍南潜逃后,吴堡县人民群众赶走了国民党县长杨玉峰,清涧县群众赶跑了国民党县长李鹏飞、县党部指导员王宏达。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设置绥德分区,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团的协助下,组建成立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绥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兼任专员。同时,绥德分区召开了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由抗日各党派、各民众团体和地方驻军选举产生,专署专员和各县政府也聘请了75名参议员。其中有中共党员参议员17名,国民党员参议员9名。绥德县安文钦、刘绍庭、霍子乐、张哲卿,米脂县李鼎铭、姬伯雄、杜瑞兰(女),佳县任文林、杜嗣尧,吴堡县樊一平、王国宏,清涧县师道成、惠仁齐等开明绅士。

绥德分区成立后,分区所属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等5县的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绥德县开始将国民党县政府改组为绥德县政务委员会,与绥德分区专员公署同时成立。原国民党县长杨瑞霆继续留任新政权县长。同年9月,绥德县政务委员会与绥德分区专员公署合署办公,改由分区专员公署副专员马豫章兼任绥德县县长。1941年10月,绥德县召开第一届参议会,会期历时8天,全县206名县参议员出席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县常驻议员10人,安文钦当选为县参议会议长。1942年3月,绥德县政府与绥德分区专署分设,并将所辖13个区合并为10区1市。同年8月,霍祝三任绥德县人民政府县长。(www.daowen.com)

1940年3月,吴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下辖6个区公所,张鹏图任县长。1941年9月,召开了吴堡县第一届参议会,选举产生县参议员59名(其中中共党员12名,无党派人士21名)王恩惠当选为县长,裴仰山当选县参议会议长。

1940年3月19日,清涧县人民政府成立,黄静波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同年9月,清涧召开第一届参议会,县、区、乡三级产生参议员2260名,中共党员占四分之一。大会民主选举王金璋当选为清涧县第一届参议会议长。

1941年春,米脂县根据“三三制”民主建政原则,将原国民党县政府三大科合并,组建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米脂县政务委员会,马继堂任政务委员会主任,下辖7个区公所和1个市政府。同年10月,米脂县第一届参议会召开,选举产生县常驻议员7名(其中中共党员3名,左派2名,国民党党员和中间派人士各一名),李鼎铭当选为参议会议长。1942年7月,政务委员会改称为县务委员会,取代了原国民党县政府。1943年12月,米脂县广大人民群众驱逐了国民党县长高仲谦。1944年1月,米脂县人民政府成立,马继堂任县长。同年6月,米脂县召开第二届参议会,选举产生常驻议员7名,高愉庭当选为参议会议长。

1941年夏,佳县进行了民主普选,选举产生参议员18名,成立了佳县参议会,中共佳县县委书记赵锦锋当选议长。1942年春,国民党县党部撤销,县长张冲潜逃,旧政权彻底垮台。同年7月,佳县县务委员会成立,辖10个区公所,倪伟任县务委员会主任。1944年1月,佳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马义任县长。县务委员会同时撤销。

1942年9月,为了解决绥德、米脂、清涧等县交界地区的行政管理问题,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成立了西川办事处,马义任办事处主任。西川办事处辖8个区公所,机关驻地双湖峪。同年12月,边区政府决定将西川办事处更名为绥西办事处。1943年3月,增辖石窑沟区。1944年1月,改称子洲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谢怀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