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汉核心职能研究:基础职能比较分析

武汉核心职能研究:基础职能比较分析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GDP比较在6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武汉发展较为靠前,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成都。图4.4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GDP增长率比较武汉市2011年GDP增长在中国主要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目前处于GDP快速增长期,但增长速度还有提升空间。

武汉核心职能研究:基础职能比较分析

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职能主要反映当前理论界对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和核心特征的共同理解,包括经济发展中心、集聚中心、辐射中心和交往中心四个方面。

4.1.1.1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下面通过从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表4-1),来判断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

表4-1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经济指标概况一览表

1.经济总量比较分析

从2011年GDP总量来看(图4.1),目前武汉与5个国家中心城市相差甚大,5个国家中心城市GDP均突破10000亿元,武汉GDP为6700亿元,其GDP约占上海(GDP最大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三分之一,约占重庆(GDP最小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三分之二。

图4.1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GDP比较

在6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武汉发展较为靠前,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成都。其中,深圳GDP已经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甚至超过了重庆和天津),但其仍没有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说明国家中心城市的评定不是仅限于GDP的多少,而是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除深圳经济发展一马当先之外,成都、武汉、南京、沈阳四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别不大,可谓齐头并进之势。

从2011年人均GDP来看(图4.2),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均GDP都超过8万元(重庆人口基数太大)。区域中心城市中,深圳人均GDP达到11万元,领先于所有城市,说明深圳经济发展水平高,市民所从事工作附加值普遍高于其他城市。南京、沈阳人均GDP则处在同一区间,与国家中心城市差别较小。

图4.2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比较

武汉人均GDP虽然大幅领先于西安、成都,但是距离国家中心城市还有一段距离,说明其产业附加值、劳动生产率还有提升空间,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效率提升来加强经济建设

从2011年各城市地方财政收入来看(图4.3),国家中心城市中,上海、北京处于领先地位,大幅领先于重庆、天津和广州。广州地方财政收入较低与其城市企业类型有关,国企和进出口贸易较多,其财政收入多被纳入中央财政收入。

在地区中心城市中,深圳仍然一马当先,其地方财政收入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甚至超过),武汉处于第二位,西安、成都、南京和沈阳四个城市地方财政收入较低。

武汉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接近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大幅领先于西安、成都、南京和沈阳四个区域中心城市。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说明武汉市企业发展良好,企业利润较高。得益于武汉市的地方财政高收入,武汉市城市公共事业建设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图4.3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地方财政收入比较

综上所述,武汉经济总量与国家中心城市还有一段距离,同时与其他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差别不大。武汉想在区域中心城市中脱颖而出,走向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强化经济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养新兴战略产业。当然,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也不足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还需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2.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分析。

从2011年各城市GDP增长率来看(图4.4),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上海和北京经济增长已经回归国家平均水平;重庆和天津则得益于新的国家战略,处于高速发展中;广州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存在三个阶段:高速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平稳增长期。一旦某个城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其经济会因国家战略而高速发展,随着对国家战略的不断消化和吸收,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进入快速发展期,最终回归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平稳增长期。

在地区中心城市中,成都和西安经济增长速度处于领先地位,武汉、南京、沈阳紧随其后,深圳由于其经济特区的背景,经济增长则逐渐回落到国家平均水平。

图4.4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GDP增长率比较

武汉市2011年GDP增长在中国主要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目前处于GDP快速增长期,但增长速度还有提升空间。要想在区域中心城市竞争中胜出,则必须争取纳入到国家战略,带动城市经济高速增长,从而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4.1.1.2 集聚能力比较分析

下面通过从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表4-2),从而判断武汉的集聚水平。

1.人口集聚比较分析

从2011年各城市户籍人口数来看(图4.5),在国家中心城市中,重庆由于其特殊的行政编制,户籍人口远远多于其他城市。天津、上海、北京三个城市户籍人口均突破1000万人,广州户籍人口为810万人。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特别是国家中心城市,对人口有巨大的吸引力,人口在不断地向其聚集。

表4-2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集聚指标一览表

图4.5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户籍人口比较

在区域中心城市中,成都户籍人口最多,这与其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有关;武汉、西安、南京、沈阳则相差不大,都是各自地区的特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深圳经改革开放,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至今,其人口主要为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并不多。

武汉2011年户籍人口为830万人,甚至超过了广州,在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在第二位,众多的人口为城市分工和专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科学是生产力,人口也是生产力,人口聚集的相对优势为武汉带来了发展潜力。

从2011年各城市就业人口数来看(图4.6),国家中心城市的就业人口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重庆由于其巨大的人口基数,仍然排在首位,拥有1600万就业人口;北京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人;上海、广州和天津就业人口相差不大,均超过700万人。

在区域中心城市中,深圳和成都均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武汉、西安、沈阳和南京则相差不多,各自提供约500万个工作岗位。

图4.6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就业人口比较

武汉在就业岗位供给方面,与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大差距,在区域中心城市中也处于落后位置,这说明武汉的人口聚集能力相对不足。武汉应加强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供给,积极吸引劳动力资源。

从2011年各城市常住外来人口数来看(图4.7),上海、北京、深圳对外地人口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常驻外来人口都超过700万人,成都紧随其后,广州、天津和重庆居中,武汉、南京、沈阳和西安常住外来人口最少。

图4.7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常住外来人口比较

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引擎,拥有巨大的就业空间,在满足本地居民就业的同时,能为外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吸引大批外来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则稍显不足,其就业空间多为“自给自足”,目前只能满足本地居民的工作需求,而不能有效地带动外地人口就业。

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常住外来人口为170万人,与国家中心城市、部分区域中心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说明武汉目前集聚能力有限,仍然处在“自给自足”的发展阶段,还没有较多就业资源满足中部地区人口工作需求。(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武汉市目前拥有的相对较多的本地劳动力资源,但在对外人口吸引力上不足,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与国家中心城市和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人口集聚职能不明显。

2.经济集聚比较分析

从2011年各城市外资企业数来看(图4.8),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最早对外开放,其外资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外资企业数量排名第二的是通商口岸广州,武汉、重庆和天津外资企业数量紧随其后。在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和上海外资企业数量最少。上述分布情况说明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有两大前提,第一是对外开放程度高,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低。深圳和广州因为其对外开放程度高和拥有良好的通商口岸,拥有众多的外资企业;北京和上海由于其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外资企业纷纷内迁至其他腹地城市。

图4.8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外资企业数量比较

武汉市外资企业数量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在区域中心城市中也处于领先地位,说明其对外资有强大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武汉有三个相对优势。首先是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虽然位于内陆地区,但拥有极佳的对外交通条件,水陆空皆便利。其次是武汉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国家中心城市,在满足外资企业劳动需求的同时,其劳动力成本更低。再次是武汉现有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上拥有较大的政策优惠和土地空间。

如图4.9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国企数量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在国企拥有量上具有绝对优势(深圳除外),上海和北京均有约800家国企,重庆、广州和深圳也都超过450家。在6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深圳国企数量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而其他5个城市国企数量不到国家中心城市的一半。国企是国内企业的龙头,控制着国内经济命脉。目前大部分国企分布于国家中心城市,说明国家中心城市对国内经济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国企的选址很大程度上是国家计划经济的产物,可以认为是国家的战略选择。拥有良好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和丰富资源的城市成为国企的首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重庆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国家的前列,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对众多国企有先天的吸引力。

图4.9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国企数量比较

武汉在国企拥有量上,与国家中心城市有巨大差距,在区域中心城市中也处于落后位置,说明对国企吸引力严重不足。武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依靠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国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失去对国内经济主体的吸引力。在新时期,武汉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交通设施,积极争取国企和大型企业的入驻。

如图4.10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情况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吸引外资仍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海、天津和重庆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总量的份额均超过10%,它们是外商目前在中国的主要投资地区。各地区中心城市也正在积极吸引外资,成都目前对外资的吸引力最大,其次是沈阳、深圳,武汉、南京和西安。

图4.10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比较

武汉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与国家中心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在区域中心城市中也处于落后位置。武汉虽然拥有大量外资企业,但实际利用外资量并不大,驻汉外资企业规模偏小,投入资金较少。武汉应继续扩大对外资企业的招商,同时鼓励现有外资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积极吸引外资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与世界经济的交流及融合,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综上所述,武汉对外资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六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拥有比较优势,但所吸引的外资企业规模都不大,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较少,需要继续扩大对大型外资企业的招商,同时鼓励现有外资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武汉对国内大型企业的吸引力稍显不足,对国内经济主体的集聚能力有待提升。

4.1.1.3 辐射能力比较分析

如表4-3所示,通过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外向功能量和出口总额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来判断武汉的辐射水平。

表4-3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辐射指标一览表

如图4.11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国家中心城市普遍高于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中心城市中,深圳最高,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武汉紧随其后,西安、成都、南京和沈阳相对较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单位)或个体户,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的总和”[58]。其中,批发零售业总额反映的是批发零售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即商贸水平;住宿餐饮业总额反映的是城市外来人口的消费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越高,说明城市商贸水平越高,城市经济对外辐射量越大。

图4.11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

武汉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稍落后于5个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深圳。武汉市是我国内地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商埠,因其“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商品贸易连通南北、横贯东西,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武汉应该继续强化商贸业的发展,创新经营理念、完善服务功能、改进购物环境、提高现代化水平,建设成国家级商贸中心。

如图4.12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外向功能量来看,北京、上海外向功能量最大,其次是深圳、广州,再次是西安、成都、南京、沈阳、重庆、天津和武汉。城市外向功能量是指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一般包括金融、批发零售、信息传输、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房地产、科研服务、教育八类产业[59])在满足城市自身需求的前提下,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产品所进行生产的劳动总人数。城市外向功能量越大,表明城市对外服务功能越强,城市经济辐射力越大。

武汉2011年城市外向功能量远少于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在区域中心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武汉对外服务功能不明显,城市仍处在经济集聚过程中,城市对外辐射能力有限。武汉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打造外向经济,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扩大城市辐射范围和经济影响力。

图4.12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城市外向功能量比较

如图4.13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出口总额来看,深圳、上海出口总额最高(突破2000亿美元),天津、北京和广州紧随其后,西安、成都、南京、沈阳、重庆和武汉则相对较少。出口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出口经济是目前中国城市参与全球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式。城市出口总额越大,说明城市对全球化经济建设贡献越大,城市的全球经济辐射能力越强。

武汉2011年出口总额远远落后于5个国家中心城市,在6个区域中心城市中也排名靠后。这说明武汉海外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自身缺乏吸引国外市场的优质产品,城市国际竞争力不足。武汉在未来的建设中,应该结合自身制造业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建立特色海外产销链,提升城市全球经济辐射能力。

综上所述:武汉市经济外向度不高,经济辐射力有限,应该结合自身制造业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城市辐射范围和经济影响力。

图4.13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出口总额比较

4.1.1.4 交往能力比较分析

如表4-4所示,通过对城市物流量和人流量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5个国家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的交往能力,来判断武汉的交往水平。

表4-4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交往指标一览表

如图4.14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货运量来看,国家中心城市货运量普遍高于其他城市(北京除外);区域中心城市中,武汉和西安货运量较大,深圳、成都和南京紧随其后,沈阳最少。城市货运量是指城市各种运输工具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该指标是反映城市在经济交流过程中的容量性指标,即城市对经济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城市货运量越高,说明城市吸纳吞吐能力越强,城市交往水平越高。

图4.14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货运量比较

武汉2011年货运量几乎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水平,领先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货物吞吐能力较强。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少有的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货运吞吐量还有提升的空间,应该大力发展物流业,打造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

如图4.15所示,从2011年各城市客运量来看,北京、重庆和深圳客运量最大,成都和广州客运量居中,西安、南京、沈阳、天津、上海和武汉则相对较小。客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数量。它是反映城市人口流动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的流动必然伴随着经济的流动。城市客运量越大,说明城市对人口的吸纳和吞吐能力越强,城市经济交往活动越频繁。

武汉2011年城市客运量远落后于多个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中心城市中处于末位,武汉人流交往水平较低。武汉是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交通基础设施良好,但目前的客运量远落后于其他城市,说明武汉参与和引领区域发展的经济活动不够多,城市组织协调区域发展的能动性较差。在未来的建设中,武汉应加强城市的外向经济,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提升城市交往能力。

图4.15 2011年中国主要中心城市客运量比较

综上所述,武汉2011年货运量基本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客运量却落后于众多中心城市。货物流通量大,说明武汉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良好,但客运量不足,说明城市参与区域经济建设活动不够频繁,城市交往能力仍显不足。武汉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城市交往能力,努力成为经济活动的终点站,而不是中转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