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要点大揭秘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要点大揭秘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确定的实施范围内,根据不同保护修复对象和主要目标,山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以及统筹考虑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自然生态要素的综合性,在一定区域内对与之相关联的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生态要素进行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各相关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要点大揭秘

1.适用范围

本指南指导和规范各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其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可参照执行。

2.定义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是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

3.总则

(1)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保护修复原则。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生态良好的要求,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关系。

2)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空间多样性,加强区域整体保护和塑造。根据生态系统退化、受损程度和恢复力,合理选择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等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3)一般规定。

1)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分区分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2)确保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尊重自然风貌。

3)以本地适宜的生态系统为优先参照标准。优先选择适宜本地的修复措施、技术,原则上使用本地物种,不使用未经引种试验的外来物种,或经引种试验有生态风险的外来物种。避免大规模使用单一物种。

4)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要目标。在生物多样性特定保护区,对珍稀濒危动植物进行封育保护。(www.daowen.com)

5)开展适应性管理。针对生态系统不确定性和对生态系统认知的时限性,加强工程实施过程生态监测和评估。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技术方案、修复措施等,对生态风险及其措施难以诊断预测的,采取保护保育方式,严防对生态系统造成新的破坏或导致逆向生态演替。

4.实施范围和期限

(1)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内可由一个或多个相互独立又有关联的子项目组成,工程实施范围应明确到所在的地(市)、县(市)、乡(镇)、村(组)。

(2)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包括治理修复期和管护期。治理修复期从工程项目批准后到项目完工。工程项目验收交付后为管护期,可根据实际通过签订管护协议或合同约定管护期限等。

5.工程建设内容及保护修复要求

(1)建设内容。

在确定的实施范围内,根据不同保护修复对象和主要目标,山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以及统筹考虑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自然生态要素的综合性,在一定区域内对与之相关联的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生态要素进行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各相关工程。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过程监测、效果评估和适应性管理,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能力,山水工程建设内容还可包括野外保护站点、监测监控点和监管平台建设等。

(2)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修复要求。

1)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按照禁止开发区域管控要求,加大封育力度,因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维持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森林防火等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以开展重要生态修复工程,以及物种重引入、增殖放流、病害动植物清理等生态保护修复活动。

2)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按照禁止开发区域管控要求,尽量减少人为扰动,除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防洪防护等安全工程和生态廊道建设、重要栖息地恢复和废弃修复工程外,原则上不安排人工工程。

3)一般生态空间。按照限制开发区域管控要求,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活动,鼓励探索陆域、海域复合利用,发挥生态空间的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