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武汉市的发展历史,武汉近代的崛起源自于1858年的开埠通商,武汉成为中西部内陆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的中转站,成为比肩上海的商贸大都市。而张之洞在鄂推“西学”、练“新军”、办“洋务”,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武昌造币局以及布纱丝麻四局等则开创了武汉近代工业的良好局面,武汉成为当时与上海、天津并列的三大制造业中心之一,在国家中心的地位显著上升,被誉为“东方芝加哥”。但由于随后的抗战影响,大批企业为躲避战火而西迁至后方,武汉经济发展逐渐放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益于国家均衡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一批国家重点项目落户武汉。20世纪80年代,武汉市工业总产值及利税,均列全国大城市第四位,再度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另外,随着经济的繁荣,武汉科教能力也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高居全国第三位。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之后,随着深圳等城市的对外开放,国家经济中心东移至沿海地区,武汉城市地位再次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武汉在19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被挤出了前十位。2000年之后,武汉的发展开始提速,城市地位也逐步回升。2009年,武汉GDP重回副省级城市第五位。2012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挺进全国城市第九位,重返全国城市经济总量十强。
武汉已经部分完成从中部重要中心城市到中部中心城市的蜕变,目前正努力向更高层次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冲击。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构想,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未来5年的核心发展主题。
纵观武汉的城市发展史,武汉具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强烈诉求,其发展定位、核心职能和实施路径成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需要在全球层面、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www.daowen.com)
然而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清楚,但是定位模糊不清,具体实施路径不明。必须明确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职能,即武汉在国家层面上的发展优劣势,使得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有的放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