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年会是在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兴旺和学术日益繁荣的一派大好形势下召开的,参加这届年会人数之多和论文内容的广泛都是空前的。有关美国现代史和美国当代问题的论文显著增加,有些论文还填补了一些空白,如城市体制改革、美国宪法评述以及美国妇女运动和青年运动等。为纪念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如“五一”罢工运动一百周年和美国宪法制定二百周年——撰写了一些专题性论文,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评述。除了学术研究的论文外,还有一篇关于美国史教学经验的总结,其中既有关于本科美国史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经验,也有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探讨如何实现 “教书育人”的目的。青年史学工作者(包括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大大增加,他们研究的问题既广泛,也注意联系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这是本届年会的一个可喜的现象。这一切都标志我们的美国史教学工作日益广泛开展,我们的学术研究也是欣欣向荣的。
为了开好这届年会和进一步开展我国的美国史研究,特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年会是我们会员两三年一次难得的聚会,其目的在于交流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因此会议期间希望大家按照理事会的布置和要求,认真阅读有关论文,保证交流时间,充分展开讨论,力求从中取得较大的收获。
学术交流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平等待人、自由讨论,以达到切磋琢磨、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术研究讨论中出现一些分歧和争论是正常现象,有分歧、有争论才能激励人们去探索追求。在学术范围内进行争鸣,难免有时会面红耳赤,各不相让,但在政治上我们却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同志关系上应当是愈争鸣愈增强了解、加深友谊。因此,在争论过程中,既要沉着冷静,虚心倾听不同的意见;又要尽力做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实践表明,不同意见的交锋不仅会加深问题的探讨,而且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恳切希望在讨论争鸣过程中,发扬学术民主,做到平等相待,为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探讨气氛树立良好的榜样。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美国历史的发展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做过不少精辟的论述和评价,为我们研究美国历史提供了典范。今天,为开创美国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既要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也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语句和具体论断,历史是不断前进、发展的,现代美国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社会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前未见到或未完全见到的,因此不能也不应要求他们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解释和回答。这就要求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人类创造的许多新理论、新成果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实践的检验,把一切真正科学的、先进的东西学习过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是,毋庸讳言,在吸收西方新理论、新成果方面仍存在一些思想问题,那就是引进外国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似乎没什么问题,而对吸收外国新文化、新思想和新观念却仍然顾虑很多,怕弄不好会带来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污染”。要克服这种顾虑和畏惧心理,既需要党和学术界从理论上、实践上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首先要有牢固相信群众的观点:既要相信本国人民群众,也要相信外国人民群众。几十亿外国人民群众创造出的新文化、新思想中必定有许多可供我们吸收的好东西。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要生存、要发展,就要靠人们的劳动和创造。只要是先进的,经过我们吸收、消化,便可为我们所用。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吸收了不少资产阶级学者的先进思想。马克思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合理的内核”,抛弃其唯心主义外壳,就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列宁在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也批判吸收了约翰·霍布森关于帝国主义基本特点和寄生性的论述。
其次,吸收外国新文化、新思想当然要筛选,要鉴别,要消化,切忌生搬硬套,更不应盲目崇拜。在吸收过程中,也难免有不健康的甚至歪门邪道的东西混杂进来,但这也没什么可怕,既然认清这些东西是糟粕,就设法把它们扬弃好了。当然,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鉴别、分清精华与糟粕也需要有个分析研究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出判断。同时,我们也要相信中华民族的消化力,即使一时吃下一些坏东西,也会将它们适时排出。伟大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美国史工作者,我们就要根据上述精神,结合现代美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的新情况、新材料,认真研究现代美国许多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理论性的探索,写出有水平、有质量的论著,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摆在我国美国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希望本届年会能就现代美国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一些认真的探讨,对现代美国问题的研究起促进作用。(www.daowen.com)
历史研究要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古今中外,不少历史学家都很注意这一问题。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就在于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使他们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特纳在“历史的意义”一文中写到:“每个时代都要根据其时代最主要的情况重新撰写过去的历史。”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他还主张,治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了解过去正是为了从现在预察未来;写历史是为了用历史。尽管时代不同了,服务现实的目的也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他们为现实服务这种历史传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当前我国改革的汹涌浪潮中,美国史研究也要联系实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也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从前一个时期来看,我们的研究工作在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方面是较薄弱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选题上,侧重史实阐述的多,有理论分析的少;重复已有结论的多,新观点、新突破少。在内容上,偏重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不大重视其社会效益。在研究方法上,就史论史,局限于运用传统的治史方法,综合性分析研究不够,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这种状况若不改变,美国史研究就难以适应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和开放的需要。
美国是个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它的历史,特别是十九世纪后期以来的历史,既经历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也包括了社会不断变革的丰富内容。许多历史问题的研究都可以作为我国当前改革的参考和借鉴,比如探讨美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演变、垄断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美国西部的开发等方面的经验教训,都会给我们当前改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启迪。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固然不是一回事,但两者在本质上又是相互联系的。当然,不同的选题,不同的成果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应力求在研究课题中使两者统一起来,即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达到为我国现实更好服务的目的。历史学是一门知识密集、包罗万象的学科,它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地理学和某些自然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不同学科间互相渗透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我们搞历史研究的也应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借助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对社会历史问题做综合性考察和多层次的探索,写出一些适合我国社会需要的专著,如美国政党史、政治制度史、外交史、文化史,美利坚民族性格研究、美国城市史、美国西进运动史、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史以及美国工人运动、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历史等。为提高我国世界史研究水平,从而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积极编制《全国英文美国史总书目》的工作。占有充足的书刊资料,是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缺少必要的书刊资料,就无法进行专题研究,这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所谓“充足”,也只能是相对的。但是,从国内收藏有关美国史的英文书刊资料现状来看,除了北京图书馆、世界史研究所和几所重点老大学在这方面的藏书较多外,地方院校的藏书一般是比较少的,边远地区院校就更缺乏了。那里的同志要研究美国史的一些问题,就得长途跋涉,到千里以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去查找有关书刊,复制资料,有时因对过去的单位或院校藏书情况不大了解,往往要扑个空,找不到所需要的书刊资料。这种困难情况,大家是不难想象的。而当前我国财政又不大富裕,不可能拨出大量的外汇,进口更多我们所需要的英文书刊资料。因此,不少单位或院校缺乏书刊资料的问题是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为了帮助大家减少这种困难,我们倡议编制一部《全国英文美国史总书目》,先由这方面藏书较多的院校或单位分别编印自己的藏书目录,然后汇总编成全国有关美国史的英文总书目,供大家查阅、参考之用,这项工作业已开始。截至目前,南开、武大和东北师大三校都已编印出各自英文美国史的藏书目录,分发给有关院校和单位,为大家查阅、复制工作提供了方便。现在我们恳切希望这方面藏书较多的院校或单位陆续编印出自己的藏书目录,并由新一届理事会出面组织适当的力量协助北京图书馆编印1979年以来进馆的英文美国史的图书目录,最后由研究会秘书处汇总编成《全国英文美国史总书目》。这是一项发挥国内现有美国史书刊资料作用的重要工作,也是对开创美国史教学和研究新局面有着重大意义的工作,希望大家尽力予以支持,群策群力,为早日完成这一工作而努力。
1986年8月15日
(原载《美国史研究通讯》198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