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丁则民育才史料集》:奠基的年代,戍边的先驱

《丁则民育才史料集》:奠基的年代,戍边的先驱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茂信东北师范大学丁则民等人编写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于199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杨生茂和刘绪贻两位教授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丛书》中迄今问世的第二本书。这部力作对美国内战至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历史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第一部分论述美国内战与重建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在“镀金时代”美国统治阶级可望不可即的

《丁则民育才史料集》:奠基的年代,戍边的先驱

梁茂信

东北师范大学丁则民等人编写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于199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杨生茂和刘绪贻两位教授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丛书》中迄今问世的第二本书。这是我国史学工作者经过数载辛勤耕耘的又一可喜成果。

这部力作对美国内战至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历史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全书共11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美国内战与重建时期。作者指出,南北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之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导致了内战的爆发。作者在对此时美国社会各种政治派别的态度和作用加以分析之后,着重对林肯总统做出公正的评价,指出林肯不仅“善于审时度势”,“而且能倾听人民的意见”,从而能调动一切社会力量,赢得内战的胜利。但约翰逊保守的重建纲领却使昔日的奴隶主剥夺了黑人的种种权利,并在南部确立了“吉姆·克劳制”的种族隔离制度。作者紧紧抓住保守派和激进派在重建问题上激烈斗争的线索,分析了联邦政权并将南部纳入资本主义轨道之后走向妥协,使重建“以牺牲黑人利益,民主党人在南部执政而告终”。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作者以大量的篇幅和丰富的史料阐述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引起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作者从“镀金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及其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关联的各种因素中,条分缕析,提纲挈领,认为政府积极扶植的政策和科技革命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而工业城市群和制造业的崛起、商品流通领域的变革、交通运输的空前发展和技术市场的开拓,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作者还另辟章节,对西进运动移民洪流的涌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专门的论证。对美国统治阶级屠杀和驱赶印第安人的灭绝性政策做了淋漓尽致的鞭挞。接着,作者又探讨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美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指出在这些变化中,最突出的是腐朽之风盛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种运动此起彼伏。这种严峻的形势,“使资产阶级被迫调整部分国家机器,加强镇压和平衡功能。”通过调整,实现了“联邦政府开始与垄断资本直接结合,其内外政策逐渐纳入与大财团利益一致的轨道。”作者没有忽视城市建设在经济腾飞中的作用。揭露了“市政老板与各大企业沆瀣一气,互相利用”的腐败现象。这种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改良运动。尽管其“直接成果还很有限”,但毕竟“拉开了进步运动的序幕”。

第三部分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国社会、外界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变化。作者考察了“新”“旧”资本主义交替时期美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变化,客观地分析了工农运动的兴衰根源及其实质。关于对外扩张政策,作者认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市场的需求使美国“日益走上了向海外扩张的道路”,并在十九世纪末“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前列”。上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变化也推动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繁荣与发展,使美国“以其具有鲜明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作者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贯穿于全书始终,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镀金时代”的历史,既揭示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基本规律,又突出了在这一转变时期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第一,美国工业高速发展并走向集中、垄断,而极端的自由放任政策又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美国成为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第二,奴隶制的废除结束了两种经济利益尖锐对立的统治集团长期分享政权的局面,开始了工业资产阶级独揽大权的时代。第三,正当西部迅速走上“美国式”的发展道路时,南部却踏上了“缓慢而痛苦的‘普鲁士式’的发展道路,使南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美国闭塞落后的地区”。作者既肯定了在经济发展中,政府积极扶植的政策、发展教育、开发西部和社会改良等方面的进步作用,又谴责了美国统治阶级对黑人、移民和广大工农群众剥削和奴役的掠夺性和残酷性,切实生动地向读者再现了“镀金时代”的历史场面。

本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打破时间界限,以专题为章。各章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不失整体内容和逻辑上的衔接。而在每章中,作者从多方面,多层次,对每个历史事件和人物层层剖析,溯本求源,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www.daowen.com)

此外,作者博采众家之长,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创新,抒发己见。如在阐述西进运动的历史作用时,除了论述其在经济发展和版图扩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外,着力分析了西进运动对美国的民众性格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形成了民族进取和求实的精神;2.助长了民族流动迁徙的传统;3.养成了民族讲求速度与效率的作风;4.滋长了铺张浪费的恶习;5.促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上述分析和结论对我们了解当今美国大有裨益。再如,在分析移民洪流起伏变化时,作者介绍了英美两国史学家关于两国在移民问题上“推”和“拉”的作用观点,指出,这种观点只是以英美两国经济的盛衰为前提的,“而没有对美国与移民离去的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因而不能说明其他国家移民去美国的原因和演变情况”。作者以德国和匈牙利两国为例,考察了两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移居美国人数的情况,得出结论说,移居美国的移民洪流的起伏与美国经济发展的繁荣与衰退无直接关系。“它取决于移民离开的国家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

本书是一部探索创新之物,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第一,书中有的部分语焉不详。如在美国内战一章中,作者以内战的序幕和爆发为开端,开门见山,无可挑剔,但对内战爆发的原因没有论及,甚至对堪萨斯内战和约翰·布朗起义也只字未提。作者虽然提到南北两种社会制度是内战爆发的根源,却没有解释这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是怎样从对立统一中走向战争的。如果能对它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矛盾的焦点做一简要的说明,本书就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第二,作者对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外交政策做了精辟的阐述。尤其不吝笔墨和篇幅,对美国在古巴、夏威夷和亚洲地区的扩张政策做了详尽的论证。但作者没有专论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镀金时代”的迄点,是美国完成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美国有史以来在海外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基本上实现了在“镀金时代”美国统治阶级可望不可即的扩张目标。因此,它是“镀金时代”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三,本书有些地名翻译和中文印刷错误,需在再版时更正。如书中多处将Iowa译为“艾奥瓦”,而现有的工具书均译为“衣阿华”。再如第251页,“冈珀斯断然拒绝接受劳工党纽约中央工会加入劳联”一句中,错印为“拒绝深受”。在英汉部分名词对照说明中,有多处将英文人名地名拼错,英文移行也不规则。

(原载《世界历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