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汉核心职能研究结果

武汉核心职能研究结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职能主要是对未来世界城市的展望,体现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武汉核心职能研究结果

目标职能主要是对未来世界城市的展望,体现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走在城市发展的前列,尽早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确定目标职能。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职能包括人文中心、宜居中心和绿色中心三个方面。

4.1.3.1 宜居水平比较分析

通过从居住、就业、收入和出行四个方面来比较分析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宜居度,来判断武汉的宜居水平,见表4-7。

表4-7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宜居指标一览表

1.居住情况比较分析

如图4.23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其他城市(重庆除外);区域中心城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差别不大,几乎相同,只有深圳和西安稍低。平均期望寿命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人均预期寿命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卫生医疗水平的高低。

图4.23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比较

武汉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仅次于国家中心城市水平(80岁),在6个区域中心城市中也并列最高。说明武汉社会生活质量较高,卫生医疗水平较好,居民发病率较低,比较适合人类居住。

如图4.24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来看,国家中心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普遍低于区域中心城市。成都人均居住面积最多(50平方米),广州、上海人均居住面积最少(不到25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直接反映市民的居住情况,面积越小,说明城市越拥挤,城市居住空间相对不足。城市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时,就会面临各种社会问题,包括居住拥挤问题。

图4.24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比较

武汉2011年人均住房面积较大,在11个城市中排在第四位,高于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在区域中心城市中也处在前列。说明武汉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忽略社会效益,城市居住环境相对良好,居住空间相对充足。

综上所述,武汉城市宜居水平较高,在11个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武汉卫生医疗水平较好,居民发病率较低,居住空间充足,居住环境良好,适宜人类居住。

2.就业情况比较分析

如图4.25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失业率来看,11个城市中,武汉、上海、广州和西安失业率最高,均超过4%,成都、沈阳、重庆和天津失业率居中,深圳、南京和北京失业率最低。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用来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失业率降低,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居民就业压力较小;失业率升高,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居民就业压力较大。

图4.25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失业率比较

武汉2011年失业率在11个城市中最高,说明武汉相对其他城市而言,整体经济状况不佳,闲置的劳动产能多,居民就业压力较大。武汉应该放松银根,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市民就业压力。

3.收入水平比较分析

如图4.26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国家中心城市整体水平较高,重庆人口基础太大,所以人均水平较低;区域中心城市中,深圳和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西安、沈阳和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不大,但距离国家中心城市水平有一定的距离。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总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障支出以后的收入,是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消费开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武汉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落后于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在区域中心城市中也仅高于沈阳。说明武汉市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消费能力有限,居民生活水平不高。武汉应该采取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促使企业相应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还可通过“让税”等举措来提高职工的工资性收入。

图4.26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4.出行水平比较分析

如图4.27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公共交通里程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公共交通里程大幅度高于其他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深圳和武汉公共交通里程远高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里程是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地铁轻轨、轮渡等)的线路里程总和,是反映城市公共交通能力的指标。公共交通里程越高,说明市民日常出行可达范围越广,出行越方便。

图4.27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公共交通里程比较

武汉2011年公共交通里程还远未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但在区域中心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里程数仅次于深圳。而武汉2011年只有一条轨道交通线,说明武汉的公共汽车线路密度非常大,在地铁建成后,武汉的公共交通将实现质的飞跃,届时将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市民的日常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4.1.3.2 人文化水平比较分析

如表4-8所示,通过从精神形态、管理形态和物质形态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的人文化水平,来判断武汉的人文环境建设情况。

表4-8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人文指标一览表

1.精神形态比较分析

如图4.28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高等教育人数来看,北京和上海领先于各大城市,受高等教育人数超过300万人,武汉、重庆和成都紧随其后,深圳、西安、南京、沈阳、天津和广州则受高等教育人数较少。高等教育人数是指城市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户籍人口,它反映的是城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城市人口素质的集中体现。高等教育不仅教给人科学知识,更能塑造人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升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

图4.28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高等教育人数比较

武汉2011年高等教育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和重庆三个国家中心城市,领先于其他所有区域中心城市。说明武汉的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居民的意识形态层次较高。武汉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2012年数据),武汉在人文建设方面具有先天性资源,应该继续利用好这一资源,扩大教育覆盖面,提升整个城市的人文水平。

2.管理形态比较分析

如图4.29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文化产业GDP来看,武汉和北京文化产业GDP领先于其他城市,西安、南京和沈阳紧随其后,深圳、成都、重庆、天津、广州和上海则相对落后。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的集合,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文化产业的繁荣是城市文化管理形态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所产生的结果,是城市服务水平高的集中体现。

图4.29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文化产业GDP比较

武汉2011年文化产业GDP超过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5个区域中心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说明武汉城市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可以较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武汉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市场经济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强调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将文化由行政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即文化产业化,才能带来文化产业的大繁荣,进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如图4.30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医疗床位数来看,国家中心城市的医疗床位数整体多于区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成都和武汉医疗床位数较多。医疗床位数反映的是城市的卫生服务水平,医疗床位数越多,说明医疗卫生机构越多,城市应急能力越强,城市向居民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越丰富。

武汉2011年医疗床位数与国家中心城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成都。武汉卫生服务水平较高,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武汉应该继续强化卫生服务水平,整合、融合本地优质卫生资源,利用“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建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图4.30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医疗床位数比较(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武汉文化产业发展全国领先,可以较好地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卫生服务水平较高,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武汉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较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3.物质形态比较分析

如图4.31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来看,武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是上海、北京和西安,深圳、成都、南京、沈阳、重庆、天津和广州相对较少。公共图书馆图书是向所有居民开放,是传播知识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媒介。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越多,说明城市文化休闲设施(图书馆)越多,社会信息传播越广泛,城市文化氛围越浓厚。

武汉2011年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远超过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5个区域中心城市,位于第一位。武汉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文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如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使得文化信息交流更方便、快速和完整。

图4.31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比较

如图4.32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期刊出版量来看,北京期刊出版量最多,其次是武汉、广州和上海,深圳、西安、成都、南京、沈阳、重庆和天津则相对较少。期刊种类繁多,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且发行覆盖面广,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有众多的大型期刊出版社,出版的期刊销往全国各地,对全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受教育水平、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产生深刻影响。

图4.32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期刊出版量比较

武汉2011年期刊出版量仅次于北京,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说明武汉的期刊出版业达到国家级水平。武汉庞大的期刊出版量不仅丰富了本市人民的生活,也正通过其庞大的出版业影响全国人民的意识形态。武汉在未来应该继续强化出版业优势,努力争取建设成为南方出版业中心。

综上所述,武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和期刊出版量在全国都处于顶尖水平,在营造了武汉市良好文化氛围的同时,对全国的意识形态也有重要影响力。

4.1.3.3 绿色建设水平比较分析

如表4-9所示,通过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的绿色水平,从而判断武汉的绿色环境建设情况。

表4-9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绿色建设指标一览表

1.资源节约比较分析

如图4.33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年人均用水量来看,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深圳年人均用水量最多,武汉紧随其后,西安、成都、沈阳、重庆和天津则年人均用水量较少。中国地域广阔,但因为人口众多的原因,人均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也极不匹配。在全国总量中,耕地约占36%、人口约占54%的南方,水资源占有率为81%;而耕地占45%、人口占38%的北方,则水资源占有率仅为9.7%。鉴于上述情况,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应该尽量提高淡水利用率,做到节约用水[60]

图4.33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用水量比较

武汉2011年人均用水量在11个城市中属于中等水平,武汉作为“百湖之市”,淡水资源虽然丰富,但近年来填湖造市,使淡水资源大幅减少,必须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倡“水循环”经济,缩减不必要生活用水,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如图4.34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年人均用电量来看,国家中心城市人均用电量普遍较大,深圳、南京、武汉紧随其后,西安、成都、沈阳和重庆则相对较少。年人均用电量包含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反映的是城市对能源(碳)的平均消耗水平,人均用电量越低,说明城市消耗能源越慢。

图4.34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用电量比较

武汉2011年人均用电量在11个城市中属于中等水平,低于4个国家中心城市,但也高于3个区域中心城市。特别是武汉2011年GDP与成都相当的情况下,人均用电量却远高于成都,说明武汉在能源的利用效率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武汉在未来的建设中,应该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新能源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图4.35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建成区人均占有量来看,国家中心城市的建成区人均占有量最大(重庆除外),武汉、南京和重庆紧随其后,深圳、西安、成都和沈阳相对较少。土地资源不是无限的,城市不能盲目地“摊大饼”式发展,必须做到土地集约化发展,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化。城市建成区人均占有量是反映城市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建成区人均占有量越高,说明城市土地资源越浪费;建成区人均占有量越低,说明土地使用越集约,土地利用效率越大。

武汉2011年建成区人均占有量偏大,接近于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中心城市中仅次于南京。说明武汉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土地效益还有提升空间。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武汉城市空间拓展不能一味地求快求大,要充分挖掘城市土地开发价值,做到集约式发展。

图4.35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建成区人均占有量比较

综上所述,武汉在人均用水、人均用电和人均用地上都较高,资源利用不够节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

2.环境保护比较分析

如图4.36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来看,上海、重庆、天津、南京、广州和武汉排放量较大,深圳、西安、成都、沈阳和北京相对较小。

武汉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是多个区域中心城市的2倍,接近甚至超过多个国家中心污水城市排放量。武汉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应加强废水循环利用,同时增强对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注重环境保护。

如图4.37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工业烟尘排放量来看,重庆、天津工业烟尘排放量远多于其他城市,上海、南京和武汉紧随其后,深圳、西安、成都、沈阳、广州和北京则工业烟尘排放量较小。

图4.36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比较

图4.37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工业烟尘排放量比较

武汉2011年工业烟尘排放量低于3个国家中心城市,但在区域中心城市中较高,仅次于南京。武汉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仍需增强对工业烟尘的处理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如图4.38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工业废物排放量来看,重庆、上海工业废物排放量最多,天津、南京、武汉和北京紧随其后,深圳、西安、成都、沈阳和广州较少。

图4.38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工业废物排放量比较

武汉2011年工业废物排放量在11个城市中排在第五位,在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在第二位。武汉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应加强工业废物循环利用能力,减少工业废物排放。

如图4.39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来看,深圳、重庆、广州和北京较高,上海、南京、沈阳紧随其后,西安、天津、武汉和成都则较少。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镇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和生态建设的指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越大,说明城市绿地建设情况越好,城市自然环境保护越成功,城市生活环境越理想。

武汉2011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11个城市中排在倒数第二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少,城市绿化建设情况有待提高。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武汉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良的生态资源(大江大湖),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增加城市绿化,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武汉环境保护力度在11个城市中相对不足,城市工业“三废”排放量较大,人均公共绿地较少。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武汉应加强“三废”循环利用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优良的生态资源,增加城市绿化,建设更加宜人的城市环境。

图4.39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