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及发展:历史回顾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及发展:历史回顾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的殖民政策是以重商主义为基础的,它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也是如此。尽管英国施加了种种控制、压制和限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仍在发展,工商业和贸易都在不断发展,手工业也在发展。这些都使北美殖民地得以不顾英国的专制法规而发展其工商业和贸易。英国政府不顾抵抗,竟然宣布五项新的镇压法令进行报复,终于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及发展:历史回顾

英国的殖民政策是以重商主义为基础的,它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也是如此。根据这种政策,北美殖民地既是英国工业原料的提供地(来源),也是英国制成品的销售市场。为了使北美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附庸,英国对它采取了剥削、压迫的政策:对它的贸易和经济进行控制(如十七世纪中叶《航海条例》),在工业上进行压制(如1732年《制帽条例》,1750年《制铁条例》等)和在土地上进行限制(如1763年《宣告令》,禁止人们越阿巴拉契亚山西移)。

尽管英国施加了种种控制、压制和限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仍在发展,工商业和贸易都在不断发展,手工业也在发展。因为:①殖民地当局并不坚决贯彻英国法令和措施,因它们本身就与殖民地某些行业有利害关系;②英国国内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当权者忙于内部事务,无暇顾及殖民地发生的事情;③在北美殖民地与其他列强的竞争,也牵制了英国的力量(如1702年至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安尼女王之战),1756年至1763年七年战争,即与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这些都使北美殖民地得以不顾英国的专制法规而发展其工商业和贸易。

加紧控制表现在制定一系列压制性法律(如1763年《宣告令》、1764年《食糖法》和1765年《印花税法》,用以限制、摧残殖民地日益发展的工业和贸易。这些专横的法令和措施不仅引起了殖民地资产阶级商人的不满和愤恨,就是南部种植园主和土地投机商也颇有怨言,后者为1763年《宣告令》所激怒,因为它禁止他们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西移。《印花税法》涉及各阶级的人们,更是遭到普遍的反对,各阶层纷纷集会,展开向国王请愿活动,要求取消此法令。等激进派首领萨弥尔·亚当斯为首的群众运动波士顿展开了,1775年纽约组成的“自由之子社”迅速扩大,广泛开展反英运动。殖民地各阶层的请愿活动、抵制英货运动风起云涌,终于迫使英国政府于1766年取消了《印花税法》,但英国仍不甘心,颁布了《驻军法》,以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并勒令殖民地人民提供给养。1773年又通过《茶叶法》,向殖民地倾销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这又激起殖民地人民极大的愤慨。同年12月在波士顿发起了“茶党”(Tea Party)事件,把三艘342箱茶叶(18000磅)投入海中(即“倾茶事件”)以示抗议。英国政府不顾抵抗,竟然宣布五项新的镇压法令进行报复,终于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在波士顿西北)武装抵抗的枪声就标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开端。

除了经济矛盾日益激化外,英国与北美殖民地间还有宪法权限的斗争:①英国认为英国宪法对殖民地当然有效,英国议会有权向殖民地征税;而殖民地则认为英国议会无殖民地代表,因而议会的决议可以不执行;1765年10月九个殖民地的代表集会于纽约,反对《印花税法》,大会郑重表示:殖民地人民只能拥护殖民地议会通过的决议,提出了“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口号;②因此,双方的矛盾不单纯是税收轻重多寡的问题(何况英本土也征印花税),而是宪法权限的问题。③富商大贾对抗“法”有兴趣,而中层以下的殖民地人民则无心于抗“税”。城市平民既抗“税”也抗“法”,不抗《帽子法》,制帽工人就要失业了。(www.daowen.com)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但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平民(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包括黑人。他们是大陆军的主力,在战场上坚决打击敌人,在后方采取各种方式争取民主,反对想与英国妥协的商人、种植园主阶级。商人和种植园主是动摇分子。北部商人最初以为只有与宗主国维持密切关系,才会有殖民地的繁荣。在1765年《印花税》征得下,商人被迫加入了人民革命战线,其标志是“自由之子”与“自由之女”社的建立,但他们仍始终摇摆不定,后来,在人民革命力量日益增长下,商人和地主都害怕起来,企图与英国统治者妥协,如效忠派分子塞缪尔·西伯里(Samuel Sealury新伦敦的主教教会牧师)写到:“如果我们必须受奴役,至少也得让一位国王来奴役我们,而不能听命于一群暴发户和不法委员会。”

1767年的几次《唐森德条例》,规定向殖民地征税以支付殖民地司法和行政的费用和提供在殖民地英国驻军的开支,这打击了殖民地工商业,北部商人便起而领导全国性的抵货运动,但新罕布什尔和罗得岛的商人却唯利是图,猖狂进行走私贸易,破坏抵货运动,南部种植园主贪图输入廉价的英国制成品,也藐视抵货运动的合约,因而抵货运动流产了。南部种植园主事实上是被卷入革命洪流的,《航海条例》绞杀了南部烟草业,致使他们破产或对英国负债累累。1763年《宣告令》禁止向西部移殖,也使他们走投无路,只好跟着革命走了。1773年“波士顿”倾茶案件发生后,殖民地在新的压迫下,内部矛盾日趋缓和,民族矛盾上升,逐渐走向团结,一致对外。及至1774年五项不可容忍的法令颁布后,殖民地人民更加愤慨,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1774年9月,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大陆会议(英国是岛国,美洲是大陆,所以它叫“大陆会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除佐治亚外,12个殖民地55名代表在费城参加了会议。这些代表大体分为三派:①资产阶级激进派,如马萨诸塞的塞缪尔·亚当斯,罗得岛的斯蒂芬·霍普金斯,弗吉尼亚的和帕特里克·亨利,南卡罗来纳的克里斯托夫·加登。②温和派如弗吉尼亚的佩顿·伦道夫(会议主席),乔治顿·华盛顿,宾州的约翰·迪金森,南卡罗来纳的约翰·鲁特里奇和爱德华·鲁特里奇。③保守派,如纽约的盖姆斯杜安,约翰·杰伊和宾夕法尼亚约瑟夫·加洛韦。会上主张与英国妥协的保守派占多数,主张独立的民主派只占少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民主派希望大陆会议成为政权机关,以领导革命斗争,而保守派则建议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合并,设立北美会议,与英国议会共同管理北美事务,非经前者同意,美国议会的任何法令不得在殖民地施行。最后民主派以一票多数否决了保守派的主张,通过同英国的“三断”决议(即同英国断绝一切输出、输入和消费的关系)。虽通过三断,但会议作为对温和派的让步,通过一份向英王的请愿书,其中仅仅提出争取与生俱来的英国人民的权利,只字未提殖民地独立的问题,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但温和派的要求也为英国统治集团所拒绝,而且首先诉诸武力。莱克星顿武装反抗爆发后,第二届大陆会议于1775年5月10日召开了。在战争序幕已揭开后,这次大陆会议决定抗战,改编民兵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陆军总司令,但仍未宣布脱离宗主国而独立,只是要求英国让步,仍不肯放弃与宗主国的妥协政策。1776年1月,激进派Thomas Paine(契约奴出身的文化战士)发表《常识》小册子,直截了当地提出了独立的口号,推动了民族意识的发展,敲起美国革命的战鼓,革命情绪大为高涨。保守派要求维持现状的叫嚣逐渐销声匿迹了。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激进派领袖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与英国断绝一切政治上的附庸关系,建立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