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奠基的年代:丁则民育才史料集

奠基的年代:丁则民育才史料集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族裔史学是二战后在美国引起日益广泛注意的新领域,有关族裔群体和移民史的论著日益增多。现将美国族裔史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分歧和争论做一简要介绍。在二战后歇斯底里的反共浪潮中,美国社会的保守势力日益占据上风,影响所及,美国史学思想也日趋保守,出现了在美国史学界占支配地位的“利益一致论”。

奠基的年代:丁则民育才史料集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在美国广袤的土地上,经过长期的繁衍与融合,逐渐形成一个以欧洲白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这些外来移民都对美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二战前,美国历史教科书写的主要是白种信仰新教的美国人的历史,忽视或贬低了少数民族如黑人和印第安人在美国历史中的作用。如果说那时黑人、印第安人在某些历史教科书中还有一席之地的话,那么亚裔和拉美裔美国人就更看不到了。

族裔史学是二战后在美国引起日益广泛注意的新领域,有关族裔群体和移民史的论著日益增多。现将美国族裔史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分歧和争论做一简要介绍。

涌入美国的外来移民分属不同种族和民族[9],在美国定居后,分别形成不同的族裔群体(Ethnic Group),族裔群体就是由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和高度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文化统一体的许多人。至于什么是族裔关系(Ethnicity)却是难以明晰的概念,不太容易下个确切的定义。美国著名的移民史学家鲁道夫·维考利将族裔关系解释为“以共同历史的观念为基础的一个群体的自我意识”。

族裔群体主要是美国环境的产物。多数外来移民初到美国时,只有一种群体身份的原始概念:即限于出生地的村庄或地点。到美国定居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是爱尔兰人、波兰人或意大利人等等。这既是别人加诸移民的身份,也是受到移民社区日益增强的族裔意识的影响和结果。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的外来移民史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真正领域,许多族裔学者发表了内容充实、立论鲜明的有关挪威、德国和瑞典移民的学术论著。对大西洋迁徙提出较全面的解释的是马库斯·汉森,他把外来移民史与美国西进运动、清教主义和政治民主制等主题结合起来考虑,强调外来移民易于接受美国的价值准则(汉森:《美国历史中的外来移民》1941年)。一些具有进步学派传统的历史学家也认为种族、宗教和民族的差别是暂时失常的现象,将为“美国化”的发展进程所消除。当时,美国社会是个“熔炉”的论点正在盛行,鼓吹美国所有种族和民族在生物学方面和文化方面都将在这个熔炉中融合成为一个崭新的民族和一种崭新的文化。正像剧作家赞格威尔创作的(后来在百老汇上演的)流行戏剧“熔炉”所宣称的信念

“美国是上帝的熔炉,是一个大熔锅,欧洲的各个种族都在这里被熔化和重新组成!……(移民)来到这块土地上有上帝点燃的火......德国人和法国人,爱尔兰人和英国人,犹太人和俄国人——都……一起进了熔锅!上帝在制造美国人。”

换句话说,那就是美国一些族裔群体得放弃他们独特的文化特征,将自身熔化于WASP的主流文化中,融合成一种新文化并通过异族通婚消除群体之间在身体上的差异,从而实现种族同化。“熔炉论”不仅在二十世纪初期盛行一时,而且一直持续到战后五十年代。

族裔史学是美国史学的一个领域,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二战后歇斯底里的反共浪潮中,美国社会的保守势力日益占据上风,影响所及,美国史学思想也日趋保守,出现了在美国史学界占支配地位的“利益一致论”。在“利益一致论者”看来,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念大体上是一致的,阶级和族裔的差别一直不是基本冲突的根源。在这种思潮日趋泛滥的形势下,“熔炉论”在五十年代又趋风行。美国学者威尔·赫伯格提出了“三个熔炉”的模式,即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个熔炉,但三者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不管宗教信仰是什么,都怀有接受美国生活方式的信念。在“熔炉论”日趋哀落的形势下,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汉德林于1951年出版了《拔根者:构成美利坚民族的巨大移民群的史话事迹》,用拔根者这一生动而形象的词汇来表达作者的移民史观,在许多方面为美国族裔关系定下了基调。书中盛赞了美国社会环境巨大的感化力量,它使外来移民抛弃他们固有的文化,把他们改造成“新人”,从而形成崭新的美利坚民族和单一性文化。这是一部开创美国移民史研究新局面的权威著作,备受当时史学界的推崇与赞扬,但不久便受到一部分学者的挑战。

从六十年代起,美国社会受到国内外政治形势剧变的冲击,陷入了一场大变动。自越南战争的失利与肯尼迪“新边疆”等施政纲领的失灵,这一切使广泛宣传的“美国世纪”成为泡影。同时,国内学生运动、反战运动与妇女运动相继展开,汇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它既削弱了美国政府的统治,也冲击了学术界盛行的各种“利益一致论”。在这种形势下,“熔炉论”也遇到了严肃的批判。内森、格拉策等著的《在熔炉以外》一书对纽约市各族裔群体做了比较研究,指出“熔炉论”所宣扬之事纯属子虚乌有,而在事实上,这些族裔群体都有其延续性,族裔关系仍旧是大都市生活的主要力量。1964年,意大利裔美国史学家维考利在题为“芝加哥的康塔迪尼”(Contadini)(意大利文农民的意思),评《拔根者》一书”,对汉德林的论点提出了严正的批评,认为汉德林对外来移民的观点是不符合美国历史实际的,因为他说外来移民(其中当然包括“拔根者”的农夫)有破坏性经历,而且在美国熔炉的融合过程中,丧失了与他们过去有意义的联系。经过对芝加哥意大利裔农民的研究考察,维考利指出,旧世界文化在移民跨越大西洋后仍然保留下来,而且在他们对美国适应方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汉德林的“拔根者”与维考利的“康培迪尼”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移民观,前者断言移民到美国后割断了与故国(土)的文化联系,后者则强调移民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后来,多数历史学家都倾向于后者的论点,而非断绝关系。但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如博德纳(著有《移植者·美国城市移民史》1985年)对这一争论采取中间立场,认为移民并没有割断或抛弃故国(土)原有的文化传统,但也不是完全无变化地保留下来。他认为移民在适应美国的过程中,某些社会形式和社会价值被抛弃了,可是其他有用的传统和文化却被保留下来了。

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重新评价外来移民与族裔群体在美国历史中的作用的论著日益增多,出现了一些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有利因素,研究成果也日益显著,但还没有一部阐述族裔关系的适用教科书。

促进美国移民史和族裔关系的有利因素有:1.年轻的历史学家,特别是“新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历史学家受到民权运动的鼓舞,开始用自己的价值观来撰写那些“口齿不清”“出身低微”和在美国社会处于从属地位的外来移民的历史,从而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历史真相。2.有关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研究人员也日益增多。1965年创立的“外来移民史学会”到八十年代已有700多会员,它创办的《美国族裔历史杂志》(季刊)已成为美国移民史与族裔研究的主要论坛。“明尼苏达大学外来移民史研究中心”在搜集、编纂东欧和东南欧移民的资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3.在外来移民及其后代中,族裔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了。主要表现有族裔传统节日的恢复以及学习族裔历史、文化、语言兴趣的增长等。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一书的出版及其拍成电视节目都给美国人追“根”、探索家谱的冲动以巨大的推动。同时,族裔研究之风在学校里也有了进展。1972年,美国国会制定了“族裔遗传研究方案”,其目的就是为在校学生提供机会,了解他们各自文化遗产的情况,并研究国内其他族裔群体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尽管国会为这一方案的拨款是有限的,而且在里根执政时期完全终止了,但其意义不可低估,因为它使联邦政府首次明确认识到美国是个多族裔的社会,每一族裔群体对国家遗产所做的不同和独特的贡献。这自然有利于从文化多元论的观点对学生进行美国历史和社会的教育

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对移民史和族裔群体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质或量都有了飞跃。它已成为一个生气勃勃和具有吸引力的领域。仅举一例来说明:七十年代以来研究这一领域的博士论文数比以前80多年的总和还多(据霍格伦德统计,美国大学关于移民的博士论文,有3354篇是1885年至1982年写的,其中一半以上是1970年以来撰写的)。这些年来,这个领域的重要成果已总结收录于两部综合性著作中,一部是西恩斯特罗姆主编的《哈佛美国族裔群体百科全书》(1980年),另一部是琼·霍姆奎斯特编辑的《他们选择了明尼苏达:对该州群体的考察》(1981年)。(www.daowen.com)

尽管取得这些成就,族裔史学还是受到了一些严苛的批评。有些评论家把族裔类别的学术研究与族裔类别的社会运动混淆起来,认为后者是前者制造出来的。这种批评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激进主义者,他们指责强调族裔身份是一种掩护种族主义和其他反动政治的烟幕,且掩盖了社会阶级的现实;另一方面是国家主义者,他们指责多元论者煽动民族之间的不和,而且否定了共同的美国民族的存在。因此,从七十年代起,一些评论家异口同声地向多元论族裔史学家提出了质疑,有些还是族裔研究领域的先驱,比如阿瑟·曼不满于族裔关系的“无节制行动”,因而论证说,“美国人的共同文化比他们中的族裔差别更重要得多”。新族裔史创始人海厄姆对族裔关系造成的不和趋势越来越感到不安。1982年,他宣布:“族裔复兴是过去了,族裔研究的时代已告终结。”他还要求美国历史学家应“超越多元论”,致力于在美国造就一个民族的“大课题”。但是这些对新族裔史的批评出于对族裔差别造成的政治后果的焦虑,而非反对用文化多元论来解释美国历史的构想。

尽管族裔社区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如过分自我中心的现象,不愿为共同利益而与其他社区协作等),族裔运动在美国有了日益增长的发展,族裔关系仍在美国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长期以来,“熔炉论”虽在美国被大肆宣扬,在民族融合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其终极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文化多元论虽然不是美国官方的政策,但它却是美国生活的现实,是处理美国族裔关系合情合理的方式。

参考书目

1.Oscar Handlin (汉德林),The Uprooted (1951) 《拔根者:构成美利坚民族的巨大移民群的史话事迹》

2.John Bodnar (博德纳),The Transplanted,A History of Immigration in Urban America (1985) 《移植者,美国城市移民史》

3.鲁道夫·维考利,《芝加哥的康培迪尼:评《拔根者》一书》,载《美国历史杂志》,1964年12月第31期

4.Stephan Thernstrom,Harvard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Ethnic Groups (1980).

5.丁则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族裔史学及其发展,载《东师史学》,1994年第1期 pp.372-383

6.Marcus Hansen,The Immigrant in American History,Cambridge ,1941

7.Nathan Glager and Daniel P. Moynihan,“Beyond the Melting Pot”,Massachusetts,MIT.Press 1979

8. John Higham,“Strangers in The Land: The Pattern of American Naturism 1860-1925” New York,Athenum Press,1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