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抗战时期绥德地方军事武装

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抗战时期绥德地方军事武装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当局商定,划国统区绥德和米脂、佳县、吴堡、清涧5县为警备区,以阻击日军西犯,在绥德城内设立警备区司令部。同时,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陈奇涵任绥德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员,率部驻防绥德警备区。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一二○师一旅奉命调离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撤销,旋即成立了绥德军分区司令部。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成立后,从1937年12月至1945年8月,警备区下辖各县分别成立了不同形式的县级地方军事武装。

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抗战时期绥德地方军事武装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地区。太原失陷后,日军侵华战争的战备重点是占领华中及华南地区。同时,妄图以山西为基地,强行西渡黄河,进犯陕西及西北地区。11月20日,中共陕西省委发出《为全陕紧急动员保卫陕西通电》,向陕西各界提出“保卫陕西及西北”的口号,要求国民党陕西当局及一切民众团体,为保卫陕西及西北紧急行动起来,组织陕西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迎击日军进攻。随后,省委派遣巡视员到沿黄河岸各县国统区,恢复和发展中共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做好抗击日军的准备。

1938年初,侵华日军占领了山西柳林县沿黄河的军渡等地,隔河炮击吴堡宋家川和绥德枣林坪、河底等渡口,集结重兵,企图西渡黄河进犯中共中央机关驻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乃至西北地区,形势骤然危急。3月8日,中共陕西省委发出《保卫陕西宣言》,号召在“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最高原则下,为保卫陕西而奋斗,并提出加强沿河防线,划分适合战时的行政区域,动员民众机关,巩固陕西国共两党及一切抗日力量的团结等具体主张。

绥德地处陕北东西南北十字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之为中共中央机关驻地延安的北大门,陕甘宁边区的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当局商定,划国统区绥德和米脂、佳县、吴堡、清涧5县为警备区,以阻击日军西犯,在绥德城内设立警备区司令部。原驻守绥德的国民党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奉命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北上抗日。同时,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陈奇涵任绥德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员,率部驻防绥德警备区。1939年8月,针对警备区对敌斗争的复杂形势,为进一步加强保卫河防和保卫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八路军总部,决定将在晋西北抗日前线的三五九旅调回绥德。10月,王震旅长率部到达绥德,接替陈奇涵部驻防绥德警备区,王震继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www.daowen.com)

绥德警备司令部建立初期,隶属于八路军后方留守处(1937年12月改称为陕甘宁留守兵团)领导。1942年5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成立后,隶属联防司令部和留守兵团双重领导。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警备区司令部下辖警八团、警一团、警三团。1939年10月至1942年冬,下辖七一七团、七一八团、七一九团和保安团(也叫独立团)。1942年冬至1945年8月,先后下辖七一四团、七一五团和四团。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一二○师一旅奉命调离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撤销,旋即成立了绥德军分区司令部。

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成立后,从1937年12月至1945年8月,警备区下辖各县分别成立了不同形式的县级地方军事武装。其中有绥德县警卫队、绥德县警卫大队、绥德县自卫军大队、米脂县保安团、米脂县保安大队、米脂县自卫军大队部、佳县河防游击队、佳县自卫军大队部、吴堡县河防游击队、吴堡县保安大队、吴堡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吴堡县自卫军大队部、清涧县自卫军大队部、子洲县自卫军大队部、子洲县第一游击队、子洲县第二游击队、子洲县游击队等18个地方军事武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