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的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的变更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以相对方为另一方当事人。行政法主体包括所有参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或不行使行政权,同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包括外部相对人和内部相对人。违法建设行为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后、消灭前,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称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的变更

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因行政权的行使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具体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直接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服务关系、合作关系、指导关系、行政赔偿关系,以及法定监督主体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于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行政法并不对所有行政关系作出规定或调整,只调整其主要部分。因此,行政法律关系范围比行政关系小,但内容层次较高。

2.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行政法权利的享有者和行政法义务的承担者。

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以相对方为另一方当事人。行政法主体包括所有参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1)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决定,并能独立承担实施行政决定所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一方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但行政法主体未必就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组织,该组织由有权机关依法批准成立,包括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职权与职责,同时必须在法律上拥有行政职权与职责。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行为,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后果,包括法律规定的有利的后果和不利的后果。

2)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或不行使行政权,同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包括外部相对人和内部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是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是行政管理中被管理的一方当事人。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处于原告地位。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恒定性。这是因为行政法律关系是在国家行政权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国家行政权是由行政主体来行使的,行政主体代表国家对公共利益进行集合和分配。因此,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当事人必然有一方为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法定性。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可能性。

(3)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财物、行为和精神财富都可以成为一定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行政法律关系存在的基础,是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年真题

1.构成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2017-2]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 B.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C.行政法律关系的形式 D.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失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行政法律关系要素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2.某报建单位申请行政许可,规划主管与行政相对人形成了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申请报建项目属于( )。[2012-24]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C.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D.行政法律关系事实

【答案】 B

【解析】 申请报建的项目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3.下列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2011-7]

A.行政相对人 B.非行政机关的其他组织

C.违法建设行为 D.国家公务员

【答案】 C

【解析】 行政法律关系三要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行政法律关系内容。违法建设行为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4.下列对建设单位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法律关系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2011-8]

A.建设单位开始报建时即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B.建设单位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

C.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行政主体

D.建设单位是行政客体(www.daowen.com)

【答案】 D

【解析】 建设单位是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及特征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有如下的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内容设定单方面性。

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赋予的、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行政权,其意思表示具有先定力,行政主体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就能设定、变更或消灭权利和义务,从而决定一个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无须征得相对人的同意。对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法义务时,行政主体可以运用行政权予以制裁或强制其履行,行政相对人却没有这种权利。

(2)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

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当事人没有自由约定的可能。

(3)行政主体权利处分的有限性。

行政主体的权利就是集合和分配公共利益的权利。它对于相对人而言是权利,对于国家和行政主体而言是职责或义务,是权利和义务、职权和职责的统一体。行政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行政纠纷的不可调解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以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为直接原因。

(1)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足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法律事实通常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

1)法律事件。指法律规定的、能导致一定法律后果而又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如:洪水地震等。这些事件都能在法律上导致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2)法律行为。指能够发生法律效力的,根据人们的意志所为的行为。法律行为的产生必须是出于人们的自觉地作为或不作为;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必须是为法律规范所确认,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2)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指由于法律事实的出现,行政法律规范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变为现实的由行政法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在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后、消灭前,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称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如:一方当事人发生了变化或者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都会使行政法律关系变更。

(4)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指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消灭。如双方当事人消灭;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消灭,如权利和义务使用完毕,或设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被撤销;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消灭。以上情形均会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导地位,公民、组织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与此相反,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通常居于主导地位,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只是被监督的对象,公民、组织有权通过监督主体撤销或者变更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而获得救济。

历年真题

1.根据行政法律关系知识和城乡规划实施的实践,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2014-81]

A.建设项目报建申请受理——行政法律关系产生

B.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定报建总图——行政法律关系产生

C.在建项目在地震中灭失——行政法律关系变更

D.建设单位报送竣工资料后——行政法律关系消灭

E.已报建项目依法转让——行政法律关系消灭

【答案】 BCE

【解析】 建设项目报建申请受理则行政法律关系产生,A选项正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定报建总图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进行,B选项错误;建设项目在地震中消失,属于客体的消灭,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C选项错误;竣工验收资料报送后权利和义务使用完毕,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D选项正确;已经报建项目的依法转让属于行政法律的变更,E选项错误。

2.根据行政法律关系的知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013-81]

A.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属于主导地位

B.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双方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C.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属于主导地位

D.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

E.行政相对人有权通过监督主体而获得行政救济

【答案】 BCD

【解析】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双方权利义务是不平等的,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变更、取消一个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占主导地位;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机关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